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想录》     
枕戈 《审计月刊》2005,(11):53-53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巴金不是一般的作家, 不是“人民币作家”,不是附庸权势的文人,不是名不副实的雅士。他有的是对人民的热忱,对读者的忠实,对事业的追求,对文学的责任,对人格的锻造,对品质的修炼。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作家。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 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他的《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倾心创作的。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并大胆自剖:“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  相似文献   

2.
钓雪 《审计月刊》2006,(3):51-51
从《王蒙文集》之后,王蒙——这位连续4年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老牌作家,谈《红楼梦》,说“人生”,写《青狐》,道《尴尬风流》,人高产,书畅销。《尴尬风流》是王蒙用五年心血写成的探索中国人之“心”的一部奇绝大书。作者笔下的“老王”,思索了大量玄学,均系“天问”。问而无解,所以尴尬;既然无解,索性放下,于是“风流”。作者天马行空,恣肆不拘,打破了有头有尾的长篇小说形式,线形外壳碎裂,变成无数片断,变成大珠小珠落玉盘。对于作为书名的“尴尬风流”四字,王蒙自有“正解”:“尴尬”就是尴尬,“风流”也就是风流。所谓“尴尬”,就是…  相似文献   

3.
记得曾听过一个讲座,一个很知名的作家讲述自己成功的秘诀。他说自己的成功第一要归功于坚持,第二也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忽然有人问:“有第四吗?”在场的人都笑了。作家很风趣地诜“问的好,可惜我没遇到!”然后他很认真地告诉提问的人说:“如果有第四,那就是放弃。”作家接着说“如果你的坚持仍不成功,恐怕就是你努力的方向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你的才能与成功难以匹配,这个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难得,也是你最明智的选择。你应当及时调整自己,寻找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成功之路》2011,(12):4-6
他和施耐庵郑板桥是同乡.他是中国刻画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他是亚洲文学奖新科状元.他是茅盾文学奖新贵.他被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誉为“中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男作家”。初登文坛。折桂鲁迅文学奖1964年.毕飞宇出生于苏北必化乡下。古城兴化,人杰地灵.竹涌现…施耐庵、郑板桥等一批泰斗人物。“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个平原很原始...  相似文献   

5.
漠漠 《企业与市场》2005,(11):65-71
一个在九乡成长起来的作家。一个在九乡经营“山庄”的作家。一个谦虚谨慎但不拒绝拍照的作家,一个毫无老板派头但关心九乡经济发展的作家。从他走进杂志社的那一刻。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大家的朋友。他的“龙河山庄”闪光在九乡,也必将闪亮我们每个人停泊九乡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6.
在疯狂地出书、疯狂地读书、疯狂地需要书的年代里,人们似乎并不特别需要作家,甚至在手捧书卷,沉醉其中时也可以忽略了写书的作家。这真是怪得没道理。作家终成为没有人巴望他,也没有人特别诚意热切需要的角色。说不清这是因为作家多写不出“岁月老了,但他不老的作品”,还是写作最终变为实利的、冷淡的、迂腐的  相似文献   

7.
当我从报纸上得知武汉市洪山区和随州市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时,就忙将消息告诉我们处里的年轻人,结果有两个人报考了。我的两个副手也同我商量,给他们些时间复习考试,将他们手中的活儿分给我们在家的人做。在家的人都有谁?除了三个处长,还有一个“兵”。这“兵”怎么不去报考?我又问了他几次,可他幽默地说:“我们都走了,不只剩你一个光杆司令?”哦,我无话可说,也如此回了他一句:“那么好,我们北大的高材生,他们两个人的活儿你就多揽点儿哟。”这个高材生本是“牛郎”在南,“织女”在北,也隔了条长江“银河”,可那两个周末就是没有回家,只为分担他们两个留在处里的工作。难道他不敢报考?我想不是,别人也是从基层考到湖北省这个首脑机关的呀!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的幽默风格是与其他作家不同的,他的幽默基调主要由其人生态度和审美个性而形成。我们可以把他的幽默基调概括为深透而超脱。而这种深透而超脱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钱钟书的创作心态;其二是表现在对人物的宽容态度上;其三还在钱钟书蔑视世俗观念,见人之未见,"言人所不敢言"。  相似文献   

9.
他是典型的东北汉子,幽默、豁达、重情重义。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磁力,能迅速吸引与他交流的人。他与人沟通也好,带团队也好,都讲求一个“心”字。以心换心,以诚换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10.
胡信民 《经营者》2013,(8):233-234
当年我们搞“三大三小”有多困难,现任的年轻人做梦也不敢想。我们现任怀念饶斌同志,但他绝不是一个人,他是带领一帮人才走到今天  相似文献   

11.
偏方治大病     
张凯 《乡镇论坛》2011,(21):37-37
“酒仙”落下怪症改革开放后,淮源的商界出一奇才,他就是三斤不倒,有着“通天酒仙”雅号的祝长海。祝长海商海拼打二十余年,酒桌上,他浅斟慢饮,谈古论今,传递儒雅,咀嚼人生,品味爱情,风趣且幽默。劝酒时,他机智非凡,妙语迭出,嘴巴能犁地,客人即使滴酒不沾,他也能劝成红脸关公,哪怕是一斤不倒,也有本事灌成“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12.
熟悉罗志祥的人应该知道,长相帅气并且幽默可爱的他不仅歌唱得好、舞跳得棒,还精通爵士鼓、键盘等等乐器,不愧为是粉丝们心中的“音乐天才”。在众多的乐器中,罗志祥最先学会的是爵士鼓。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岁时的罗志祥就已经展现出了他的音乐天赋,成为“天才小鼓手”。  相似文献   

13.
去年圣诞节期间,与一位数月前访华归来的南非同行聊天。对方一见面就赞扬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提到办事效率高,约会守时间,他还幽默地说:“中国人干什么事都快。就是开起车来慢。”对于他这一戏言,我反唇相讥:“南非人干什么事都慢,就是开车快。”对方听后笑着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不过,我紧接着就补充说:“开车快的南非人遵守交规,文明礼貌,值得学习。”看到他诧然,我便讲述了自己耳闻目睹的几件小事,特别提到“应急灯变成致谢灯”给我留下的难以抹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用经济杠杆衡量人的价值的时代,这也是“升值”的金钱与贬值的知识并存的时代:商品大潮席卷着当代文坛、艺苑,将“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古训一扫而光;中国的书刊市场步入了沼泽地,纯文学、纯学术书籍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困境。 上海作家艺人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危机、焦虑、痛苦的呻吟,于是“下海”经商便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书画篆刻领域,有一位颇带传奇色彩的大家,他就是名贯南北的荆鸿先生。荆鸿先生解放前出生于山东烟台.解放初期移居大连。6岁时跟随父亲到齐白石家串门,摆弄齐白石的印石,从此与金石结下了不解之缘。又得到艺术大师蓝菊荪、宗白华、臧克家、吴兰英等大师的指教.心悟手摹。十四五岁时他已在大连当地小有名气。他早在六十年代便先后为郭沫若、茅盾、巴金、宗白华、关山月、欧阳山等名家制印,得到好评、臧克家先生为其题词:“能文能诗、多才多艺、金石篆刻、格调清新。”  相似文献   

16.
我画漫画几十年,以此为业,也有六十年了。近几十年里,还不断写杂文发表。因性之所近,曾写过相声和喜剧小品,制作过动画。这些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幽默。可我就没想过幽默到底是什么?记得是在1979年的一天,相声大师侯宝林来我家时向我说,他觉得有的年轻演员不大懂幽默,不会使“包袱”,问我:“幽默到底是什么,怎样解释?”我说不出,约他明天再来,一块儿商量。商量了一个上午,毫无结果。他说:“咱们都是搞幽默艺术的,应该知道幽默是什么,说得出来呀。”我说:“交给我吧,我查去。”就从那一天起,我一直不断地查到现在,除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7.
黄海之滨,有个不到1万人口的小镇子,叫六户庄。这里店铺林立,经济繁荣,涌现出好多精明的老板,王怀东就是其中之一。王怀东三十来岁,老家是盐城,十年前带着妻子来到六户庄打工。六户庄的人习惯称盐城人为“冒子”,而“王冒子”结婚一年了还没有孩子,真想“冒”出个儿子来,一语双关,也是一种企盼,所以人家称他为“王冒子”,他也就接受了。这个王冒子非常讨人喜欢。刚到六户庄时,夫妻俩在一家饭店干杂活。王冒子人勤快,嘴也甜,每天除了把本份的事做完外,还主动为老板做其他事情,整天看不见他闲着。有一天,老板的一个亲戚来串门,提出要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姜佳美 《价值工程》2011,30(3):328-328
欧·亨利是二十世纪初崛起于美国文坛的著名短篇小说作家,其作品构思布局巧妙,语言幽默风趣,尤其是出乎意料的结尾更是别具一格,脍炙人口。19世纪到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思想和自然主义理论的表现方式走到美国的文学里。欧亨利作为美国的短片小说之父,在他的作品中既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残酷与无奈,同时又表现出自然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CPE欲在法国完备的福利体系里撕开一个缺口,但阻力之大超过了改革者的想像法国总理德维尔潘现在一定非常怀念当外交部长的日子。那时候,虽然他也曾招来“轻浮的花花公子”一类的非议,但博学多才、举止得体,加上雄辩滔滔,也为他赢得“样板外交官”的美誉。2005年 5月,他被任命为法国总理时,希拉克总  相似文献   

20.
启事     
著名,就是突出,名气特大且得到社会的公认。我小时候对著名就有一种仰慕感,觉得神圣,因为著名的人是人尖中的人尖,某一专业的佼佼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著名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就是一种风格、一种建树甚至是一种突破。这就是人们对著名敬佩的理由。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眼下“著名”却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你“著名”我“著名”他也“著名”,都挤上“著名”这趟车,“著名”比不著名还多。“著名”成了无“著”有“名”,数量猛增质量却大打折扣。谁都能“著名”,谁爱“著名”就“著名”,这“著名”还是原来意义上的著名吗?“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