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教育讨论必然涉及文化维度的思考。在全球化时代,我国公民教育更应该关注文化问题。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遭遇了三种文化问题:在西方文化成为霸权文化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西方公民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多民族国家内部共同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社会弱势群体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资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逐渐明显,教育作为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石,在巩固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阻击战中应该起到无法推卸的作用。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了教育界的一大课题。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期间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化强省发展理念下,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成果,不仅推动着民族振兴与国家发展,对地区文化的整体发展与进步也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实施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能够达到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愉悦群众身心的目的。基于河北文化强省视域,剖析当前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的有效策略,有助于促进河北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河北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园林专业教育的改革要求出发,提出了园林专业骨干课程《园艺文化》的教学新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既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投入探究;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合理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强烈的问题导向和时代导向基础上逐渐生成的。高校依靠知识、思想、智慧、经验等文化成果优势,走在社区建设的前列,同时也担负着对社区文化引导的时代课题。高校可以与社区通过互动机制,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形成学校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合力场,实现区域文化建设优势互补以及共同促进的局面。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对促进公共文化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雅与低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音乐伦理作为对音乐艺术领域内道德问题的理论分析以及对音乐活动主体行为之应该的伦理原则与规范的研究,它在净化音乐环境、协调音乐活动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家文化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其教育实效如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面对高校对国家文化安全教育缺乏重视、教师队伍对文化安全的教育意识不足、学生对文化安全认知及甄别能力较低等问题,需要从做好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定位、加强高校国家文化安全教育顶层设计、优化教育模式与内容、强化课程实效、提升教师国家文化安全教育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避免其沦为西方道德价值、腐朽文化的应声虫。  相似文献   

8.
婚礼习俗也是一个国家中民族的文化体现,特别是婚礼中的非言语行为。在这样的多元文化时代。意义的表达远远超过了语言的边界。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关婚礼习俗的文化对比来体现中关两种不同文化在现代多元文化时代中的互相融合,以及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自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7—2020年172个国家核心文化产品进口数据,以各国居民中学及高等教育入学率代表受教育广度与深度,对居民受教育水平与文化产品进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广度来看,一国居民高等教育入学率越高,越能促进该国文化产品进口;从深度来看,高等教育入学率对文化产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比中学入学率更为显著;中低收入国家文化产品进口与中学入学率显著正相关,而中高及高收入水平国家文化产品进口则与高等教育入学率正向联系更加紧密;书籍、报纸期刊、音像制品进口受当地居民教育深度与广度的影响逐步递增。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语言、文化的国际化是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和象征。海外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扩大了国家对外教育交流的内涵,促进了中外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合作与发展。沈阳市各高校在海外兴建孔子学院,在提高汉语言、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区域文化传播,提升市民素质等方面,对于增强沈阳地域文化的软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复杂的多元文化社会背景给美国的发展带来诸多困境。贫困移民子女的教育成为公民教育的重点,消除种族偏见成为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重构美国多元文化公民教育,应通过改善各族群关系,消除民族偏见与歧视,让所有学生,不分性别、种族、民族及语言背景都有权利获取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参与到跨文化的个人、社会、公民活动中去,构建公平、公正的民主社会,构建一个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再到世界主义的全球公民教育体系。中国作为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上,也要扩大公民教育的内涵。从民族成员到国家公民再到全球公民,我国的公民教育也要从目标、内容与方法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以适应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世界主义国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依托辽宁红色文化助推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引领广大学生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争做有为青年、时代青年、梦想青年和自信青年,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回应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取向以及一种行动方案,有其提出的理论背景、思想脉络和实践意向。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文化差异,没有关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仍是以主流文化的标准及方式要求他们,因而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业低落。教师应该理解学生成长的母文化、学生文化行为所暗示的文化意蕴以及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将学生的母文化作为学习的桥梁,而不是学习的障碍,学校教育应适度反应学生的母文化,使学生的学习经验更具脉络意义。教师需要关怀学生、与学生建立多种沟通方式、开发多元文化课程以及保持教学与文化一致性的教学架构。  相似文献   

14.
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资源。高校要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相关课程,注重将红色音乐文化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推动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大家庭,由于世界逐步趋于一体化,各国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通过对一个国家文化的了解,人们能够体会其风土人情及传统习俗,能有效地进行交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已进入电子通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更是成为课堂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设施。借助多媒体,教师不但能够将书本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将文化的传播渗透其中。  相似文献   

16.
美术是人类文化和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融入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国家振兴民族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步。高校美术教学可以很好地与民族文化相融合,通过发挥高校美术教学的特殊功能,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和继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本文分析了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高校美术教学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利用高校美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饮食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便具有了社会性意义并与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从饮食生活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缩影中,可以了解到日本逐渐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过程。以葡萄牙、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对日本的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透过饮食的表象来探讨西方文化逐渐浸入日本的历程,并探析了自成一体的日本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多元文化教育发展国际化背景下,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全球化的要求,新加坡政府自2004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与华语教学相关的政策,旨在通过中华通识课程和双文化课程的开办,促使学生对中西方语言、文化有比较广泛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受教育机会,提升其学业成就,激发其发展潜能。该政策的实施,在惠及学校、学生的同时,亦有效地实现了刺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培育塑造的日趋稳定独特的企业价值行为和企业精神,是员工心灵中的精神资源,是推动企业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群众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的家园和坚实大地,是时代的文化和传播的主渠道,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使命,也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及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斗争更加隐蔽、激烈,历史虚无主义、精日言论等有害信息侵蚀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诱发对国家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的认同危机。必须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