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朝晖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9):118-119,132
在用工实践中,劳务派遣受到很多用工单位的青睐,究其主要原因是劳务派遣被很多人认为具有诸如“用工形式灵活方便、用工成本少、劳动争议发生率低”等优点。然而,对于用工单位而言,如果采用劳务派遣形式用工防范措施不到位的话,也可能会引发较多的法律风险。用工单位如何识别和防范劳务派遣中的法律风险是文章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王平  潘月杰 《特区经济》2009,242(3):297-299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在劳务派遣方面存在一些不够明确、不易操作、认识分歧的问题,同时对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该对此予以充分认识、积极应对,使劳务派遣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发挥最佳效益。《劳动合同法》还应该在明确法律术语的涵义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以利于法律的实施,方便管理部门执法,也方便企业执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袁雨晴 《北方经济》2012,(8):110-111
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升级和企业用工需求的增长,正推动服务外包业务的加快进行,也推动了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加速进行。劳务派遣员工的规范、管理、激励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劳务派遣员工面临的问题以及激励的特殊性,从用工单位一方提出了针对被派遣员工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4.
蔡霞 《改革与战略》2012,28(5):140-142
劳务派遣是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它满足了灵活多样的用人需求,拓宽了就业渠道。劳务派遣机构管理混乱,管理水平低;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乏力;被派遣劳动者权益难以保障是当前制约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应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提高劳务派遣机构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劳务派遣机构管理、强化监管水平等措施促进劳务派遣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与传统的劳动法律关系只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两方主体不同,劳务派遣中涉及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确认劳务派遣中的雇主以及雇主责任就成为处理劳务派遣纠纷的焦点和难点。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制,但究竟如何处理劳动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分配机制,仍有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洪金 《中国经贸》2010,(14):119-120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成为了我国劳务经济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新模式。但是由于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以及劳务工特殊的三方关系,经常导致矛盾冲突,影响劳务工的利益。本文从用人单位和派遣单位两个角度分析如何加强劳务派遣及用工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提高了劳务派遣单位的行业准入门槛.细化了对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界定并强化了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规定.但与发达国家的立法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吸收借鉴域外立法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立法.有助于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是一种全新的用工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派遣单位依法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然后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被派遣员工在派遣期间的薪酬和社会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向派遣单位拨付,派遣单位负责向当地社保机构支付和缴纳;派遣单位承担与员工建立的劳动管理责任,用人单位与员工则是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补充形式,以其灵活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得到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和采用。但由于其具有劳动力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特点也导致一些问题的存在。其中,被派遣人员缺乏必要的归属感,流动性大,忠诚度低,直接影响了用工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升派遣人员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周刊》2006,(50):26-26
作为我国劳务经济中一种比较新的形式,劳务派遣制度不仅解决了很多零工、外来人口就业等问题,也节约了很多企业的人事管理戍本,因而近年来发展一直较快。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管理制度还极不戍熟。以我国现行《劳动法》来说。虽然从鼓励短时零工、增加就业的角度规定了劳务派遣,但对派遣的具体期限及其它问题都没有详细规定,这就造成了劳务派遣在实际管理中问题百出。更有公司打着“劳务派遣”的旗号,直接间接地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曾岳婷  杨博斯 《特区经济》2022,(11):149-152
在我国经济改革形势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之下,我国传统的劳务关系受到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影响而逐渐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广泛的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之中,而且也体现在大量的社会组织甚至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之中。劳务派遣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不断为社会各界所接受,但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变的情况之下,劳动关系制度变化剧烈,特别是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更是优点与缺陷并存。本文通过研究劳务派遣这种新的用工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概念、特点,探究在用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聚焦于被派遣员工群体中的社会保障问题,期望通过研究总结相应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左芳 《中国经贸》2013,(16):93-94
劳务派遣制度的产生及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劳动合同法》无论是立法目的还是具体制度,规定劳务派遣制度绝不是为了鼓励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而是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本文客观审视了劳务派遣发展态势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劳务派遣的立法建议,使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得到规范,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道路,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产生的.经过多年来的市场运作,劳务派遣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这一用工形式也正逐步被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所接受.劳务派遣由于立法和其自身的不成熟性,在社会运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务派遣法律缺位的状况.尽管如此,劳务派遣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以至于劳务派遣无法最大程度地扬长避短,但劳务派遣在我国依然有着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了完善措施。要通过立法完善和司法完善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并发挥工会的作用,切实改变单个员工的弱势地位,提高被派遣者的法律意识,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肖遥 《中国集体经济》2012,(9X):110-111
劳务派遣是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新型用工方式,已经突显出节约用工成本、保证员工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灵活配置等明显的优势。为了让企业最大限度地激发派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提供服务,从政府、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健全相关法律、实施同工同酬和公平绩效考核、提供培训开发和必要激励等人事管理对策,以改善我国国有企业对劳务派遣员工人事管理上现有的不足,更好地发挥劳务派遣在劳动力市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制度存在的利与弊,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做到与本企业员工一视同仁,同工同酬;其次,明确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各自的义务及责任。  相似文献   

17.
曹健  陈祺  沈兵 《上海经济》2014,(12):60-63
<正>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人才租赁、人才派遣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灵活用工形式,是指派遣公司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员工,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再将其派遣到用工单位去工作,由用工单位向派遣企业支付派遣管理费用,派遣企业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用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一种用工补充形式,在此类用工形式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科研事业单位中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分析,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劳务派遣用工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企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在我国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在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作出了规制,但该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劳务派遣而进行的立法,许多问题均未涉及,本文试图在分析其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的爆发式增长,使劳务派遣用工成为当前众多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哈尔滨的劳务派遣用工还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经营混乱、劳务派遣用工缺乏社会化保障、劳务派遣人员工作环境差等问题,构建哈尔滨劳务派遣制度体系需要政府在法治层面和社会层面加大管理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