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粮油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并结合当下粮油食品安全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和检测方式创新等为根据,从黄曲霉毒素对人的危害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法和金标试纸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旨在提升我国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实现粮油食品的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是粮油类食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毒素,是导致人体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B1的致癌性最强。因此,对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残留限量以及常见的检测方法,并且简要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利与弊,旨在为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提高粮油食品的食用安全,就需要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的检验技术,其中黄曲霉毒素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本文就具体从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角度出发,探究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谷物及其制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谷物在湿热的环境中易感染黄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毒性大,致癌,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对谷物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普洱茶是否易被黄曲霉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影响公众身体健康。方法:以普洱茶为实验材料,外源接种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产毒菌株于普洱茶中,用花生粉及未接种产毒菌株的普洱茶作为对照组,通过在室温和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对存放3 d、7 d、15 d、30 d的样品进行黄曲霉和黑曲霉含量测定;同时对存放15 d、30 d、60 d的样品分别取样以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法、LC-MS/MS检测法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结果:对照组花生粉产生黄曲霉毒素,而所有实验组普洱茶菌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普洱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全部检出黄曲霉毒素,而其他先进方法均未检出。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不适用于普洱茶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受黄曲霉污染的普洱茶在室温条件下及高温高湿条件下均不产生黄曲霉毒素,但需关注普洱茶受其他真菌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粮谷中黄曲霉毒素B1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加标回收、样品检测等方法计算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回收率、重现性、偏差和检测时间。结果:ELISA法快速、便捷,HPLC法重复性性好,定量准确。结论: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两种检测方法可结合使用,可根据样品量等选择检验方法,当样品量较大时可先用ELISA法初筛,筛选出黄曲霉毒素B1结果可疑的样品再用HPLC法确认。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B_1是污染食品的常见物质,提高检测方法及质量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为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环境中黄曲霉毒素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出口油籽等的重要检测项目,黄曲霉毒素在实验室环境中的转化对检测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对黄曲霉毒素在不同基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讨论了其对检测结果和样品保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中药材中6种黄曲霉素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中药材样品经粉碎后,采用70%的甲醇溶液高速搅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仪测定黄曲霉毒素,外标法定量。可同时检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2等6种黄曲霉毒素。方法的检出限为0.3μg/kg,定量限为1μg/kg,各基质在1μg/kg、5μg/kg、10μg/kg等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n=5)为78.9%-100.2%,相对标准偏差为4.2%-12.6%。该方法的检测速度快,基质干扰较少,结果准确、可靠,定量限可满足国内外对中药材黄曲霉毒素相关限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对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和B2进行检测。样品经85%乙腈水提取后,氮吹至近干,用正己烷和三氟乙酸衍生,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上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和B_2在0.2~40 n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黄曲霉毒素B_1和B_2添加浓度在0.2~10μg·kg~(-1),回收率范围为83.7%~92.8%,RSD为4.0%~8.3%,检出限分别为0.075μg·kg~(-1)和0.068μg·k~(-1),并用所建方法同GB 5009.22-2016中的第二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和B_2的检测提供一种更快速、更节约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