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由于其价格较低,经常用作食品的接触类制品。食品长期接触塑料的过程中,易产生化学成分迁移的问题,导致塑料中的化学成分迁移到食品内,引起严重的化学污染,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提高了对化学成分迁移的重视度,为了避免食品中出现化学污染,要重点分析食品接触塑料中化学成分的迁移,进而保护食品的安全。由此本文主要探讨食品接触塑料中化学成分迁移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欧盟最近已决定将适用于若干类与食品接触的塑料的特定迁移限值过渡期延长,其中包括盖子垫圈中的若干类塑化剂。特定迁移限值是指材料与食品接触时迁移进入食品的限量。有关与食品接触的塑料及塑料产品的欧盟法规(经修订的第2002/72/EC号指令)将禁止若干类材料与食品接触,并批准使用多类其他材料。获批准的材料须符合特定的使用条件及特定迁移限值(mg/kg)。  相似文献   

3.
塑料制品价格低廉、性能优异和品种繁多,在食品包装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食品长期与塑料包装直接接触,极易导致塑料中的化学成分迁移到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尤其是塑料包装中的重金属物质,一直是重点监管的对象。文章分析了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重金属污染隐患,并探讨了几种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技术,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不锈钢餐具及制品占据了很大比重。随着欧美国家或地区对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能要求的日益严格,与食品接触不锈钢餐具(如不锈钢盘、碗、筷、刀、叉等)须通过相关的有毒有害元素迁移量检测,只有低于标准限量的产品方可进入欧美市场。与食品接触不锈钢多采用乙酸浸泡试验检测有毒有害元素迁移量,其实质是考察在试验条件下不锈钢表面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食品接触用纸中饱和烃矿物油的迁移量,对食品接触用纸中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食品接触用纸中饱和烃矿物油向油脂性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规律,以Weibull模型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迁移数学模型,得到了模型的重要参数。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评估食品接触用纸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设计了光引发剂ITX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实验,并研究了包装材料的材质、食品模拟物种类、温度、时间等可能影响迁移的实验因素。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迁移最大的因素,塑料包装材料的种类对迁移结果影响较小,在以异辛烷为代表的食品模拟物中最易迁移。  相似文献   

7.
以PPSU材料的婴幼儿奶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在纯水、乙酸、乙醇、植物油4种不同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邻苯二甲酸酯类溶出量与食品接触介质、乙酸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浸泡温度以及处理时间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纯水基质食品模拟物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溶解性较小,酸性食品模拟物相比于水模拟物有更强的溶解性,而含醇类食品模拟物和脂肪类食品模拟物对大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都具有较好的溶解效果;塑化剂的溶出量随着乙酸和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较高的温度对PPSU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迁移溶出具有明显影响,并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PPSU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向食品中的迁移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三甲基锡(TMT)、二丁基锡(DBT)和二苯基锡(DPhT)3种可迁移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分别选取蒸馏水、3%乙酸(体积分数)、10%乙醇(体积分数)和橄榄油4种食品模拟物,研究在各种模拟物中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对迁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有机锡的迁移量依次为10%乙醇溶液> 3%乙酸溶液>蒸馏水>橄榄油,且迁移量随接触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用10%乙醇模拟物进行微波加热迁移试验,结果表明,有机锡化合物迁移量随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金属食品包装罐中三聚氰胺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金属食品包装罐中三聚氰胺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考察了4种典型样品在不同食品模拟物、灭菌时间、灭菌温度、货架存放以及高温运输条件下三聚氰胺迁移量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迁移量。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在酸性食品中迁移风险最高,而且在金属罐装食品的实际生产运输时,需严格控制高温灭菌温度、时间以及避免高温长时间运输,以降低金属食品包装罐中三聚氰胺向所接触食品发生迁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宋帝  万杰  程刚 《检验检疫科学》2011,(3):26-28,59
建立了改性聚苯醚吸收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高温下全迁移物析出量的方法,并对取样方法、提取溶剂、吸附物净化、加热温度、提取周期以及系统稳定性进行讨论。本方法RSD为2.3%-2.6%(n=10),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能够满足对食品接触材料高温下全迁移物析出量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