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化导向的经济转轨促使民营企业家萌生并成长,民营企业家行为随着具有制度变迁性质的经济转轨过程而自行调整演进,以寻求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效用最大化。同时民营企业家行为演进又会对经济转轨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其影响的效果取决于企业家行为的可导向性与可传播性。通过模型可以兮析出民营企业家行为对当前阶段经济转轨深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总体的生产方式的表现形态,而非指社会生产力的表现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最终还要看主体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行为为标的发生了什么改变。“知识”的经济属性是生产力因素,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不能用“知识经济”来表征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增长的不是物质,而是社会生产成果中所具有的消费效用,社会经济发展史就是一个消费效用不断增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效用终端化的过程。知识亦即信息化生产力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应以“效用经济”这一概念来表征,效用经济就是直接以效用的产出与增殖为目的,且以效有置换为满足社会消费的社会经济形态。从商品经济到效用经济的转变,将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最为深刻的一次革命。这种转变就其技术特征而言,也就是从物效用集成经济技术向场效用集成经济技术的转变,场效用集成是以消费行为场为载体来实现效用集成的经济技术。实现这种技术转变的途径,就是在物效用集成的基础上,再增加效用服务这样一个终端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3.
论制度变迁中的四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即所谓“目标模式”)对另一种制度(即所谓“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从其层次来分,有基础性制度安排与次级制度安排:从其主体来分,有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从其途径来分,有制度移植与制度创新;从其方式来分,有渐进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制度变迁,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订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制度变迁的结果决定一国经济增长和持续繁荣与否。本文试图将制度变迁理论作一个全面的综述,找到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真正原因以及方式、途径,特别是搞清楚其的路径依赖问题,并试图通过本文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模式,分析我国投资基金制度变迁过程,以期对我国投资基金制度创新有所探求。  相似文献   

6.
刘伟 《西部金融》2005,(4):15-18
对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超额货币现象",即各层次货币供给增长率远大于实际GDp和物价的增长率之和,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结果,有的认为是"虚拟经济"发展的结果.本文首先对产权变迁、市场深化和金融发展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根据1978-200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货币流通速度持续走低是经济金融结构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审计模式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审计正处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向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变迁的关键时期。本文分析了审计模式的变迁理论和变迁特征,提出在审计变迁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理论和深化理论为大力发展非国有金融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制度需求角度来看,中国体制转轨中的民营金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在制度变迁主体中,民间团体是民营金融创新的直接决定力量。而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各个行为主体效用差异进行了机理分析,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企业等五个行为主体效用目标存在差异。通过效用理论对短期和长期总体效用进行定性分析,发现长期不但考虑生产性因素,而且还考虑非生产因素的社会总体效用高于短期只考虑生产性因素的社会总体效用。进一步用博弈论方法从理论上定量证明:1.长期社会总效用高于短期社会总效用。2.短期内,“先行者”效用低于“追随者”;长期内“先行者”效用高于“追随者”。最后得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一个灶会的经济系统是在不断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持续的,对社会生产规律的认识过程伴随着生产理论的发展演变。从一种生产理论到两种生产理论再到三种生产理论的演变,是人类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本通过经济学中生产理论演变过程的梳理,从一个新的视角为树立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食盐专卖制度不是单一线性变迁发展的,而是在官卖、商卖以及官商合营的模式下实施的,且在宋代等朝代还存在制度的往复现象,这个过程是在政府全程控制和放开商营的曲折往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在政府、盐商、民众利益间博弈。本文尝试用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解释分析食盐专卖制度的因果机制、变迁过程和不同制度模式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中国古代食盐专卖制度变迁属于制内变迁的观点,认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建立,都离不开历史、政治、思想、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建议制定实施融合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的、具有现代混合经济性质的中国特色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资委对国企的监控,主要承担财产监管的“监管者”职能,用“资产监管”的行政模式取代“出资监管”的股东行为的色彩还十分浓。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治理主体与治理边界的变迁、国资保值增值的重任、市场经济模式的挑战以及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成功榜样,将成为驱动国企监控模式再造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约束与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迫切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经验,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层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接模式。通过比较关、英、日、德四国的对接模式发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和谐对接是资金、产品和制度对接三方面的共融体,是金融市场自然演进与风险资本动态规制的最优范式结合。我国应在经济、金融微观制度基础变迁基础上选择适合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变迁的过程,发现每次变迁几乎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其变迁结果却差强人意;而且,由于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几乎垄断了农村金融,其进行自我变革的内在动力不足,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并引入制度变迁的跨时期成本分析,应进行“增量改革”,即发展新的金融组织以对现有的金融机构施加外在压力,利用市场竞争促使其进行自我变革,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以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税收应更好发挥消费税的治理效能,从而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税收制度支撑。首先简要阐述我国消费税发展导向的变迁,接着深入分析现行消费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深化消费税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消费税制度的改革方向是调整优化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本文梳理了农村土地产权的历史演进过程;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必须坚持集体所有的既定前提、用益物权排他性强度的不断增强的必然变迁方向、所有权与用益物权的分割、量化无法可依的关键障碍;以重庆为例深化分析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用益物权的量化、分割,明确提出了其尚待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以品牌为导向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品牌的涵义及其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过程中的导向效用。以品牌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企业品牌为导向发展产业集群的模式 ;二是以区域品牌为导向发展产业集群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深刻的制度变迁的过程。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取向的市场化路径。笔认为,在入世之后我国国有企业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从政府的角度来完善制度供给主体和从企业的角度促进制度需求主体的发育,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辅助性措施,是我们在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选择零售业态的准则及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零售业态选择的因素是广泛的;业态模式的效果是许多因素相互组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本质上讲,不同的业态模式实际上是这些因素的不同选择、定位和组合。本文在分析零售业态效用及其所决定的零售业态选择的基本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零售业态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在会计制度的变迁过程中,原有会计制度的均衡状态被打破,与准则相关的利益集团围绕新的会计准则制定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并迭到新的均衡。我国会计制度的“双轨制”变迁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重新协调与折衷的结果,会计寻租对此起到了推动作用,“双轨制”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会计寻租的发生。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重博弈使会计寻租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基于会计寻租的“双刃”性,对会计寻租的控制只能适度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