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学术界对中国资本外逃测算的比较与评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毓静 《开放导报》2000,(12):24-26,34
  相似文献   

2.
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的资本进出状况几乎从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担忧,因为中国作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给人的印象是那么令人乐观: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庞大,外汇储备直线上升。但是到1998年为止,中国资本项目由1996年  相似文献   

3.
资本外逃通常被认为有害于一国经济增长,尤其当资本外逃规模显著并连续长时间的时候。本文对1985—2002年的资本外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区别于以往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经济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在解释不同时期的资本外逃中,解释力度有所不同;同时,本文新增变量:产权、国内信贷、FDI、腐败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的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本外逃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我国现状,分析了资本外逃的方式和动因,在财政金融、招商引资、国际贸易等制度和措施方面提出了抑制资本外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文章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亚洲金融危机前(1987—1997)我国资本外逃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通过协整检验的模型拟合误差修正模型,以反映短期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亚洲金融危机前,财政赤字、外汇储备状况和本币高估是驱动资本外逃的主要因素,我国资本外逃具备非经济衰退驱动特点。  相似文献   

7.
8.
萧艳汾 《特区经济》2006,(12):315-316
税收负担是税收理论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是联系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项最直接的综合性指标。为了真实地反映这一指标,笔者对影响税收负担测算的一些现行税收政策作了深入的探讨,并利用实证数据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测算的研究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当前中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测算中的研究方法加以梳理,并将这些方法分为单一类型研究方法和组合研究方法两大类.分析了情景分析法、指数分解分析法和传统计量法三种单一类型研究方法和情景分析下的投入产出、CGE、系统动力学三种组合研究方法的特点、优势和缺陷,得出单一类型研究方法容易忽略重要的影响因子,组合研究方法的理论模型更具合理性,但参数的设定与实证过程存在难度.  相似文献   

10.
薛志毅 《中国经贸》2012,(16):114-115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止2011年底已经超5万亿美元,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但是持续过快的增长.也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本文对1990~201o年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对此提出若干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要警惕外资乘中国企业改制大规模并购中国骨干装备企业 装备工业是工业体系的核心,综合国力的基础.国家在装备制造业各主要行业培养了若干骨干企业,多年来形成了雄厚的技术积累,具有不可替代的配套和技术进步职能.虽然总体水平有差距,但这是中国工业体系的核心,自主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与农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中国应进一步改革“以家庭为基础”的农业体制,促进农民分化,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提高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要加快改革国营企业专营农产品的垄断经营体制,建立大型非公有制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国际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抗衡和竞争,在废除旧的农产品非关税壁垒体系后,应建立符合WTO原则的新的非关税壁垒体系。充分利用WTO关于农业支持的“绿箱”政策,改革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结构,加快以农业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发展,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领域建立全新的农业体制。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型国家与资本外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国家在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资本外逃的问题,作为经济转型的成本之一,资本外逃加剧了转型国家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延长了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阵痛期。回顾有关资本外逃和经济转型文献,从体制转型的角度剖析转型国家资本外逃的深层次原因,就如何防范、减少资本外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郝备  温燕萍 《南方经济》2002,(12):57-59,75
发展消费信用,必须从宏观配套政策和微观技术层面等方面着手。本文分析研究美国消费信用发展及其启示,从“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展望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几乎所有农畜产品的生产总量都占据了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都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的今天,惟有奶类是个例外:1997-1999年3年平均,生产量775.4万吨,仅及同期世界牛奶总产量47333.7万吨的1.6%;1999年中国人均占有量6.65公斤,仍及世界平均牛奶消费水平80.40公斤/人的8.27%。相应的,中国的奶类是唯一呈净进口的畜产品:1997~1999年3年年均出口11.02万吨,占国内产量的1.42%;进口85.92万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转型中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一个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并没有首先半中国转型中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归因所有制本身的效率差异,而是将其视作转型过程中特有的一个现象,具体而言,就是国有企业既承担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同时又需要与非国有企业相互竞争的一种结果。在本文模型中,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两大目标之间的一种权衡,根据政府控制下的最优经济转型路径我们能够得到所有制结构的演化及其内生均衡,即只要转型初期国有部门的就业负担不是太大,那么随着转型中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完全排放,国有经济的比重也就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敏 《南方经济》2004,(11):24-26
传统的经济核算只计人造资本,不计自然环境资本,因而排斥绿色核算。绿色核算信息的不对称,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健全绿色核算制度及法律的一些建议,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客观描述转型以前即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并从经济运行内在机制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效应的深刻背景和原因,认为在经济转时期,从总体上说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收入分配恶化效应强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而之所以产生如此结果,就是因为有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和内在的作有机制,因而具有内生性和必然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加快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上个世纪最后的二十多年,是中国经济走上腾飞之路的重要时期。我们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而1978年仅有206亿美元;80年代初,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仅有几十亿美元,2000年达到590亿美元。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