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带来了许多新的理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管理改革的出现,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共管理领域。其中,电子化政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府管理模式,民族自治地区电子化政府建设也是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其地域的特殊性,经济发展的滞后性,本文分析了民族自治地区电子化政府面临的种种制约,并提出在民族自治地区建设电子化政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机构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就是构建一个“虚拟政府”(或称“无缝隙的政府”),即超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方位的政府服务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了解电子化政府的内涵,从电子政务平台,电子业务和政务公开新方式这三个视角对我国当前电子化政府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我国电子化政府构建中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存在原因。针对电子化政府一体化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政府在使用电子政务的问题上,提出有关改进对策,最终使我国电子化政府发挥出其应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资讯时代,电子化政府是政府管理模式发展的新方向。我国在推进电子化政府进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遇到诸多困难。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深刻理解电子化政府的内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研究我国电子化政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我国电子化政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田燕 《魅力中国》2010,(26):30-30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政府绩效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方式,并且近年将曾将目标责任制管理引入到机关工作实践中,省直机关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在坚持中探索,有力促进了省直机关的和谐、文明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最终建立起人们满意的政府,文章在首先介绍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以及政府绩效评估和目标责任制度基础上,对贵州省率先在省直机关中推行目标责任制并且建立了人们满意的政府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电子化政府的内涵和价值 对于电子化政府,有“办公自动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等不同的说法。所谓电子化政府(egovemment),是指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自动化的信息和服务,从而构建一个高效、廉洁、透明、民主的服务型政府。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行政电子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政府传统的行政方式,  相似文献   

7.
刘兵 《宁波经济》2006,(1):43-44
电子政务自美国提出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的电子政府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流趋势,究其原因,一是电子政务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网络性的电子化特征;二是电子政务又具有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等政府化特征。虽然电子政务思想和技术日渐成熟,但是如何建立和评价电子政府系统却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推进了政府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提升了政府内部的行政效率、管理能力,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其在应用中也面临着来自管理、社会、技术等方面的风险.本文建议,在政府治理智能化的推进过程中,需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完善风险防御机制;推动政府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性的政府财政萎缩,使行政机关的可用资源日趋拮据,公共部门进行了不同的改革,核心理念是试图建立一个企业型政府.现在又适逢全球经济危机,对企业型政府的重视将会进一步提出.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型政府,为什么要打造企业型政府,如何建设企业型政府,对企业型政府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是我国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促进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提高政府管理工作效率,是我国政府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阐述和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程和现状,针对目前电子政务发展申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理性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发展与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各国纷纷进行新公共管理运动,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现行政府管理体制问题重重,我国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指导,借鉴西方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给了我们诸如加强教育、树立人本理念,建设积极政府;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责任政府等几点启示,对我国政府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效果关系到社会稳定、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大数据技术为政府应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文章基于大数据思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分析了大数据在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指出了大数据时代政府应急管理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城市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创新举措。将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应用于应急管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及完善基于数据支撑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是大数据时代政府应急管理变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属性.但是,政府除了公共性之外,还有为个人及其自身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的属性,即政府的自利性.如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正确处理政府的公共性和自利性关系,对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划清职能范围和界限;二是既要积极发挥正面影响的自利性的作用,又要及时地规避负面影响的自利性;三是用法律制度来保障二者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提高效率和实现高度的政务公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和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两大发展目标,提升政府为企业和人们的服务效率,转变政府服务理念、服务水平、服务方式,整合服务内容与服务效率等诸多问题,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政府对改革紧迫性认识的加深,建立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现阶段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服务型政府要求将公众视为政府服务对象,建立以公众为核心的服务流程是政府流程再造的目标。文章在认识这点的基础上,提出政府机构改革是政务流程再造的现实手段,运用工作流技术将政府业务流程电子化,是实现政府在互联网环境下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服务导向的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各国纷纷进行新公共管理运动,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现行政府管理体制问题重重,我国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指导,借鉴西方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给了我们诸如加强教育、树立人本理念,建设积极政府;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责任政府等几点启示,对我国政府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信息资源是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对政府活动有影响的信息资源的统称。据统计,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大约集聚了全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由于政府总以某种方式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直接或间接相联系,所以这些信息资源常常比一般的信息资源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加强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原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的各种政策信息和服务;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由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要求和使用的方法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组成一个每天24小时运行的网络体系;政府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和传递的能力大大增强政府搜集信息、传递政策信息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增强政府协调和控制各种社会活动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性的政府财政萎缩,使行政机关的可用资源日趋拮据,公共部门进行了不同的改革,核心理念是试图建立一个企业型政府。现在又适逢全球经济危机,对企业型政府的重视将会进一步提出。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型政府,为什么要打造企业型政府,如何建设企业型政府,对企业型政府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政府信任的内涵,论证了政府信任在危机管理中的意义,分析了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对政府信任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提出重建政府公信力的措施:第一,政务公开,确保信息对称;第二,依法行政,建立法制政府;第三,扩大公民参与,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