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语同日本社会文化一样,具有诸多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明显特征,吸引人们去探讨、研究。日本学者大石初太郎在《女のことば男のことば》一书中提出"女性语的存在是日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外国女性极难习得的语言现象"。其难就难在"女性语"作为日语的一种语言的社会变体,具有不同于中性语言的内部结构特征。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日语中"女性语"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2.
女性自杀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女性自杀的成因的分析,并利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读女性生命教育,提倡女性生命意识的忧患美、和谐美、分享美、自信美和创造美,进而唤醒女性的生命意识,使得两性生命世界和谐,让女性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地震及不断加剧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给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社会和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而重建和振兴日本经济的进程中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则被寄予更大厚望。本文从云服务的兴起与特点以及云服务的优势与问题着手,论述了日本云服务的发展,并对日美云服务发展进行比较,从技术战略、利用云服务战略和国际战略等角度,阐述了日本推进云服务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女性旅游消费在旅游消费市场中所占份额日趋增加,是旅游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总结了女性旅游消费动机的两大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包含女性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加、女性学习行为的发展和“男主外、女主内”角色分工的转变;心理因素表现为女性追求美的心理、追求实惠的心理、好胜心理和趋同心理。上述影响因素使得女性旅游消费偏好有迹可循,为科学地展开女性旅游营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梅里美在历史的隧道里,在社会的边缘里,展现了一群不符合文明道德礼俗的“异质”的女性,在展现这种令人惊叹的“美”的同时,显示出女性悲剧性的存在本质以及在男性中心主义之下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荒谬性.从而揭示出男性文化传统对于女性的桎梏,同时也为女性的真正独立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谈女性美     
目前,在我国经济改革蓬勃发展,人们的心灵逐渐敞开的情况下,关于女性美的讨论,对如何更好培养新一代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的整体素质,树立现代东方女性的良好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将有所稗益。一、关于女性美的标准和意义l、理想的女性美是外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来,女性解放成为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的重要一支,许多作家对中国女性的命运和出路进行探索,而女作家丁玲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具代表性。本文将丁玲对女性问题的描写和思考概括为女性形象的三次"出走":第一次"出走"体现了中国女性走出封建家庭、走向个性解放,以阿毛、梦珂、莎菲为代表;第二次"出走"体现了个人开始融入社会,女性由个人主义走向社会革命,以丽嘉、美琳为代表;第三次"出走"体现了解放区的女性仍受到歧视和压迫,必须坚持与封建意识作斗争,走向思想解放,以贞贞、陆萍为代表。三次"出走"连结起来,大致可以体现现代中国女性解放思潮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8.
苔丝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女主角。她的悲剧源于其出众的容貌和高尚的品格。从苔丝之美的角度来解读苔丝的悲剧,更能深刻体会在男权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抗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汇率角度对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流动性陷阱及经济不景气提供了一个解释。美日贸易过程中形成的美国巨额逆差、日本巨额顺差的局面导致美日之间不断爆发贸易争端。日元长期升值预期阻碍了日本的国内投资,压低了日本的名义利率,使日本经济进入流动性陷阱而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0.
《诗经》以诗歌的方式展示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真实画卷,呈现了封建礼教完善之初的人们的情感状况。尤其是其中的女性情感,更是让读者领略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诗经》爱情诗中的女子,不仅具有难以言喻的外形美,更具有难能可贵的性情美,这些在独特时间空间生活着的女子,以她们独特的方式在文学的天空里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相似文献   

11.
浅析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哈代的小说人物画廊中,苔丝是一个极富光彩的女性形象,她的美在她的悲剧中熠熠生辉。本文试将苔丝的悲剧放入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逆转,美国企业竞争力再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之首。本文从美日企业在世界财富500强中的变动来研究其竞争力的消长,对美日企业在世界500强的排名和业绩变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从硅谷机制和公司重构两个方面来解释美国企业竞争力重新超过日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的和谐之美既体现在人物个性的复杂特性之中,也彰显于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张力结构之中。伊利莎白的复杂个性是和谐之美的直接体现;理智和情感之间的张力结构也是和谐之美的表征。达西和伊利莎白之间的情和理的互补撮成了故事结尾的美满婚姻,从而赋予占社会主导角色的男性更多的情感内涵,凸显居社会从属角色女性的理性智慧,构建理智与情感的张力结构,成就男性与女性完美结合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词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其愁情词始终以女性视角表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即闺中少妇之幽怨美、颠沛流离之哀怨美、殷殷思乡之凄怨美。  相似文献   

15.
蓄积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蓄积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钢能够有效解决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基于钢的社会流动和蓄积过程,构建钢社会蓄积动态物质流分析模型,考察中国、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的钢社会蓄积水平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中、美、日三国具有相似的钢社会蓄积历程:在完成工业化以前,钢社会蓄积呈现出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再到迅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美、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人均钢存量先后达到11t/人左右的饱和水平,经济增长与钢消费趋于解耦。钢的社会蓄积与工业化进程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工业化程度对应不同的钢社会蓄积水平。根据美、日经验,中国人均钢存量仍会进一步增长,并于后工业化阶段达到饱和。然而,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大,达到与美、日相当的人均钢存量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技术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生活方式转变,努力降低人均钢存量的饱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东野圭吾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以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非常多,丰富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篇论文主要从"圣女"和"恶女"两个角度把东野圭吾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概括。并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通过将这些女性形象和日本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使读者能够更加领略到东野圭吾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如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长时期处于非常活跃状态一样,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举动在最近10年之中明显进入了快车道,其策马扬鞭之势,令昔日竞购美债的英国、日本等超级买家也自愧弗如;及至中国矫健地跃上美国国债最大买主的位置,国际社会更加强烈地感知到了中国力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论《源氏物语》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其文学成就是体现了柔美、婉约的女性文学的风韵,开拓了日本古典写实主义的新天地.并推动了“物哀”文学现、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坛上一位著作颇多且成就很大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艺术成就尤为突出,而其最大的特点可用真、善、美来概括。真的内容、真的思想、真的情感、真的话语,使他的作品带给我们质朴真实的感觉,仿若在书中体味生活一般。作者对于社会的全视角的关注及对女性的关注、字字句句中体现出来的进步思想都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进步性。除此之外,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韵味美也是很为人称道的。  相似文献   

20.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进行单独占领,对日本进行符合美国利益需求的改造,日美同盟也随之建立.日美同盟的建立,带有厚重的冷战色彩,一方面成为日美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又成为东亚地缘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因素.冷战结束之后,尤其是新时期下,关于日美同盟未来走向的可能性产生了各种议论.本文谨对未来日美同盟必然继续强化的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根据建构主义国家间认同的理论,日美同盟在新时期下的发展方向是更加紧密,更加深入,而非更加弱化,并且分析新时期下其继续强化的发展动力、现实理由和一些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