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耐 《理论观察》2011,(3):28-30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阐述纯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和分配正义的基础上。得出公平的机会平等和纯粹程序正义原则的关系,即纯粹程序正义是实现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的保证;公平的机会平等是纯粹程序正义的价值目标;其二者是构建公平正义社会基本结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数量最多,被视为弱势群体的最大群体,制度束缚下的机会不公平是农民工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正义制度不仅仅是形式、工具意义上的"善",更是实质、内容意义上的"善"。制度正义视域下机会公平也应关注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统一。政府在改善农民工弱势地位方面,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机会上创造平等条件,注重正义制度的设计,积极为农民工创造规则公平与起点公平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差异原则是罗尔斯正义二原则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中饱受争议的地方。按照第二正义原则的词典式优先序列,差异原则是建立在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差别原则的论证也应该符合机会平等的道德直觉。从机会平等的直觉出发,可以对差异原则的具体内容和证成逻辑进行尝试性的梳理,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思想,为处理好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问题提供一种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深化改革。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践表明,在财富分配领域、在涉及利益时,公平与效率存在矛盾性,而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又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系统工程,股权分置改革凸显构建和谐社会的艰巨性。股权分置改革把解决公平问题的重心放在促进机会平等上,采用沟通、协商机制解决利益调整问题,通过制度安排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发挥新闻媒体所起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分配公平应该理清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关系,为实现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创造条件;要理清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构建公平的收入分配范式;正确看待我国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关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关助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弱势群体的存在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了社会更加公平、有序,稳定发展,实现真正的和谐,我们必须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严学钧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144-148
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必须扩大客观开放的程度、为人们的努力提供一定的舞台,因而应当启动机会平等为社会的良序发展提供观念的导航。机会平等主张,只有存在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竞争,先富后富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才是公平的。至于平等的机会与不平等的结果之间如何调节,当代普遍认为,由机会平等达到的结果状态不仅是有差别的、还应具有一定共享性,至少这种差别应趋向于收敛而不是扩大。  相似文献   

8.
王群敏 《黑河学刊》2011,(10):181-182
弱势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弱势群体因其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社会职责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认清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性。从图书馆平等原则、文化平等权、图书馆的职责、弱势群体知识需求、自我教育实现、促进社会发展及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的措施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管理是建立在权利和义务平衡基础上的。对于社会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其权利的保障是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基础。而社会的公正和平等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我国,就社会整体而言,农民是弱势群体,其权利的保障是全社会实现公正、平等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0.
法律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法律平等就没有和谐社会。农民法律平等的欠缺,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和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实践必然是通过法律平等来实现社会平等,用法律平等保障社会平等。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就应该在法律制定、法律内容、法律实施三个方面确保农民的法律平等,实现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末,"九月小组"登上历史舞台,约翰·罗默成为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从政治经济学转入对政治哲学的研究,罗默从经济和哲学两个视角对平等问题进行阐发,提出机会平等理论。他主张机会平等应"钝于禀赋,敏于志向",公平应注重起点的平等,起点的不平等必然导致结果不公平。对因社会任意性带来的起点不平等应通过社会政策进行补偿。个人应对自己的努力和选择负责,社会也应充分激发个人的努力潜能,按群体进行努力程度的比较从而确定分配方案,这才是平等和正义的要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现代远程教育的社会价值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远程教育最显著的社会价值在于促进教育公平:增进教育机会的平等,显著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推进学习的自主性和个别化,促进教育的民主化进程。作为我国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现代远程教育必须坚持走规模发展之路,为社会提供多层次的、高质量的、良好成本效益的学习资源,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不同类型和形式实现沟通和衔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平等原则是社会公正的首要原则,也是社会公正的核心原则。社会公正的平等原则,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基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公平。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平是建立在权益平等的基础之上,信息社会环境的不公,造成农民信息权益受损,因而应以公平、共享原则消除制度性歧视,加大对农民弱势群体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援助,切实保障农民信息权益。  相似文献   

15.
观点荟萃     
公平与分配不能联姻(何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目前人们对于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太大、社会弱势群体,三个问题关注较多。有的人认为只要进行公平分配,就能解决收入差别过大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公平分配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对于收入差距太大的问题说到底是属于弱势群体的问题,解决弱势群体不应从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着眼,而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滢 《黑河学刊》2006,2(2):108-110
社会公平已成为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处理社会中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平等包含着权利平等,分配合理,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等内容。实现社会公平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公平建设;完善分配机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推进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公平;以完善的社会政策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论弱势群体与底线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郑重宣布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建设全面小康阶段。它表明中国社会已经超越单纯追求效率阶段进入追求社会公平的高度整合期。弱势群体问题显然已成为人们在思考资源分配、社会公平及社会稳定时广泛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弱势群体问题及其解决已经成为社会公平的底线与关键。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谐社会核心是公平和正义.对于文化来说.也有一个公平的问题.文化公平.指人们是否有享受文化资源、文化活动的平等机会.不因主体的差别而存在特权现象.那么文化公平的建设.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2008年奥运会将有利于文化公平的建设.进而推进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对国民收入依据合理的规则进行分配。我国长期以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很容易把平均主义理解为公平,把公平与平等混为一谈。事实上,公平不等于平等,更不等于平均。公平与平等,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它们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或交叉的,如机会的平等(又称“起跑线的平等”、起点的平等)、条件的平等(又称竞争规则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属于公平的范围。同时,公平与平等又是不同的价值观;如果说,平等强调的是某种“同”,那么公平强调的则是某种“异”。公平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所谓公平就是一种合理的差异,这与平等以同一性来衡量形成反差。同时,公平与平等的内容可以是矛盾的,如结果的完全平等基本上属于不公平的范围。每个社会成员在体力上、智力上、能力上的素质千差万别,是不可能绝对拉平的,如果无视这些差别,片面地追求结果的平等,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根本基石和重要动力.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审视和谐社会,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权利平等、机会公平、制度公正.应通过加强民主和善治以达到基本权利平等,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和司法完善以达到机会公平,通过完善社会分配机制以达到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