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欧元大幅贬值。欧元的贬值使欧元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增强了竞争力,赢得了出口优势;另一方面,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减少的居民收入使欧元区国家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持续低迷。与欧元区具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则因本币升值和需求减少使出口处于被动地位,经济增长受到影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通过贸易中的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把危机传导至世界各国,国际贸易成为欧洲主权危机传导的主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十大不利因素。1.2012年第一季度或上半年有大量债务要还本付息。如果希腊、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债务危机的形势无疑会进一步恶化。2.无法通过贬值来扩大出口。201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爆发后,由于比索被大幅度贬值,阿根廷的出口显著增加,为走出危机创造了条件。而希腊等国无法使欧元贬值,因为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是统一的。3.银行业已受到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银行管理局认为,欧洲央行需要筹资1150亿欧元,以弥补其持有的"外围国家"国债带来的损失。4.财政紧缩计划遏制了经济复苏的动力。摆脱危机的良策在于加快经济发展,但希腊等国  相似文献   

3.
淡纯洁 《时代经贸》2010,(20):75-76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了摆脱危机,世界各国联手,大力实施了的反危机措施,使世界经济重新趋于稳定。中国也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带动下,率先实现了经济的v字形反弹。然而,就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之际,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迅速扩散到其他欧洲国家,导致欧元进一步大幅贬值。欧盟作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元的持续贬值将使得我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江时学 《经济》2012,(3):58-59
关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趋势,国际上的看法不尽相同,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要对欧洲债务危机发展趋势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必须分析有哪些因素是对其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 十大不利因素 1、2012年第一季度或上半年有大量债务要还本付息.如果希腊、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债务危机的形势无疑会进一步恶化. 2、无法通过贬值来扩大出口.2011年阿根廷债务危机爆发后,由于比索被大幅度贬值,阿根廷的出口显著增加,为走出危机创造了条件.而希腊等国无法使欧元贬值,因为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本文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最新状况入手,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元区的蔓延,以及主权债务危机所引起的欧盟银行业危机。进而从我国对欧出口贸易的现状,欧元贬值、欧洲市场内需减弱、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几个方面,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本文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最新状况入手,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欧元区的蔓延,以及主权债务危机所引起的欧盟银行业危机.进而从我国对欧出口贸易的现状,欧元贬值、欧洲市场内需减弱、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几个方面,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2年初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软,并由此结束了1995年以来的强势地位,开始了一年多的贬值历程。其中对欧元汇率由2002年2月1日的1欧元兑换0.8560美元,到2003年5月27日最低点的1欧元兑换1.1931美元,贬值28.3%;对日元汇率则在过去17个月内贬值了12%左右;对其他国家货币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已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需要加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世界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及2011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各国货币汇率也呈现出不同的走势:上半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引发欧元汇率急剧下跌,美元持续走强;下半年,欧债危机暂时缓解,欧元触底回升,而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美元大幅贬值,迫使其他货币被动升值。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仍然缓慢,美元将继续维持弱势震荡,欧元走势取决于欧债危机的进展,日元的下行风险将加大,澳元等资源型国家的货币则将震荡上升,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将加大。我国应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方面,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元的走势升贬相依,交替进行,但总体趋势是以贬值为主,分析其成因有:强势美元的羁绊效应,横刀断流的次贷危机,美国双赤字形成的重债缠身,也有与其分庭抗礼欧元的崛起。美元贬值的派生效应表现为美国投资环境恶化,流动性缺口出现,发展中国家流动性过剩,世界金融秩序扰乱。中国的基本对策乃是以静制动。  相似文献   

10.
肇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在爆发近两年之后已经演变为一场席卷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随着欧元大幅贬值、欧盟大面积紧缩财政、希腊与意大利总理相继辞职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欧洲经济、政治等领域遭受到剧烈震荡.由此引发的全球股市普遍下跌同时又为正在挣扎复苏的世界经济笼罩了新的阴影,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相似文献   

11.
欧元作为一种新兴世界货币既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也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重要权重货币,由于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故欧元兑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欧贸易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1999—2008年间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和中国与欧元区贸易季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并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方法对欧元汇率变动对中欧贸易相对差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兑欧元的贬值初期会引起中国对欧元区贸易收支的短期恶化,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我国对欧元区出口数量增加,贸易盈余趋于稳定,中国对欧元区贸易存在汇率贬值的"J曲线效应"。  相似文献   

12.
徐杰华 《当代经济》2010,(14):79-80
随着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于陆续调降欧元区国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促使其主权债务融资环境日趋恶化,导致市场对欧元前景看空,欧元汇率大幅下跌,欧元危机愈演愈烈。本文深入探讨了欧元危机的成因,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把握欧元危机未来的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欧元问世后国际储备货币竞争格局与欧元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问世以来,国际储备货币竞争格局由美元垄断已经演化成美元与欧元的双头竞争。研究显示,造成欧元危机的真正原因是全球欧元储备份额的持续上升,它严重削弱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和美国的国家利益,欧元危机不是由债务国违约引发,而是由美国的评级机构调降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引发。本文认为,只要现存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仍然得以维持,欧元危机就不会导致欧元崩溃和欧元终结。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爆发的欧元危机持续深化,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能否顺利复苏的担忧.欧元发生危机以来,美国的金融学家和媒体异口同声地唱衰欧元.美国"投机大鳄"乔治·绍罗什认为,欧元面临的挑战超过希腊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5.
欧元贬值对宁波外经贸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君 《经济师》2010,(7):43-44
文章分析了欧元贬值的由来和趋势及其对宁波外经贸运行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力图通过分析造成美元可能贬值的原因,揭示美元贬值会带来的危机,并提出我国应对美元贬值的一些对策和建议。美元贬值的原因存在已久,此次危机进一步促进了美元贬值的可能性,由于我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国和债务国,美元一旦贬值,对我国的冲击将会很大,政府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国际形势,适当调整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由于美元持续贬值、欧元持续升值等原因,前者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首要地位日益面临欧元的挑战。譬如,前者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后者则相应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在国际石油交易中加入欧元等。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从根本上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对比,由于实力差距,欧元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美元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济》2008,(9):41-41
汇改三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达20%。如今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势头正在被人民币对欧元的升值所取代。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小幅贬值,但对欧元出现大幅升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逐日走弱,回到6.84关口,共贬值116个基点。同时,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中间价继9月2日破"10"之后,继续走强,5个交易日共升值2400个基点,至此,汇改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共升值达2.27%,上周5个交易日里升值更是达到2.4%,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亚洲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破坏性极大亚洲金融危机首先是从泰国的货币危机引发的。泰国的货币危机起于今年2月。国际投机商从2-7月开始首先向泰国发难,迫使泰铢大幅贬值,至11月初,泰铢已比年初贬值54.6%。从而引发出一场东南亚货币危机: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加快了人民币区域化的步伐.在2010年欧元危机爆发之前,理论界一直都将欧元视为人民币区域化可借鉴的模式,而透过对2010年引发欧元危机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入分析,我们将得到一些对正在进行的人民币区域化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