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近年来,纵观因公共危机事件中被问责官员,在赋闲一段时间后,悄然离奇复出.问责官员复出中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既未吸纳民意,又缺乏复出任职前的任用公示,引发公众强烈质疑.这与我国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传统吏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官员问责制尚不健全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应该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体系,革新传统消极吏治文化,健全问责官员复出制度等途径,完善问责官员复出过程中的信息公开.使其复出置于法律和民意的双重监督之下,从而构建一个回应性强、对公众负责的政府.  相似文献   

2.
2003年我国开启行政问责以来,每次问责都得到公众拍手称好。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每次官员复出却受到舆论强烈质疑,这种情况值得反思。为了探讨官员复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2003年至2016年期间的58名复出官员为案例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从不同年份复出人数、官员复出的区域分布、复出的时间间隔、复出的职位级别构成、复出后任职单位类型、问责事件的类型,共统计了六个角度,归纳复出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现行政策执行的偏差和政策规定本身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官员复出途径。  相似文献   

3.
程倩  吴文燕 《魅力中国》2010,(20):36-37
2010年3月31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的出台对于规范我国被问责官员复出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200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在对于被问责官员复出问题上的规定还不够详细,笔者试图从被问责官员所承担的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入手来确定被问责官员的复出条件以及复出的程序来探讨如何完善被问责官员复出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非凡  陈悦 《魅力中国》2011,(11):122-122
官员问责复出机制在我国的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应有的成果,但是在官员问责复出机制的法制化道路上,它要走的路还很漫长。那么如何推动这个重要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如何使其不仅仅只限于形式,这是官员问责复出制度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从制度设计和伦理构建两方面论述了其路径选择,两者并重且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杜晓燕  李玉华  叶明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129-132
腐败循环是一种腐败问题持续发生的现象,为什么这一现象难以得以根除?文章利用官员和承包商之间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对此问题进行探析,找出阻断腐败循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道》2009,(6):6-6
问题官员被问责后复出,既是对民意的愚弄,也是官场腐败行为的体现,为什么要在网友们发问、中央发文发话后才能规范?是谁在戏弄民意?是谁在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衣俊卿事件”说起,论述了此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是不要迷信“知识教”;二是杜绝“低俗人性论”;三是对问题官员必须依法严肃处治,绝不能搞“易地复出”;四是十八大首次把反腐三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正式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正本清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2011,(10):24-25
"合法输出的中国产品"包括哪些?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有很多种,也许是丝绸、也许是茶叶,但有一种答案,足以令天下华人脸上无光——近年来,一些外媒把这个称谓按在了中国外逃贪官的身上,讽刺之意,不言自明。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目前外逃贪官现象之严重。近年来,我国贪腐官员外逃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2002  相似文献   

9.
声音     
国家统计局: 民企发展尚须重点解决五大问题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最近对全国31个地区2434家民营企业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尚须重点解决五方面的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是官员行为应自律,地方“三乱”仍需治理。在调查中,54%的企业认为存在当地政府官员到企业“吃拿要”的现象,其中0.86%的企业认为这一现象在当地很盛行,4.31%的企业认为这一现象在当地较盛行,49.10%的企业认为这一现象在当地有少许。三是有关政策执行还要进一步到位。有近两成的企业认为“很到位”;但是也有近84%的企业认为“…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民营企业之所以存在种种不合法的行为,有时是因为制度空间出了问题,而不全是民营企业本身的错。审计入民企,官员入民企背后,是地方政府和大型民企形成的共同体,这是中国30年改革的特有现象,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依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拥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数量正呈上升趋势。作为一个群体,北大毕业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未来值得关注。截至2007年5月底,据不完全统计,拥有北大教育背景(曾在北大就读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在任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共有57人。其中陕西省省长袁纯清、河北省省长胡春华等15人为正省部级官员。李成,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的中国问题专家,从80年代起着手建立大陆官员数据库,研究新一代中国官员。这个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拥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人数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记者统计的57名官员中,50年代出生,年龄在48—57岁的官员占39人,正属于5年前逐渐成为政界中坚力量的"共和国一代官员"。对政治舞台上北大毕业生增多,李成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经济结构视点下的人大代表比例构成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变革显著,并同时加速了阶层分化现象。人大作为我国的最高权力机构、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诉求平台,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变迁的影响。就其代表组成比例看,具体表现为:农、工一线劳动者比例降低,政府官员、企业家等社会上层成员增多,这种比例构成引起了社会诸多争议。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一现象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其依据便是中国经济结构的现实状况,以及人大代表对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老漠 《珠江经济》2003,(6):88-89
近期盛传多位企业家复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一种经济现象.既然称得上复出,那必是曾经的胜出之辈、杰出之才,多半都是出人头地、出将入相、出色当行、出手不凡、出类拔萃的“出”.而所谓复出.自然就是东山再起、再战江湖。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地方官员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基于1994-2012年中国24个省、自治区241个城市市委书记与城市的匹配数据,采用"倍差法"系统地考察了地方官员来源方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外调使得流入地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了0.98个百分点,外调官员对本地信息的缺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以地方官员前后任职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作为本地信息的代理变量,进一步发现,对一个外调官员而言,前后任职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当前任职地区的经济表现越差。此外,官员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对当地经济增长绩效并无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对中国官员交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日坊间直传多位企业家复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一种经济现象。既然称得上复出,那必是曾经的胜出之辈、杰出之才,多半都是出人头地、出将入相、出色当行、出手不凡、出类拔苹的“出”,而所谓复出,自然就是东山再起、再战江湖。  相似文献   

16.
世间     
《环球财经》2010,(3):20-21
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花样滑冰金牌!申雪赵宏搏在温哥华实现了辉煌竞技生涯的完美谢幕。牵手十八载,经历了都灵冬奥会的严重伤病,退役两年后的传奇复出,这对冰上伉俪以圆满的方式告别了这片深爱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晋升激励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式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视角对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颖而重要的认识。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的把握基础上,综述式地梳理出一个晋升激励与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并将这一框架运用到对转轨经济中若干现象的理解当中,对若干经济现象给予系统解释。得到的一个重要认识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中的相对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与长期绩效之间存在两难冲突,政治治理结构中晋升激励的应用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但也带来了高昂的发展代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供了一些可改进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考量:一方面,官员申报了没有.只要没有申报,就是违反规定;另一方面,官员有没有隐瞒财产,特别是隐瞒了来源不正当不合法的财产.如果有,就应当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基于官员财产公开“时间上不可能马上、空间上不可能全部”铺开的现实,笔者赞同一些反腐专家学者对陕西从“不申报不提拔”入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积极评价.这种做法具有现实的破冰意义和积极作用,不仅表明财产申报不再成为官员们尘封的档案,而且给有意升迁的官员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不申报不提拔”今后将成为常态.这种改革可复制、易推广,大大强化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刚性,将有效防止“边腐边升”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央的要求,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和全国各省级地方政府签订了‘军令状’,今年必须开工1000万套,这不仅是民生任务,更是关乎地方政府官员乌纱帽的政治任务."上海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安排。经济分权提高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政治集权又确保各级官员不受地方利益集团所牵制。"向上负责"的官员晋升机制解释了地方政府作为经济发展"援助之手"的原因。为了获得政治晋升,下级官员必须遵从上级制定的政策目标。上级政府通过相对绩效考核方式,制造了下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强大激励。这种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在中国广泛存在,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软公共产品供应不足、虚假数据和重复建设等消极现象的出现。近些年来学界的许多研究表明,围绕着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的相关理论一直争论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