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与备受瞩目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也显示了"中国模式"的成功。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上彻底破产,也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破产。而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使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备受瞩目。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规模和范围,深刻认识危机的资本主义性质,对正确应对"中国模式"可能面对的任务和挑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肇始于2008年9月的全球金融海啸,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学者不断展开全方位的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总体上看,对作为"特殊群体"的经济转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鉴于此,本文以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为研究视角,全面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所造成的影响及这些国家所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同时,剖析转轨国家深受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害而成为重灾区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救市政策来应对危机,但是采取什么政策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将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宏观调控能力的挑战。因此,通过美国、欧盟和中国的主要救市政策与绩效的梳理对比分析,来探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干预经济行为及效果,为应对未来经济危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逐渐过去,全球经济已经逐渐开始复苏,但是面对着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我们更应当从理论和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从操作层面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技术性失误与政策性弊端进行思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原理,从资本主义的矛盾与经济周期的形成机制的源头中进行认识,才能真正理解国际金融危机诞生和对于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危机需要采取的科学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书君 《经济师》2011,(6):12-15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在于: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多重环节的利益链条断裂是危机的深层原因;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危机的重要成因;对金融机构放松监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金融全球化是危机传导的背景条件。在评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严重危害基础上,论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主要包括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和国际组织对金融危机的应对,以及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呈现的新变化,并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启示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拉美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应对危机,经济快速恢复增长。与以往的金融危机相比,拉美国家在政策自主性上明显增强。但危机也给拉美国家造成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出口、投资、侨汇收入等方面。因此,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促使拉美国家从金融体系监管角度吸取经验教训,而且促使它们思考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总体而言,有五大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10月后已广泛影响到中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从营销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西方有学者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要采取以下措施:精简产品组合;改进产品定价;加强信任。笔者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市场营销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完全等同于西方。中国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市场;降本增效,调低价格;开拓融资,力保生存。其相应效果依次呈递减状态。在加强信任、增强信心方面,企业普遍重视不够,而政府层面较为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这种增长模式需要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支撑。笔者利用安杜(Ando)、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提出的消费函数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并予以创新,运用1985年~2010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进一步提出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完善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保制度等统筹城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东经济》2013,(5):4-8
过去五年广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回顾2008年以来,广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劳资矛盾多发的接连考验面前,各级人社部门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不动摇,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跨越。2012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培训农村劳动力65万人,转移就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国家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危机,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BGG)的DSGE模型,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Bayes技术估计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来分析中国财政政策的动态经济效应。结果发现:政府支出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挤入效应;税收增加对总产量和消费产生负效应,对投资产生正效应;政府支出的效应大于减税的效应。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中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的有效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出口贸易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国际的金融发展,要求我国在进行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和影响,也给许多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不少中小企业因而陷于困境甚至倒闭破产。国际金融危机在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调整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中小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13.
在此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上,本刊记者有幸听取了首都经贸大学原副校长郑海航教授所做的关于企业如何正确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走出困境的学术报告,并采访了郑海航教授,他在访谈中提出我国企业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要树立应变的哲学思维,实现应变转型,并对企业应变转型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陆君君  罗曼 《经济师》2009,(10):179-180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宏观调控基调亦为此做出调整,于2008年10月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各种经济及金融工具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所具有的作用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在有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运用融资租赁机制应对金融危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日本率先开始使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衰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理论机制,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形成了巨大冲击。由于出口的急剧下降,导致国内生产增长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了一揽子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稳定的措施。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及其一系列刺激计划必然会对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形成巨大影响。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研究了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并预测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梳理了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的有关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最后,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和影响,也给许多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不少中小企业因而陷于困境甚至倒闭破产.国际金融危机在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调整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中小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18.
经济复苏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中国经济自2008年底触底以来,显现出十分强劲的复苏趋势,表明中国政府实行的一揽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从目前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从应对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减缓了全球经济的增长,给当前的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欧债危机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新一阶段,从市场与企业层面蔓延到政府层面,消极影响持续至今。从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金融生态视角对当代国际金融危机进行分析和解释,主要运用金融生态系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系统探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机制关系,并提出构建生态化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其中大部分属于公共工程建设。在这样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趋势背景下,必须研究并建立公共工程的永续经营制度,对于应对公共工程建设"黄金期"之后的公共工程运营维护高峰期,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公共工程的永续经营是以公共工程的生命周期理念为基础的,强调对公共工程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公共工程的各项经营活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