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天然食物中铁含量无法满足人体每日所需,而一些食物中铁的形式不能被人体吸收。本文主要介绍当前螯合铁的研究前景、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2.
糌粑中营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糌粑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糌粑中营养成分比较丰富,含有粗蛋白质10.23%,粗脂肪3.99%,粗纤维素为1.20%,总糖为6.88%;含有除色氨酸以外的人体所需的所有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673 8 mg/kg,总量为20.251 4 mg/kg;含有丰富的人体生命活动的矿物质元素,其中K、Mg、Ca、Na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同时重金属Cd、Cr的含量按照食品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标准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3.
人体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其中微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0.05%。微量元素包括70余种元素,其中有14种是人体必须的,如铁、锌、碘、铜、氟。虽然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各不相同,在人体内极少,却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参与人体的机体代谢活动。除促进人体生命活动的微量元素外,在微量元素里还存在一小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分别是铅、汞、  相似文献   

4.
胡笑丛 《中国科技财富》2010,(16):283-283,28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坛紫菜中十种无机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坛紫菜中有益元素含量丰富(特别是锌、铁、钙),有害元素含量较低.为坛紫菜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母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它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含水铝硅酸盐,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绝缘性、耐高温、耐酸碱、耐腐蚀、附着力强等特性,是一种优良的添加剂。它广泛用于化妆品、陶瓷、造纸、油漆和颜料等行业。当其用于化妆品添加剂时,对其有害重金属含量的要求很高,因为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其中铅对于人体来说是有毒元素,铅中毒会造成神经、造血、循环和消化等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损坏。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参与造血过程,但其含量过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所以必须准确测定云母中的有害元素含量。用于分析矿物样品中微量或痕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很多,应用较多的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其中ICP-MS由于检出灵敏、快速和多元素同时测定等突出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工作利用EPA3050B:1996非完全消化技术处理样品,用ICP-MS对云母中铜锌镉锑铅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学家逐渐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研究,原子吸收光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测定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分析速度比较快、准确度比较高、检出限低以及选择好等优势,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优势更为突出。本文主要综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粮食中以及蔬菜中的汞元素、铅元素、铬元素以及砷元素等含量。综述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方法以及石墨炉原子吸收方法来测定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回收率以及准确度,对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检测进行研究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重金属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加强重金属含量测定工作十分重要。原子吸收光光度计在测量技术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可以对客观对象的多个维度进行测定,并且可以对测量元素展开分析。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原子吸收光光度计在测定重金属含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是大豆蛋白,大豆中含35%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活细胞的组成成分,维持着细胞日常生活的活性物质,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能够增强人体健康。所以,日常生活中以蛋白质含量的多少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基于此,介绍测定大豆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体长期食用铝含量较高的食品会使铝在体内蓄积并产生慢性毒性,因此需要更准确、更方便地测定食品中铝含量的方法来严格的控制食源铝污染。本文在诸多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述食品中铝的消解方法和测定方法的特点及相关研究。最后,对目前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研究中的重点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其中,蛋白质是维系人体生命体征的基础物质。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在当前的营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基于蛋白质的基本性质,探讨4种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测定方法,以期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