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国务院7月中旬召开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明确提出:要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由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要逐步恢复和健全具有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的经营体制。这实质上就是为农村信用社下一步构筑其运行机制提出了原则与方向。根据这一要求,笔者谈点粗浅想法。 一、重新明确和认识合作金融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就农村合作金融而言,如果仍然局限在50年代张三和李四的合作或者是几个、几十个农户在一个村、一个信用社范围内的合作,显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念看问题,是一种小农经济思想。我们不能否认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合作而产生的,但我们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正面临着重要抉择。前几年,许多地方着手恢复农村信用社“三性”的种种尝试,收效甚微。尔后,伴随着农村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急剧转化,农村资金需求量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地方政府要求创办自己的农村银行的呼声愈来愈高。随之而来,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争议迭起,诸如改革的方向、内容,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的实施方式和指导思想,改革需要理顺的各种关系及其对策,等等,都急待研究和回答。 (一) 当前,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面临什么样的重大抉择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限制民间借贷组织的发展,继续固守银行、信用社单一模式,还是建立和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志,主要是担心五花八门的民间借贷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起来了会扰乱国家信贷计划,不利于国家的宏观控制。持后一种意见的同志却认为,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摆到重要位置。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面,广大农村金融工作者为此作了长期的理论探讨,多方面的实践,但未能取得共识。为此,笔者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思路谈些见解,请教于同行专家。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广大关心农村金融改革的同志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作了有益的探讨。农村信用社在各地的模式虽然不尽相同,但从农行与信用社的关系角度上概括起来,有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紧密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继续深入搞好信用社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特别是积极稳步发展村级合作金融组织,搁好金融服务,促进村级经济的发展,已是信用社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意义和作用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合作金融组织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农业生产村是基础,在村上建立相健全台作金融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建立和健全村级台作金融组织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之一,因专门性法律规范缺失,导致当前农村合作金融存在产权设置不明、治理结构不善、业务运营不良、管理体制不顺等诸多问题,影响其健康与稳定发展.因此,我国应加紧专项立法,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以规范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与密集出台的财税支持政策相比,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成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其中很关键的症结就在于商业性银行大幅退出农村阵地,合作性金融长期遭受封锁。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这为推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或资本从来都是基础的、核心的要素之一。一般而言,农村金融活动主要面临可获得性、交易成本和益贫性三大问题,即能否及时方便地获得必要的融资,能否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成本,能否公义地更多惠及那些处于所谓生存经济状态的穷人。农村金融活动的特殊性在于此,农村合作金融的独特优势也在于此。一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扎根于乡村和农  相似文献   

9.
关于理顺农村合作基金会管理体制的思考颜学刚基金会管理体制是否理顺,是关系到基金会是继续发展还是停滞不前、是生存还是消亡的重大问题。因此,理顺基金会管理体制迫在眉睫。一、现行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基金会管理体制可分为内部管理体制和外部管理体制两部分。内部管...  相似文献   

10.
关于重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中关于日本农协的内容同中国人民大学的金洪云、曾寅初两位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金先生是从东京大学农学部留学归国的博士,曾先生是从京都大学农学部留学归国的博士。笔者在同他们俩位讨论日本农业经济问题中多得教益,对于笔者完成这篇文章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在此深表谢意。当然,文章中难以避免的错误肯定是要由笔者自负其责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股份式合作经济的崛起,为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有待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联系农村改革的实际去研究。本文就其质的规定性和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作如下探讨,意作引玉之砖。 质的规定性 股份式合作经济是以股份明确产权并具有股份经营的某些特征的合作经济。它不是股份经济,也不等同于集体经济。在“股份式合作经济”这个词汇的结构中,“合作经济”是主词,“股份式”是定语,不能颠倒它们之间的主辅关系。这里的关键在于认识股份制是一种产权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风险保障的思考●查定全一、农村合作基金会的风险种类及成因农村合作基金会营运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形式是多样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参照风险形式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风险分为资产风险、负债风险和意外风险三类。资产风险亦可称放...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培育和发展农村内生性金融组织,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内生性金融组织的重要载体,所以现阶段应该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发展农村专业性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提出在农村发展需求主体金融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应该给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空间,有序、适度、规范、逐步推进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农村专业性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呼唤合作金融,然而其建设步履维艰。本在透析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合作金融建设经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农村金融合作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是基于当前中国现实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必须明确产权关系,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以服务社员为宗旨,得到国家支持。合作金融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欧阳禹(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永州分行)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头,也是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下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的重大决策。其重要意义在...  相似文献   

16.
朱冰 《农业经济》2004,(5):33-34
合作金融是经济上的弱小者为获取便利的金融服务,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以自愿人股投资形式组织起来,在金融领域按合作制原则进行的一种合作。我国建国后不久,在农村就出现了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在1958年之前还基本上保持着农民集体所有的性质,到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时期,整个农村信用社系统被并人了国有农业银行体系中,成了农业银行的附属机构,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信用社与农民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可以说农村信用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它缺乏合作经济组织的一整套的制度安排,合作性质始终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最终成为官办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金融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一、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现状  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主要是指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作为整个农村金融体系基础的合作金融组织 ,自 90年代以来 ,特别是1 996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合作金融的建立问题第一次提上政府政策的高度 ,同时在“决定”中指出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 ,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因而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无论是在其机构数量、从业人员还是业务规模等方面的发展都十分迅速。据统计 ,至 1 999年底 ,全国共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村信…  相似文献   

18.
德国是世界合作金融组织的发源地.目前,德国的合作金融组织已经形成遍布城乡的合作金融组织网络和健全的合作金融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徐俊 《农业经济》2015,(4):107-108
日本的合作金融在借鉴欧洲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体制,本文分别从其产生的背景,法制体系建设、资金规模、从业人员、地位、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值得我们国家学习与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迅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的形势下,农村合作金融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以创新促发展变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