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当前,金融风暴让众多行业遭受到冲击,而作为企业和求职者的桥梁,人力资源行业也率先感受到了浪头的汹涌。在我国,当前劳务派遣业是人力资源行业的最重要的一只生力军。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方式,劳务派遣的特点是劳务派遣企业,“招人不用人”和“用人不招人”的劳务方式。实施劳务派遣后,作为政府,可以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规范劳务用工市场秩序;作为用工企业,合法用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已达1.1万多家,民营企业已突破2万家。用工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除原有本市户籍80多万名在岗职工外,还使用了大量外来劳动力。到2004年底,全市已有近300万外来人口.其中有70.7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用工管理,比上年净增14.6万人。与此同时.苏州市用人形式日趋灵活多样,许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采用劳务派遣形式用人日益普遍,劳务型公司也就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全市目前有劳务派遣企业20多家,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务派遣人员已达8万人。劳务型公司已成为就业路上的一匹“野马”。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从严规制的法律条文没能遏制其爆发性增长,形成了一个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西方上百年的发展史表明劳务派遣是一种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要解决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除从制度层面把劳务派遣限定为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外,更要从体制层面上大力发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疏导的方式使劳务派遣卸下其不应承担的重负.  相似文献   

4.
钟祥市位于湖北省和江汉平原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市。全市百万人口,其中农村劳动力35万人,目前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已达到16.45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7%,年创劳务收入14.5亿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建设的主题,深得党心和民心。在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解决城乡统筹就业、促进民生改善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调整就业结构,促进钟祥由劳务大市向劳务强市转变。  相似文献   

5.
李峰 《中国就业》2012,(11):24-25
秦皇岛市现有人口287万,其中农村劳动力106.6万,占全市城乡劳动力的66.3%。近年来,该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发展壮大劳务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实施“三三三”服务工程,在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升农民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高度关注民生,以“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为宗旨,十分重视促进就业和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该市城乡就业不断优化,促进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果。为进一步提升就业和促进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吴江经济率先发展和民生工作领先发展为背景,以打造吴江就业工作新优势、营造服务民生新业绩为宗旨,按照优化就业,服务民生,实现体面就业、公平就业、自主创业的要求和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切实帮助解决部分困难失业人员的冉就业问题,探索再就业援助服务新途径,珠海市劳动保障部门从再就业的实际出发,决定进行公益性劳务派遣试点工作。2005年8月,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香洲区人力资源中心和香洲区劳动保障局三家联手合作,在香洲区启动公益性劳务派遣试点,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并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女35岁以上、男45岁以上的失业人员和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零就业家庭”的首个就业人员(简称“两类人员”),通过劳务派遣形式实施再就业援助,政府给予再就业补贴。  相似文献   

8.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十二五促进就业规划进一步提出:"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范管理";"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探讨新形势下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充分就业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蔡昉 《中国就业》2006,(6):9-11
一、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就业 科学发展观主要表述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而统筹城乡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在大就业格局下抓好农村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吉林省从本省实际出发,坚持城乡就业并重,协调发展,在抓好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和农民工转移。2005年12月,在双阳、临江、长岭三个具有不同地域特点和发展环境的县市开展首批试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城市,烟台市本着“真情、和谐、优质、高效”的理念,通过创新信息化就业模式、推行精细化就业服务、建立健全信息化就业机制、强化就业服务队伍建设等新举措,打造了“烟台e路通——e网传真情,服务促就业”这一信息化就业服务品牌,有力推动了全市城乡统筹就业和再就业。本文介绍了该市做法,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春山 《中国就业》2007,(10):42-42
近年来,劳务经济异军突起,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劳务经济的大发展、人力资源的大流动、就业格局的大调整、家庭结构的大变化,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5,(30):70-72
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始于1980年的外商代表处用工,在21世纪初期,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在我国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这种趋势更是在不断迅速提高。由于劳务派遣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劳动者的就业状况。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也迅速而且不断的涌入城市中,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存条件。这种状况的出现,也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和谐带来一定的问题。比如,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是一个隐患,如果不加以关注和解决,会带来一系列的衍生问题。本文从劳务派遣群体入手,浅谈一下相关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及省劳动保障厅有关加强劳务合作交流和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该市实际,一方面,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搞好服务,注重效果”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促进与外地特别是苏北劳务合作交流的力度,积极做好外来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坚持统筹城乡就业,认真抓好本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农民工作政策和服务体系,全方位地做好农民工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遂川县地处革命摇篮井冈山脚下,总人口54万,每年劳务输出人数达10万人以上,年劳务收入超过8亿元,农民人口平均劳务经济收入超过1000元。目前,该县共有农村劳动力总数22.5万人,已转移就业总数14万余人,形成了“走一人、富一户”、“走一户、富两户”、“走一群、富全村”的良好态势,使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逐渐走上了转移的康庄大道,实现了劳动力良性转移、农民持续增收和城乡互动发展的“多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02年第1期对劳务派遣下了一个定义:指经济实体或中介组织以经营、输送劳务为特征的经济活动。《中国就业》曾以连续、系列报道的形式对劳务派遣就业做过大力推介。下面结合劳务派遣就业发展的实际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重庆市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加上三峡库区企业大量关闭破产,形成了“西部现象”和“东北现象”叠加的特殊市情,就业再就业任务异常艰巨。近年来重庆市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持续扩大就业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提高就业拉动能力的过程,把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人社局紧紧围绕“聚焦转型攻坚、力推创业富民”这一主线,积极实施就业优先、创业富民两大战略,全力做好创业、培训、稳岗、服务四篇文章,抓好每一个细节,在开展全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和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三项试点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截止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为6732.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241.2万人,占总人口的63%。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建设小康湖南、和谐湖南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把发展“劳务经济”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湖南经济建设的“三大经济战略”,列入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努力改善进城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本文就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立法,以弥补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不足。《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这种就业形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同工不同酬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严重侵犯了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劳务派遣是一把双刃剑,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督促劳务派遣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本文中,通过对劳务派遣工在劳务派遣过程中同工同酬方面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劳务派遣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对策解决劳务派遣工同工报酬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