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经济》2011,(10):72-72
世界经济论坛9月7日发布了《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日本排名第9,比上年下降三位,为2008年以来最低。《报告》的竞争力排名指数由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商品市场效率等诸多类别的指标组成,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状况。  相似文献   

2.
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一方面加大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新一轮经济结构改革,这两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日本对劳动力市场、企业和金融制度、税收制度等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未来趋势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在日本经济结构改革中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明治维新到本世纪60年代末期,日本用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便使其市场制度得以最终确立。从纵向看,日本市场制度的建立是日本经济长期演化的结果:从横向看,也是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作为综合体长期相互影响的结果。本文拟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市场制度的发展过程入手,并从经济、政治和社会这一广泛领域着眼,来揭示日本市场制度的演进特征,以助于正确理解现代日本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文化勋章获得者小宫隆太郎教授一直关注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把日本宏观经济政策作为这种研究的重点,涉及有关日本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的许多问题.同时他还以这种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为基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与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针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具体建议.小宫教授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市场制度分析过程中,时常可以感受到日本市场制度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它源于广泛的意向统一过程,是通过以行政为核心的高效率信息传递来完成的,我们分析日本社会体制特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动机和意识,是为了进一步揭示日本市场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力  张晶 《北方经济》1995,(1):19-21
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是采用类似于交通管制信号系统的方法即灯号显示法,来反映宏观经济的综合变化状况与变化趋势。此方法在国外又称“景气警告指标”方法,最早见于五十年代美国提出的“程式性调控制度”。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法国、日本、亚洲“四小龙”及东南亚各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经济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萧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的日本,经济处于萧条之中。从产业结构、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几个方面分析阻碍其经济发展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宏观经济层面上进行制度的改革与国家体系的创新,微观经济层面上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是日本走出困境的良方。  相似文献   

8.
1998年内日本经历了桥本-小渊政权的更迭,以1998年7月30日小渊惠三当选 日本第84届内阁首相为标志,前半年执政的桥本政府和后半年执政的小渊政府采取了两种然相反的财政,金融政策,从7月30日以后,日本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转变,从桥本-小渊政权的更迭表明,在究竟要刺激经济还是要平衡财政,是市场主导还是政府干预这些宏观经济决策问题上,日本政府仍处在一个错误性试验的政策选择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我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及国民能够高产出提供一定的基础性保障,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从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说,市场利率和汇率制度改革是最为主要的两方面,基于此,文章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创业率概念和大量统计资料,从多个侧面来揭示日本创业的现状,并对影响创业的各宏观经济因素以及企业制度等要因进行分析,为我国改善创业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关于取消期房预售制度的建议如变成政策,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对于开发商意味着重新洗牌,对于银行业意味着舒缓金融风险积淀,对于买房人则意味着缩短贷款压力,减少非市场风险;而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可能意味着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相关文章:取消房屋预售制度:央行建议发出了什么信号?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主银行制衰落原因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迎接 《世界经济研究》2005,(6):85-88,F003
以往的大部分文献一般把日本主银行制的衰落归结为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不敌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结果,没有论及中介融资和市场融资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本文则主要从外部冲击和内在缺陷两方面,依据中介融资体系和市场融资体系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来分析主银行制的兴衰原因,并根据青木昌彦等人的制度博弈均衡观点,对日本今后的金融制度演化作出预测。本文最后提出主银行制衰落对中国金融制度安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失衡中的经济发展节奏和经济发展程度是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往在研究宏观经济失衡时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节奏上,而不是从制度的内在需求入手分析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制度变迁具有模仿性,只有制度达到相对均衡才会使宏观经济实现均衡。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的原理为框架,以天津、北京、上海、成渝四个“新特区”为案例,来分析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均衡发展的制度内生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围绕政府、中介机构与企业三者关系等重点问题,赴日本静冈县作了为期2个月的学习、调研;在调研中,我们感到,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虽然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型色彩,但并不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政府经济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制订宏观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而日本富有特色的产业政策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日本商业票据电子化改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纸质票据已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电子商业票据因其本身具有的优势而成为全球化趋势。日本为了解决资本和货币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将电子商业票据的推行纳入日程,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制度为之提供基础构建,还组建了日本资本市场协议会为之提供服务机制。日本商业票据的发展历程及日本资本市场协议会的做法时我国有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孝德 《现代日本经济》2002,121(1):24-26,30
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经创造了日本经济辉煌的日本企业制度,在90年代以来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却表现出对应迟缓,弊端凸现。要分析日本企业制度兴衰的原因,有两大因素必须考虑:一是必须从日本的文化来研究日本企业的制度形成。具有高度团队精神的日本企业制度,是由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法依附关系与市场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二是必须从日本企业制度与经济的时代关系中来解释日本企业的兴衰。80年代以前是制造业发展的时代,90年代以来是新经济时代。90年代以业日本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应当从没有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改革中建立起新的企业制度的方面去寻找。  相似文献   

17.
李全 《南开经济研究》2004,(2):75-77,86
在宏观经济中,资本市场的作用已不可或缺,同时,离开内生的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资本市场难以维系其二级市场的价格,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受政策影响的权重颇大,其波动就越发不规则,国内资本市场的走势就是一个恰当的例证。当然,就长期而言,“资本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是一个趋势,我们试图分析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内部的运行规律及互动,进而为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受经济复苏及市场流动性恢复的影响,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后重拾增长之势,引发了人们对房地产泡沫的普遍担心,从理论界到决策层,都非常关沣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确保资产价格不出现过快增长,这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爆发于20世纪80至90年代的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能够给今天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边继续运用宏观经济自身的调节机制——“内在稳定器”。一边普遍地加强了宏观经济控制。日本就是战后较有成效地实行宏观经济控制的国家之一。分析战后日本宏观经济控制的经验.有助于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控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政府为了加强宏观经济管理,非常注意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管理组织,并且将欧美国家先进的行政管理方法与日本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宏观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体系,使日本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了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