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形象,代表了一个形象主体(组织)的精神面貌和生命力,形象好,生命力就强,形象不好,就要受欺。邓小平在回顾中国近代形象时曾以“东亚病夫”来总结、描述“八国联军”侵华至解放时的中国形象。从那时起,中华儿女为了改写这一耻辱形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终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次改变了这一形象,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并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人民站稳了”,人民富裕、国家发展了。但是这“离我们的第三步战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中国摆脱外国列强奴役,走上民族独立的世纪;是中国摆脱落后,走向民族复兴的世纪;是中国摆脱思想束缚,不断进行思想解放的世纪。纵观20世纪的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对中国历史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相似文献   

3.
本篇文章通过比较《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玩偶之家》这三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来揭示女性在追求自由、平等、解放的历史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抗精神以及这种反抗精神的进步性、局限性,并以此来探求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独立意义。  相似文献   

4.
易卜生和曹禺的家庭剧都成功塑造了一批出走型人物。易卜生笔下的突围人物以易卜生式的个人主义、人道主义为探寻动力,在对现实问题的揭示中昭示出走人物的决绝态度,表现出对个体与自我精神向度的开掘;曹禺笔下的出逃人物以个性解放、自我拯救为动力,在对现实问题的解答中昭示出走人物的迟疑态度,表现出对群体与社会物质向度的拓展。这种与他们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的戏剧张力。  相似文献   

5.
纵观"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形象,她们都在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与此同时,也表现出她们由此而带来的困惑、苦闷、悲哀等等,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她们的这种个性解放道路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德拉布尔在小说中揭示了女性的三重镜像,其中社会视域、男性视域下的女性自我分别是"贤妻良母"、"家中天使"的形象,女性视域中的女性自我却是个"类男人"的形象。透过重重镜像,德拉布尔探讨了女性自我类型区分的框架,对女性的自我展开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文学在"五四"运动中诞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但其产生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知识女性中的优秀代表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第一次以群体的面貌登上了中国文坛,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8.
苏青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的生存状态,记录了女性走向解放的沉重步履,反思了她们成为“第二性”的自身原因、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9.
金渊博 《嘉兴学院学报》2003,15(Z1):189-192
在中国当代社会,虽然高举"女性解放"、"女性意识"、"男女平等"等的旗帜,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仍无法摆脱传统女性的要求与束缚,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仍然有着重重困难,即使走上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待遇也是不公正的.作者通过分析池莉笔下的女性生活,揭示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期引起人们时女性生活、生存状况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新领域,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的推出日趋丰富与完善。"第三个解放"即解放与增强社会活力,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理论创新。新时期新常态赋予"第三个解放"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定内容,激发、呵护及创新社会活力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目的与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中,出现了大量女性英雄形象,这在以男性英雄为主的英雄传奇小说中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值得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其内在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此,首先应考察女性英雄群体形象及其特征;其次是女性英雄群体形象出现的原因及其文化内涵;最后是女性英雄群体形象出现的意义。通过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女性英雄群体这一形象类型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华裔女性是如何从文化、种族、性别的"他者"地位,逐步走向自我觉醒和自我开拓的.通过文化研究及文学比较等手段对各阶段的文学文本和社会、文化、历史等问题作了较为细致而深入的探讨,追溯了华裔女性生存、发展的艰辛与挫折,揭示华裔女性形象随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而演进的脉络;从若干女性问题出发剖析了华裔女性自身的矛盾与迷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实验话剧是基于社会与个人焦虑的一种文化诉求与理想表达,是中国当代话剧面对新时代所进行的话语形态的自觉变更与调整。中国实验话剧是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现代性发展过程中启蒙与理性话语的重新思考与建构,是一种"新的美学原则崛起"。现代性品格的追求决定了中国实验话剧仍以"改造民族灵魂"为总主题,以启蒙为历史使命,以"现代"与"后现代"为现代表征。在现代性反思中试图追求艺术自主性是其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郑要强 《全国商情》2011,(10):73-74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先后颁布了三次土地改革措施。第一次改革即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区开展的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改革,使全国农民梦圆"耕者有其田"。第二次改革即1979年-200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由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改革。这次改革既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又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三次改革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这次土地制度改革,是还富于民、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体现,是农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又一接力棒。这三次土地改革,诠释了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探析国民收入三次分配中的公平取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出现经济高增长和社会矛盾高凸显两个鲜明特征,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分配不公状况是多年历史综合原因形成的,因此,须认真研究三次分配格局中的公平价值取向问题.第一次分配注重在效率优先中维护公平竞争,第二次分配注重在财税改革中实现相对公平,第三次分配注重在捐赠回报中助推社会公平.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即社会的富人运用捐赠、资助慈善事业等行为回报社会,可实现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的收入分配调整.它是通过制度安排和公众自觉行动,体现社会的一种慈善文化和捐赠文化.三次分配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形成"三点式"社会分配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的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清醒剂,引发人们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自2007年始于美国爆发的这次金融危机,是一次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美国当然仍然是世界最强天的国家,但是其相对地位却显著下降,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战罗斯等国的崛起,使世界多元化或多极化的发展态势日趋加快。中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和历史主动性将显著增强。站在这一历史变迁的关头,审视中国经济,不由得引起我们多另面的深刻思考。以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发达国家产业经济走向,并就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理论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茶花女和杜十娘两位女主人公命运的共性、异性、悲剧原因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揭露在旧社会制度中女性的悲剧命运,认为现代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旧广泛存在,指出女性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应关注女性命运,改变错误的传统观念,为女性的解放构建平等自由的环境。只有实现男女真正平等,社会才能和谐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丁玲小说创作的情爱描写有其独特的色彩,体现了她的女性观。她以女性主义的观点来写女性“性意识”的觉醒,以“虚写”或通过人物的潜意识的心潮起伏,反映人的性心态;同时,直抒胸怀,将心底炽热的爱如潮水般地奔涌出来。她的描写为中国现代学增加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姚紫是马华文坛中塑造较多女性形象的作家,其小说集《咖啡的诱惑》中收集了他的五篇作品,揭示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华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图景,也展现出作家对女性生存状况和女性命运的认识。论文分"女人与历史"、"女人与家国"、"孤独漂泊的女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选取典型作品进行分析解读,探讨姚紫创作的的叙述选择、女性观及造成这种写作特点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刻画了斯特克里兰的一生,并着重描写了三个与之相关的女性形象:虚伪市侩的小市民形象阿美,放荡不羁的妖妇形象布兰奇与毫无存在感的女仆形象爱塔。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该作品揭露了隐含在文学中的对女性的偏见,以及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排挤和蔑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