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称谓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作展开话题和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和策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英汉两种语言的称谓语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英汉称谓语的差异以及其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汉语中社会称谓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翻译应根据文化差异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交际双方的关系作出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背景。称谓语是语言系统中最常用的词语。我们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差异的分析折射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称谓语是语言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属性、价值观念等信息。称谓还和人们所属的社会、民族心理、政治背景、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在生活当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称谓语,从不同的称谓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论文将从两个部分阐述英汉称谓词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称谓语进行分类,并比较了英汉称谓语的差异,说明了中国学生学习称谓语的难度大,这是导致我国学生在用英语和英语国家人进行交际时因未选择正确的称谓语来称呼交际对方而造成交流障碍甚至误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语言学问题,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概述英汉称谓语的不同之处,分析研究称谓语所折射出的历史文化及民族观念中的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等对于深入剖析中西文化差异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称谓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语.称谓语大量存在于汉英2种语言的社会交际和文学作品中且有着很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因汉英文化的不同导致的汉英称谓语的差异,且分析其差异并探索有效的翻译方法对跨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社会文化是构成语言的决定因素。称谓语不同是中日文化不同的一种具体体现。中日两国在家庭意识、伦理思想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称谓语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由于名族文化及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了称谓语使用的不同模式。本文就中国人常见的一些对英美人的称谓语误用做了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语境与汉英亲属称谓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英亲属称谓语存在很大差异,同时汉语中的一些亲属称谓语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被用作社交称谓语。在翻译中,只有充分意识到汉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语境,才能真正做到忠实和通顺。  相似文献   

11.
称谓语的形式和内涵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当代陌生中年女性的称谓语的选择和发展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2.
称谓语,能够体现交际者的身份、地位、情感等信息。本文试通过对曹禺的《雷雨》中称谓语规约性及非规约性的使用进行分析,便于对人物之间的身份地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更直接、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称谓语是日常交际中传递给听话人的第一语言信息,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喜福会》中称谓语语用失误的产生根源在于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没有对语境相关因素进行顺应,即忽略了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动态顺应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在影视剧以及网络媒体的推动作用下,出现了一批新颖别致的男性称谓语。不同男性称谓语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奋斗型、中庸型、异化型、靓丽型以及温馨型等主要类型。新时期的男性形象是性别文化、审美时尚以及实用主义传统在社会群体中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体中存在拟亲属称谓语,根据其形式可分为三类:"典型的人物特点+单音节称谓"类、"相关的事件、事物+单音节称谓"类、"姓名中的姓或名+单音节称谓"类;可从语言学的根本原则、文化语言学、构式语法等几个层面阐明这种称谓的多重特征;正确看待拟亲属称谓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以趋利避害,达到语用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影视字幕翻译有着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翻译的特点。文章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角度出发,以电影《喜宴》字幕翻译中称谓语的翻译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试图证明将目的论应用于字幕翻译中有助于指导翻译行为,期望能对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亲属称谓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特性。汉英亲属称谓语在语义和语用上折射出的文化底蕴的差异正是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文学翻译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进行文化交流,传译亲属称谓语时对于文化因素的处理应该尽量"异化",以达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8.
2015年7月下旬,中国应用写作研究会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全国应用写作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我第一次参会,有幸结识了澳门大学的邓景滨教授.此次研讨会名副其实,学术气息浓厚,与会的专家学者多方位探讨应用写作,古代、现代,宏观、微观,文体及教学研究多有涉及.邓老师是会上比较忙碌的人,他主持会议发言、讨论,会下还就自己的研究课题发放调研问卷……他精神矍铄,步履矫健,为人谦和,眉宇间笑意盈盈,“哈哈”大笑起来极富感染力,虽然粤语口音重,可听多了就容易辨析;尤其他的专题发言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9.
秦小睦 《新智慧》2005,(1):43-43
张小世。24岁,广州某快递公司业务员。2004年初,我从江西南昌到广州求职。刚从家乡去时,我找到了一份快递公司业务员的工作。在江西,我也做过业务员,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本来我以为。我在广州也能很快适应。可是,很快我发现自己遇到了难题。虽然我竭尽全力地向路人推销。但是路人却听不懂我的家乡话.等我用非常不熟练的普通话一字一顿地说时。别人早就走得远远的了。我遇到了语言障碍,在这个粤语和普通话盛行的城市,我被温柔地拒绝着。  相似文献   

20.
王维被誉为一代山水诗之宗,其山水诗表现出的境界尤为后世所推崇。本文集中论述其诗体现出的“诗中有画”,诗画结合;充满隐逸情结和禅趣的清幽意境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