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地构建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模型,是全面描述和正确评估城市低碳经济的现状,改善城市低碳经济实际效果的关键。文章通过建立多指标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尝试综合评价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以广西梧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该市发展城市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重要的步骤。为了促进成都某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该地已有的建设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构建原则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对照区域低碳经济规划目标,并与国内代表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比较,综合评价该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低碳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的一次大革新,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建立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能效、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产业链,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人类生活消费方式低碳化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以及产业链路径的角度出发,遵循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新的发展模式,并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对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进行了革新。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特点后,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评价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 21 世纪,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点.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后,从评价对象、评价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国内外学者在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现状,发现国内外学者在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面对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双重威胁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新疆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不均衡,环境污染严重,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新疆低碳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并为促进新疆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环境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河北省某县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嵘  徐征  李悦 《经济论坛》2010,(5):37-4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的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本文将主要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主要指标的解释和实证研究几个方面,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低碳经济是由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该文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四个直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直辖市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静 《经济师》2010,(5):255-256
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是当前的热门话题。而山西是典型的高碳经济,对于94.7%的能耗总量来自煤炭的山西,如何以高碳产业应对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构建低碳生活则是山西省未来经济发展将面临的更大挑战。文章从现实紧迫感和时代机遇入手,分析了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政府主导,企业、市场、技术、居民等各方利益主体必须协同作战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集描述、分析、评价和预测等功能于一身的定量评估体系,评估社会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和程度.依托于评价指标体系,低碳经济形态下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制约效力.本文论述一种比较全面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形式和过程,分析其在市场经济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军  周琳  李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165-167
构建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低碳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是低碳政策制定的重要事实依据。首先,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以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社会支撑和环境支撑5个指标全面反映低碳经济综合发展情况;然后,根据德尔菲法综合确定指标层的各指标权重,用线性加权法得出低碳经济综合值的大小;接着以东部沿海6省市为样本对象,具体评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碳含量。除了上海处于中碳经济的环境中,其它5省的经济发展碳含量都非常高,处于高碳经济的环境中。最后给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变模糊分析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在专家评分划分等级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云南2005~2009年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结果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低碳经济发展基本处于高碳阶段。同时可变模糊分析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我国能源战略的核心,也是低碳经济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从能源消费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角度出发,构建了综合评价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为科学评价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程度、合理制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必然与低碳社会相关联,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加速发展,低碳社会也随之发展。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低碳社会的研究背景,界定了低碳社会的内涵。从低碳社会的概念出发,以浙江省为例,从宏观视角构建能够客观反映低碳社会各个发展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体系包括社会消费系统、产业能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以及支撑系统,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进行权重划分。收集2003-2008年浙江省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浙江省近6年的低碳社会建设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找出浙江省在低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不足。并从政府,消费者,企业各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又使得低碳经济成为可能.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低碳经济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Weaver-Thomas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属于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城市规划是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工作中,有效优化城市环境,降低建筑能耗,进一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契合。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淘汰,唯有坚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实际研究,探讨低碳经济模式下生态城市规划思路及其保障措施,即科学定位低碳城市规划;确保生态城市规划内容精确合理;强化规划监督与规划指导。  相似文献   

17.
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迅速增加;低碳城市建设已迫在眉睫.文章从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在对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阐述了低碳审计的含义,确立了低碳审计的总体目标及具体目标,分析了低碳审计的主要内容,指出了中国低碳审计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果 《生产力研究》2012,(3):96-97,246
目前,有限的资源成了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加之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已经对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低碳经济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实际国情的限制,不能通过发达国家那样的途径实现低碳经济。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以湖南省湘西州为例,建立了基于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对低碳经济发展途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含义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供选择的路径,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