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媛 《中国物价》2013,(10):72-74,82
量化测度两岸经济一体化程度是当前研究的短板和难点。本文分析现有两岸经济一体化测度研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多层次指标量化两岸经济一体化的方法。指出两岸经济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中应当注意两岸经济体量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等特殊问题,最后说明两岸经济一体化3级指标体系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是处在一个“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陆与台湾的经济联系愈来愈密切,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东亚经济环境的变动,加上两岸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两岸经济实际上的功能性一体化正在渴求转为两岸经济的制度性一体化,为两岸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本文认为只有两岸共同积极推进经贸正常化,才能逐步构建起经济一体化,共同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3.
国台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商谈进展显著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表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商谈进展显著,在大部分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我们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争取签署一份真正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两岸同胞的经济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4.
两岸经济一体化是两岸经济体自身发展的必然与要求,但受到当前两岸政治关系的严重约束,需要寻求突破约束的实现路径.借鉴近年来国际上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小三通"与"试点直航"等现实基础条件上,两岸先行在次区域层面共建开放性的厦-金、厦-高自由贸易区应是两岸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两岸经济合作的过程中,由于政治、地域、经济关系等因素,导致两岸的自由经贸区对接合作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又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由于两岸经济关系较为特殊和复杂,导致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研究和分析两岸经济合作中的问题,突破合作壁垒,是有效深化和改革两岸合作模式的重要途径。本文指出了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影响,对两岸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两岸自由经贸区对接合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孙媛 《中国物价》2014,(1):101-103,107
两岸贸易往来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随着两岸各项经济合作协议的签署,两岸贸易关系进入制度化阶段,贸易一体化逐渐显现。测度两岸贸易一体化有助于把握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此,本文设计了两岸贸易一体化3项指标,并运用上述指标编制动态反映两岸贸易一体化进程的综合指数,以考察两岸贸易一体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流通经济》2016,(8):35-46
运用复合指标测算1995—2014年间两岸经济一体化疏远感收敛指数、认同感指数与综合指数,结果表明:过去20年间,三大指数皆呈稳步上升态势;认同感指数受政策因素影响和外界经济冲击较大,疏远感收敛指数则与长期经济发展有关,且稳定性高、提升速度快于认同感指数。从驱动力变化的角度看,可将两岸经济一体化划分为两个阶段,2009年前综合指数与认同感指数的演变路径极为相似,反映出在推动两岸经济一体化早期,增进交流往往更加快速而有效,但在2009年后疏远感收敛指数则主导着综合指数的演变路径,成为两岸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两岸经济一体化对两岸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源于两岸疏远感减弱、一体化加深所带来的增长效应大于两岸认同感增强所带来的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8.
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使两岸经济在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实现各自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增强竞争实力,又有利于加深两岸经济的交流与参与程度。然而这种经贸交流活动又面临着台湾当局人为设置的阻碍,因此两岸经济关系呈现不断克服重重阻力、在波折中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两岸"三通",从其构想的提出,直至陈江会签署协议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其经历可谓是漫长而曲折。两岸"三通"之后,台湾经济将在如下五个主要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进入低成本的新时代,台湾经济竞争力提升;获得大陆有力支持,台湾经济解困信心激增;紧靠大陆腹地,台湾海上交通枢纽地位突显;两岸经济便利区渐成,台湾经济由"边缘化"转成"重心化";两岸合作深化,加快台湾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显著增强了两岸民众的福祉。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应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努力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经济往来自由化,逐步建立两岸经济合作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两岸各界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经济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最大可能地提升两岸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整体实力。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后续商谈,支持和鼓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推进两岸产业合作特别是新兴产业合作,继续采取措施帮助台商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吴磊 《商场现代化》2007,(16):75-7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海峡两岸各自的互补优势,充分利用两岸市场、资金、劳力、技术等要素,不断推进两岸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在21世纪新的国际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不败地位。因而,两岸要抓住机遇,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促使两岸经贸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商》2015,(14)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两岸服贸协议)于2013年6月签署,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后续协议的一部份。金融服务业是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的重要基石,在此次两岸服贸协议中获得重大突破,未来两岸金融业合作必大有作为。尽管两岸金融业在规模上存在不小的差异,但由于两岸金融业者各有所长,因此在全面衡量利弊后,两岸服贸协议的金融开放,可说是利远大于弊,机会远大于威胁。未来双方将在保险业、银行、证券期货方面合作进一步深入和扩展,创造更多机会,创造两岸金融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关于海峡两岸签署CECA并扩大其内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正值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各国寻求经济合作,抵御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时期。在全球经济萧条时期,两岸需要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两岸需要加快合作的步伐,谋求签署有利于密切两岸经贸合作的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本文论述扩大CECA内涵的重要性、面临的困难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动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月,国民党和台湾多个工商团体呼吁与大陆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后经两岸多次协商,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从ECFA对两岸经济可能的影响出发,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动因尝试做出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制度构想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台湾萧万长先生提出的"两岸共同市场"作为两岸经济合作的一种方案,要求对大陆的优势产品进行贸易政策上的限制.通过采用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理论,运用经验弹性的方法评估了两岸贸易在实现贸易自由化和实行台湾的"两岸共同市场"方案所产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证明台湾"两岸共同市场"的制度构想并不是一个双赢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两岸经济关系的恢复与发展,是两岸参与这一进程的必然结果。台湾地区经济要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以中国大陆庞大的市场及丰厚的资源为依托。21世纪以来亚洲经济呈现出区域整合的态势,台湾经济应该融入这一过程中,防止因本地市场空间萎缩而导致的“边缘化”危机。两岸经贸合作,两岸经济一体化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双边经济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提高两岸贸易自由化,促进两岸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更是将两岸服务业的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点。本文通过比较两岸服务业开放承诺及ECFA签署后两岸服务业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发现,一方面,ECFA的签署切实提高了两岸服务业的合作和投资往来;另一方面,两岸服务业开放水平及合作依然停留在相对低的水平,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台湾对大陆的投资上。在此情况下,本文建议,大陆服务业企业应抓住机遇,有选择性地赴台投资,积极加强两岸服务业人才交流,应对竞争,提高企业自身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双边经济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提高两岸贸易自由化,促进两岸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更是将两岸服务业的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点。本文通过比较两岸服务业开放承诺及ECFA签署后两岸服务业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发现,一方面,ECFA的签署切实提高了两岸服务业的合作和投资往来;另一方面,两岸服务业开放水平及合作依然停留在相对低的水平,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台湾对大陆的投资上。在此情况下,本文建议,大陆服务业企业应抓住机遇,有选择性地赴台投资,积极加强两岸服务业人才交流,应对竞争,提高企业自身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龚宁 《中国物价》2014,(8):11-13
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通过对两岸四地十五年经济增长数据的分析,发现两岸四地在经济增长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还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对模型分析的结果是:在两个经济增长差异较大的国家或地区不可能建立稳定的货币区。本文认为,基于两岸四地在经济增长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目前还不具备建立稳定货币区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台海两岸在经贸交流上有了惊人的增长.在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两岸经济已逐渐形成了以产业梯次转移为主导的发展特征,呈现出互补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以及两岸经济的逐步转型,两岸的经贸关系也必将更加紧密,经贸关系的发展形态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