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陶春柳 《物流技术》2012,(23):45-48
利用江苏省太仓市2001-2010年间GDP和三大产业就业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步伐存在不协调性的结论,同时对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就业弹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协调性的理念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过程,二者的协调发展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互动性的特征。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体现在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性、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的协调性、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以及科技产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江苏省太仓市2001-2010年间GDP和三大产业就业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步伐存在不协调性的结论,同时对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就业弹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亚东  李静珂 《企业导报》2013,(24):132-133
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经济增长效率、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贫富差距等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包括有效性、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竞争力(包括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和社会民生福利三个大方面衡量郑州市1998-2011年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5.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贵阳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市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呈现不协调状况.在深入剖析了导致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提出推进贵阳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菁  丁菲 《企业导报》2013,(24):74-75
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经济增长效率、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贫富差距等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包括有效性、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竞争力(包括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和社会民生福利三个大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指出郑州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增长质量现状。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镇建成区面积和城镇人口数据,构建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划定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度的分级标准,对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弱,呈现土地快速扩张态势;土地显著扩张是安徽省城镇发展的主要类型,全省共有8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显著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明显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人地基本协调,仅有2个城市表现出人口明显增长;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地显著扩张和土地明显扩张城市主要集中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人口明显增长城市的分布重心则相对北移,主要集中在皖北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人地基本协调城市主要集中在"两淮"资源型城市。基于上述结果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内涵,针对如何实现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奕 《物流技术》2014,(19):308-310
通过对我国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相关系数和关联度的分析,并对两个系统的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Granger因果实验和采用多维灰色动态协调模型GM(1,N)进行协调性验证。研究结果证明:区域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然而当前物流业发展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教育与经济相关文献阐述,提出教育经济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协调性问题,认为判断是否协调应为经济增长促进教育发展再由教育水平提高进一步使得经济的增长的关系存在。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DEA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引入带有AHP约束锥的DEA模型,建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程度的评价模型。引用1999—2008年姜堰市的物流产业及经济发展数据,对其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姜堰市的经济发展总体上未能有效带动物流产业的发展,而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对姜堰市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效应,符合姜堰市实际情况,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对协调区域经济及区域物流的投入产出,指导区域物流规划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多方面进行秦皇岛市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总结出两者不协调之处及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资源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普及环保知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但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较为严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仍需更好地协调。文章简单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平衡的内涵,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间的平衡点,并探讨了保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其政策能力与协调配合始终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美、日、英三国财政货币政策能力提升的主要做法,梳理了其近50年来的政策配合经验,并总结提炼出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启示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经济区域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小平  杨锋 《物流科技》2010,33(2):67-71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区域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的基础上,对珠三蜀经;齐区域港口物流与区域增长的关系进行数量经济分析.探寻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规律,以利于正确认识区域港口物流能力建设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增长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匹配。  相似文献   

15.
王文军 《中外企业家》2013,(8S):264-264
目前,建立包容性增长成为了追求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包容性增长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包容性增长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们已经指出,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在实现1993—1997年经济“软着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1998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1998年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协调包括以下6项重要内容:第一,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合。1998年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仍然是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把经济增长率确定为8%的合理增长区间,就这些方面说,并无变化。但是,鉴于1997年夏季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加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选取了24个生态及环境经济指标,采用耦合模型,对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8年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演变为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但协调度则呈先上升后略有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给资源环境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8.
韩学亚 《企业导报》2013,(8):138-139
本文首先在分析平顶山市房地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理论构建,确立了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并对我市房地产业与经济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分认识促进内需平稳协调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内需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90%以上,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平均达到95.5%,而且消费率始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提出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两个理论,然后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现状来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阻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措施来促进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