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孙露  张锋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6):51-52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是人们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触动中国消费者敏感的神经,食品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市场秩序和社会诚信体系出现紊乱。围绕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政府监管责任,通过分析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可以借鉴的地方,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中的政府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以《食品安全法》为食品安全管制基本制度的背景下,分析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管制的难点及其产生机理,从政府监管体系、法规保障体系、技术支持体系、社会参与体系4个子系统入手,构设“政府主导、法规保障、技术支持、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管制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提出改革与完善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导致由地方政府监管为主的分段监管模式备受质疑。基于此,通过对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现状进行研究,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视角下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晓唯  张波 《商业研究》2011,(10):83-88
食品安全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食品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虽然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同时也加强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监管并不能从根源上治理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所以,要在继续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的技术,还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以构建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我局监管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的实践,针对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借鉴新加坡、香港食品安全治理经验,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构建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社会监督力量广泛参与的“四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于建立权威、高效、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营口市工商局在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流通环节“放心食品工程”列入营口市政府2010年15件“惠民实事”之一,构建起了以预包装食品备案准入体系、食品经营者诚信体系、市场开办者责任体系、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食品抽样检测体系、消费维权体系、快速反应体系七大体系为基本框架的长效监管机制,工作卓有成效。营口市工商局副局长岳剑英就如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监管的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实质是食品生产企业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利用法律法规与政府监管不完善的漏洞,过度追求不合理利润的结果。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是严格和完备的,值得我们学习。 美国食品安全管理监管力强 为应对新问题与新技术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100多年来,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与完善监管体系,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效果。2011年1月6日,奥巴马总统还签署食品安全现代化法,使原法案能够升级为法律,全面加强了美国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及其存在的问题以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为契机,我国颁布了大量有关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规范体系。但由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时问尚短,很多在该法出台之前实施的规范性文件与其存在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商》2015,(35)
<正>近年来,国家对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2011年10月,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中提出,取消工商与质检部门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随后,各省逐步进行调整,多数城市已实现了机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这一纵向管理向属地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基于如下思路。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出现的根源可归结为多部门分段监管模式所产生的监管重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的矛盾越来越明显。食品安全与国民经济和国民生计有关,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本文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段跃 《商》2013,(6Z):112-112
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从当前来看,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中介及研究单位的推动体系等九大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健康、社会的繁荣和政府的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不足,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出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繁发生,政府及相关部门如何加强和保证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急于解决的问题。本文调查分析了柳州市柳南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及监管现状;并基于工商行政管理的视角,分析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调查中食品流通和消费的特征及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存在问题,提出优化工商行政监管的对策,即构建符合柳州市特点(消费特点和经营特点)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景长顺 《商》2013,(2):270-270
食品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民众对国家关于食品安全和监管认识程度的加强,将食品监管方面问题和存在的质疑考验着政府,政府急待解决好这个问题,给群众一个放心的安全环境。因此,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外部经济性、人的有限理性及生产者与消费者问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破解当前频发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无法依赖市场力量自身,必须借助于构建政府监管机制。本文从梳理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脉络入手,剖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特征,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探究食品安全问题的内在成因,以杭州市食品安全指数为例分析现行食品监管体系的效率,提出了建立食品安全的控制管理模式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门玉峰 《商》2013,(6):186-188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整体上是市场的失灵和政府监管失灵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首先从这两个方面解析中国食品安全频发的原因。分析发现: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和食品安全的公共品属性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政府监管组织体系混乱、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食品行业协会监管的缺失以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是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然后简要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主要做法。最后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环境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学术界关于食品安全的研究和讨论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目前,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尚存在着监管体制设置效率低、法规建设滞后、系统检测资料缺乏、预警处理体系不完备等问题。这主要是由食品供给相对不足、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召回制等原因所致。因此,我国应采取推进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创新、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用、加强全民食品安全教育、加强审查力度、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食品召回制、发展我国食品风险评估技术、完善食品包装标识监管等措施,改进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学术界关于食品安全的研究和讨论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目前,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尚存在着监管体制设置效率低、法规建设滞后、缺乏系统检测资料、预警处理体系不完备等问题.这主要是由食品供给相对不足、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召回制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我国应该从推进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创新、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用、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食品召回制;发展我国食品风险评估技术、完善食品包装标识监管,从多方面改进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食品监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企业缺乏诚信与道德观念,监管环境复杂化、监管主体多头管理、监管技术落后和监管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应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理顺政府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分工、提高检测技术和加快立法工作进程,逐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已成为学者与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的课题。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发生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任何环节,因此食品物流安全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