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市场》2002,(5):54-59
我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发行H股、N股等)同时,也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发行A股上市。这些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时首次公开发行价格(IPO)存在显著的差异。我们对25家同时发行H股和A股的上市企业研究后发现,IPO价差与不同市场的发行机制有关,与上市企业所在行业有关。境外直接上市企业发行H股当年的H股市场年度指数收益率以及境内外发行上市的时间间隔对IPO价差影响比较显著,随着境内外发行时间间隔变长,IPO价差受发行H股当年的香港股市行情影响逐渐减弱。IPO价差受H股发行数量以及A股发行数量影响较不明显,发行A股时的企业盈利能力、发行H股当年的盈利能力对IPO价差影响也不显著。我们就境外上市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定价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60家A+H股上市公司共计331个会计年度财务报表数据,采用境外上市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双因子跨国模型,检验中国内地公司到香港上市是否显著影响了它们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并检验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成员与管理层的重合程度等公司治理因素对境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境外上市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H股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日益成为金融界一个倍受瞩目的现象,其动因问题也一直为理论界所关注.通过以2000-2003年间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为样本来检验境外上市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我们发现上市后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程度下降,说明境外上市有利于放松公司的融资约束.通过对匹配A股的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的比较分析,以及H股公司上市前后财务保障比率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常嵘 《财经研究》2014,(4):90-102
跨境上市的信息效应源于境外市场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和更高的市场信息需求。通过抑制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提高公司在境内的信息透明度,信息效应可以给跨境上市公司带来市场价值溢价。与国外的跨境上市公司不同,中国的跨境上市公司大多先在较发达的中国香港市场发行H股上市,然后返回境内发行A股。这种逆向跨境上市行为能否产生信息效应需要进一步分析。文章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H股公司返回境内上市后,在较发达的中国香港市场上市并没有减弱控股股东谋取控制权私利,而且公司在A股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也没有提高甚至还不及仅发行A股的公司,但这类公司仍具有更高的A股市值。文章研究结论为跨境上市相关理论及揭示投资者行为在公司治理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里风 《经济视角》2006,(11):12-15
不到20年的时间,招商银行已经迅速成长为国内颇有口碑的银行。作为现任领导者,马蔚华在迄今为止8年的任期里.推动了招商银行在国内最先实现了向零售银行业务的转型,并完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今年9月22日10时招商银行又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22亿股H股,这是第一家在股份制改革岳以A+H形式到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也是第一家在上海交易所挂牌又到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司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上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国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的专有融资渠道。自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转为审核制以后,特别是自1999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审批与监管指引》以来,这条境外融资渠道才真正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实行平等待遇。  相似文献   

7.
李开秀  龚仰树 《财经研究》2011,(2):17-26,59
境外公司境内上市是我国股票市场国际化发展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然要求。为了分析我国证券交易所获取外国上市资源的竞争能力,文章运用证券交易所竞争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实证模型,并以此预测我国证券交易所争夺境外上市资源的竞争能力。根据我国当前宏观环境和证券交易所条件等预测发现,平均可容纳49家外国公司到我国证券交易所上市,最多可容纳322家境外公司,接近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外国公司数量。  相似文献   

8.
及时报道     
《资本市场》2006,(9):105-105
<正>1.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工商银行上市已经正式批准,据报道,工行的上市做法将为“A +H”同步同价招股,计划10月27日在上海和香港同时挂牌。新发行的A、H股总计不超过经扩大后股本的15%,预计香港上市申请的招股价定为2.76港元,筹集资金达120亿~150亿美元。据悉,工行在港上市筹资预计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新兴市场,公司代理成本主要表现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A股上市公司到法律约束与信息披露环境更好的市场(同时发行H股或其他境外流通股)交叉上市是否有利于降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本文研究发现,交叉上市有利于降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及公司价值、公司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控制了交叉上市的“自选择”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交叉上市能够有效约束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这为前述结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正>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国国民经济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现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益明显,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须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利用当代国际金融市场中已经出现的一些金融形式,广泛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一、利用外资的筹资方式分析 1.向境外发行有价证券 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金融领域金融方式的变化,直接金融已取代了间接金融,成为主要的金融方式,证券发行与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一些国家向境外发行有价证券作为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向境外发行有价证券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股票、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等。 我国近年来,在利用证券形式筹措外资方面也有较大的进展。在向海外发行债券方面,有欧洲债券、武士债券、龙债券和杨基债券等多种品种;在发行外资股票或赴海外上市以直接筹资方面,除了第一批9家大型国企在香港发行H股并上市以外,第二批22家国企也将陆续在港发行H股并上市,其外,还有在美国发行N股和以ADR和SDR的形式在美国或新加坡上市,同时还有利用“买壳”或“造壳”等形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国内股票主板市场恢复融资功能以来,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融资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证券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的高溢价发行问题更是令人关注.本文的研究发现,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IPO定价不仅远远高于其在H股的发行价格,甚至出现了高于回归前一段时间H股市场平均价格的特殊现象,这些企业在回归过程中为什么能进行如此之高的溢价?这种过高的溢价又会引发哪些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最后分析了海外上市企业国内融资定价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甘芳 《当代经济》2005,(10):54-56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定义,“H股公司”指那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并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来港上市的公司。这些在联交所上市、以港币或其他货币认购及买卖的中国企业股份称为H股,自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容许H股上市后,H股一词巳为市场接受并广泛使用,“H”代表香港(Hong Kong)。其主要特点:(1)在中国境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注册成立,作为中国的法人受中国法律的管辖,而H股公司在香港依香港《公司条例》注册,只是获得营业许可的法律承认和避免公司名称混淆,并不具有法人实体的意义。(2)H股的发行行为和上市地点为香港,H股公司须遵守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和香港法律管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发行H股,是国有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股市间接投资我国市场的一个途径.经过符合国际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符合香港股市上市条件,由中国证监  相似文献   

14.
在分拆上市和单独境外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的情况下,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是兼顾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选择。本文利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央企业先H股后A股、A股+H股同步和先A股后H股三种整体上市路径以及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三种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路径都能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同时,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对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以来,包括广深铁路、大唐发电、首创置业以及国航等多家H股公司先后表达了回归国内A股市场发行新股的计划,H股上市公司由此掀起一股回归A股市场的“回归潮”。而1月份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传出消息,2006年国家将重点支持H股公司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在此背景之  相似文献   

16.
即时报道     
《资本市场》2006,(8):107-107
目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日前在中国内地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中行A股上市后,成为目前沪深两市中权重最大的上市公司,同时成为中国国内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司的交叉挂牌,过去文献已经实证过交叉挂牌确实可以为公司带来短期的异常报酬,但研究样本只包含欧美市场,尚未对亚洲股市做深入探讨。故本文将探讨已在H股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宣告将在A股挂牌交易以及已在H股上市的台商公司宣告在台湾发行TDR,这些事件的宣告是否会为公司带来短期的异常报酬。实证结果为中国大陆公司跨A股市场上市无显著异常报酬,而台商公司在台湾发行TDR有显著的异常报酬。  相似文献   

18.
A+H股交叉上市后公司业绩走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所有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验证研究交叉上市后公司业绩的走势,研究结论为: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业绩只在上市后两年显著高于单纯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其后没有显著区别;对公司自身而言,业绩仅在上市当年比上市前年有显著提升,再之后的几年较上市前都没有显著变化。说明A+H股交叉上市给公司带来的仅仅是短期的业绩提升,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其业绩表现为先强后弱的走势。  相似文献   

19.
交叉上市引起不同证券市场对有限投资者和资金资源的竞争。文章在阐述证券市场竞争的Lotka-Volterra模型基础上,通过2006-2010年38家A+H交叉上市企业的日交易数据实证分析了香港和内地证券市场之间的动态竞争过程。结果表明,两市场之间的动态竞争关系从交叉上市初期的捕食—诱饵关系逐步演化为目前的竞争互惠关系,且这种动态演化过程与企业交叉上市顺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内地证券市场正在不断完善,鼓励企业境外上市和A股回归将有利于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且互惠合作应是未来证券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周阳 《经济》2007,(7):34-37
继今年4月中信银行A H股成功上市之后,目前共有11家国内商业银行成功地在内地市场、香港市场或两地上市,这11家上市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已占中国整个银行业资产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