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核心地位的确立,发展地方金融也开始成为各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浙江省当前地方金融发展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以广东省推动地方金融发展经验为借鉴,结合金融产业发展规律,提出有关优化政府管理职责、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推动地方金融差异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陆桥视野》2011,(21):78-78
全国地方金融十五次论坛暨中国县域金融东海论坛于近日在江苏省东海县举行。本次论坛以“生态文明与金融支持”为主题,根据目前我国城乡生态建设与地方金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围绕实现。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互动发展”、“城乡生态建设与地方金融发展的有机融合”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规范地方金融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孟飞 《当代经济》2011,(11):32-33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地方金融以其定位于区域、服务于微小、成长于地方的特点而受到当地政府的特别青睐,各地相继成立专门机构,出台相应法规推动其发展。在促进地方金融发展壮大的同时,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对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融地理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演化,也为揭示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和调控区域差异提供新的思路。从产业空间布局出发,金融地理指一定区域范围内金融系统各组成要素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表现为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和分散。地方在国家、国际金融地理中的位置,首先影响区域经济效率和资本获得,特别是信用获得,从而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其次作为一种空间结构力量,影响地方金融发展,使地方金融发展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5.
抓紧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是地区吸引力、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更好地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促进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形成,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金融波动都将对全球经济、金融活动产生影响。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动荡,已使人们对此有了足够的认识。因此,了解和把握世界金融发展环境,顺应国际金融发展的潮流,因应提出改革发展战略,是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探讨金融改革战略和反思12年金融改革得失的时候,理论界比较习惯于从改革和发展的特定角度去寻找答案,这几乎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而,笔者认为这种思维方法本身有着重要缺陷,完全忽视了金融创新的作用,特别是金融制度创新对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在此提出并进行一些简略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创新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为代表.金融创新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全方位的高峰期,其种类之多、范围之广、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这场革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方式,为金融业注入了生机并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而且打破了金融活动的国际局限,形成了世界金融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西方金融转型研究的检讨与综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1990年代以来,发生在欧洲、东亚、拉美转型国家的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此为基础,金融发展理论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金融转型。本文则对西方经典金融发展理论有关金融转型的论述、1980年代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有关金融转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整理、归纳、比较、综合,使之呈现出清晰脉络和简单框架,以此为研究中国金融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蒲小川  高薇 《经济研究导刊》2015,(8):177-178,2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地方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新动力更加明显.建设“三个陕西”的战略目标,给地方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探索地方金融更好地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总结了当前陕西地方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效,剖析了陕西地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加快陕西省地方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及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协调金融问题的思考丁贵诚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地方政府在组织管理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金融,对于调动银行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地方政府协调金融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具有协调金融的内在...  相似文献   

12.
以地方设立城市商业银行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城商行为代表的地方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短贷长投程度,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地方金融发展对非国企和中小企业短贷长投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地方金融发展通过增加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贷款担保要求、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抑制企业的短贷长投。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所缓解的短贷长投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困境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代则光 《新经济》2016,(5):55-56
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完善金融业组织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使其功能完善、服务配套、分工合理,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贵州金融业发展实际,从正规金融机构、地方准金融机构、金融中介组织、新兴金融业态、民间金融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贵州省地方金融组织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在金融、经济增长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四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四川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存在正向关系且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但储蓄转向于投资的比例与四川省经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关系且不存在Granger原因,这可以得出四川省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的结论.因而四川省应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将成都建成西南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5.
融资难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瓶颈之一。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除了市场供求调节外,地方政府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改善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金融资源最大化地服务地方发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探讨地方政府如何发挥职能,引导金融资源,并完善各方面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金融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门槛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槛值也较高;金融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槛值相对较低;而一旦地方政府规模超过最高“门槛值”,地方政府较难通过金融市场来缓解债务压力。因此,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应将债务控制在一定适度范围内,并加强债务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失衡的区域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失衡,东部地区金融深化与发展的程度较大,西部金融增长速度较快而效率较低,中部地区金融发展较为落后.经济发达水平、金融政策及外部金融环境是决定金融发展纵深度的主要原因.调节和改造这种金融发展失衡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地方政府、银行与经济相关的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协调运作.  相似文献   

18.
杜志勉 《经济论坛》1997,(10):40-40
适应市场需要拓展邮政金融杜志勉改革开放给邮政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邮政金融以自己的优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聚集了巨额资金,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潜力。如何引导和扶植邮政金融,尽快赋予其经营自主权,使其在金融市场中求发展、做贡献,已成为各级...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金融工程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贯穿于金融业发展的全过程,其根本动力来源于金融业逐利避险的追求;一旦金融创新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金融与产业结合起来,金融工程便应运而生。适应金融发展、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对于合理有铲地开发利用金融资源,保证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金融工程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而金融创新则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科学地认识三者间的关系,对于审时充势地推动我国金融业  相似文献   

20.
何垚  张铁想 《时代经贸》2014,(6):506-506,508
本文以陕西省1997—2011年为样本对产业升级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以及城市化是产业升级的原因。其中,产业合理化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都存在单向格兰杰关系;金融发展效率是产业高级化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城市化与产业升级无显著的格兰杰关系。最后,为促进产业升级与金融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