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为总体评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五类十七项指标,除运用一般方法外提出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景。提出五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站在10年改革的基础上,讨论如何促使90年代农业再上新台阶问题时,农业不再只是一个单一的“吃饭”产业,而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复杂、要求甚高的社会化综合生产领域。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要能支撑起国民经济大厦,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长期执行的国民经济重工业倾斜战略,积极培养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努力探索突破农业徘徊,加强研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徘徊的实质,具有现实的紧迫性。首先从理论上科学地揭示出农业综合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时期。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各种要素以合理规模投入生产,稳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90年代农村宏观政策要解决的主题。随着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成员国地位的恢复,农业将要面临世界市场的严峻挑战,加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受农业比较利益下降的影响,农业资源向非农产业转移将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必须加强对农业的综合保护,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手段来确保农业投入的增加,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求,今后十年农业和农村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在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以粮食为代表的主要农产品产量登上两个台阶,以适应人口增加和向小康水平过渡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研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央从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高度,每年抓“三农”工作都突出一个重点。今年的重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战略性举措,抓住了时下“三农”工作的关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上不去,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粮食安全的基础甚至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不可能牢固。黄莉新副省长在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艰难爬坡和攻坚阶段。不能因为去年农民增收形势好,就认为农民增收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不能因为增产,就认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不能因为“三农”投入增加,就认为“三农”投入增长机制建立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扎扎实实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上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的责任。近年来,江苏各地和“三农”有关部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已经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结、提炼、交流、借鉴这些经验,对于全面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要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就要保证好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SPSS软件,使用因子分析法对202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评价河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最好的为安阳市,得分为0.829,投入因子得分最高;其次是周口市、商丘市、南阳市;许昌市、洛阳市、三门峡市综合水平较低。由此得出结论,河南省农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根据这一结果,因地制宜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协调发展,通过这些措施,促进河南省农业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农业生产各种要素相对稳定的综合产出的三大效益的合力。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所有要素中,制度要素起着灵魂的、导向的作用。制度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动态、适时、适量、适度;二是紧密不可分离;三是先进的、合适的制度的比较成本较低,效益较高,而落后的制度造成的恶果较严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深刻原因是中国“三农”问题存在着两大矛盾:其一,中国人口对粮食等食物需求与中国农业提供粮食供给的矛盾;其二,农民的富裕速度总是相对慢于城镇居民的富裕速度的矛盾。解决这两大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自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得到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文章采用CALT模型,从农业生产的条件、能力、水平及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等4个方面量化考察了甘肃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分析了甘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需要不懈努力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践的回顾,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做法和成效,并从中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期对我国今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面板数据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增加值、粮食总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粮食播 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地膜使用量的对数值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证实了这8个经济变量 的对数值均为一阶单整,有共同增长的趋势。然后对各变量进行了协整检验,验证了河南省这几个农业经 济变量均存在一阶协整。通过构建不变参数面板回归模型并进行估计,证实了3个结论:(1)粮食播种面 积与化肥使用量对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能使农业增加 值增加1.32%,化肥使用折纯量每增加1%能促使农业增加值增加0.407%。对粮食产量增速影响较为显著 的是粮食播种面积的增速以及化肥使用量的增速,对粮食产量增速影响分别为1.517 0和0.235 4。(2)农 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药使用量对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不太明显,影响系数均在0.1以下。 (3)农业劳动力与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均呈现出负相关,农业劳动力对农业增加值的影响系数为- 0.159 3,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系数为-0.056 1。据此提出4个方面的建议:(1)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保证 粮食安全;(2)增施肥料,增加粮食单位产量;(3)科学使用农药,保证食品安全;(4)提高农机化水平, 促进农地流转,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各期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对江苏省各个地市所取得的投资效益进行分类,从而试图寻找出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在地域和时间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民族地区各产业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库兹涅茨K值和Moore结构变动值测度产业结构变动的历史与现状;运用EG协整检验确定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除云南、广西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情况基本相符;同时民族地区第二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亟需加快推进地区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是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民族地区土地资源状况和利用现状,引入区位商分析了民族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优劣势,并且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很大冲击,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一直是按比较优势原理来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而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相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并没有比较优势.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1998~2005年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各类和各章农产品的Grubel-Lloyd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整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的增长仍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3/4的粮食总产量,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产能,对推动全国粮食生产起到重要引擎作用。本文结合全国粮食生产水平,从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并得出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创新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企业必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在总结我国企业创新力不足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既有迫切性,又有现实性。我们对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的当前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均衡,实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区域差异,为中国土地利用和规划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的差异及其空间分布,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和规划的建议.研究结论: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较为显著,为了提高其可持续性程度,应尽快开展编制生态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路径设计与创新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回顾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历程,每一个发展阶段无不折射出政府强制性的制度供给,而较少反映出微观金融主体的诱致性制度需求。本文以路径依赖理论为理论框架,指出由于这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因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而容易被锁定在低效状态。最后,笔者提出,要使农村金融制度在变迁过程中,退出这种低效的锁定状态,必须注重对新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引入,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而达到高效的路径替代,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自1978年以来,兵团农业收益的增长与棉花生产有着较大的相关性.机械化、化肥、地膜和灌溉等农业技术是影响兵团农业产出效益的关键因素.此外,在目前的市场及政策条件下,兵团不宜再扩大耕地面积,也不宜增加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