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995~2015年村级层面数据,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将村庄划分为五种类型,比较其在物资资本、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治资源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实证探讨村庄成为劳动力净流出村的原因、影响劳动力净流出比例的因素及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①财力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村干部受教育程度高等因素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研究中国村庄数量演变过程及其成因,是为科学认知乡村地域发展规律,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地域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方法 文章以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数据和电子地图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中国村庄数量演变过程、空间分布和区位特征。结果 (1)1990—2016年中国行政村数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减少幅度为29.2%。其中2000—2006年减少幅度最大,占研究期减少数量的85.54%;(2)中国行政村分布与演变的区域差异显著。华东区行政村数量分布远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华中、华南、华北区。村庄数量高速减少省区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等东部省区和四川、重庆、陕西等中部省区;村庄数量高速减少县主要位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社会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地区。(3)村庄空间分布类型总体呈现为集聚型分布,在空间上出现2个多核心带状高密度集聚区和1个单核心集聚区,分别位于华北平原、长江中游平原和广东东部沿海地区;村庄数量区位特征显著,整体上绝大部分村庄分布在低海拔与现状水系和交通道路具有较好的邻近性;(4)乡村人口数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大中型农用拖拉机数、农林牧鱼业生产总值等是影响我国村庄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结论 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区是中国村庄数量大幅度减少区。自然资源禀赋及其地域差异是村庄分布格局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城镇化发展与乡村人口转移是村庄数量减少的重要驱动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缓解了村庄数量减少速度,政策对村庄数量演变进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介绍了韩国和德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经验:目标明确、政府高额补贴、发展科技和规模经营、粮食储备、国际贸易调控;认为国际粮源偏紧,粮价将保持高位运行;建议我国坚持基本的粮食安全原则,既要保障粮食产量又要保障粮农收入,把粮食作为基础性公共品,注重科技进步和规模经营,尽情研究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法>.  相似文献   

4.
5.
文章阐述和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积极准备、初步实践、探索发展、全面推进和加快推进五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制度体系五点经验与启示,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48个农村1987~2000年的微观面板数据集,利用工具变量方法估计村庄选举对村级公共支出和管理效率的影响。经验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选举能够有效地提高村庄公共支出,减少管理费用;在村庄公共支出和管理效率方面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村民代表推举的方式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却造成了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7.
村庄治理、融资和消费保险:来自8省49村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个人和社会风险分担机制对中国农民消费保险的影响。运用1400户家庭的独特面板数据,我们发现消费保险在下列情况下比较完全:(1)家庭拥有较多的财产;(2)村庄通过选举产生村领导;(3)村民可以获得非正规贷款。另外,获得银行贷款不会影响消费保险。这些发现表明了本地信息和村庄治理在保障农村消费保险方面的重要性,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对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需求逐渐增加。当前农业逐渐由单一经济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应是长远的、持续的,各地建设过程中需结合本地农业服务需求,同时要创新投资模式,通过优化投资,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的运行绩效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行的调查数据,运用专家打分法揭示了农发行的运行绩效,并总结了农发行省级分行的典型经验。研究表明,农发行农业贷款比例较高、对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不良资产比例偏高;农发行总体运行绩效较差,但在区域分行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上海的风险控制型组织、湖北的管理学习型组织、新疆和天津的产业导向型组织的建设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3个农民自组织作为研究案例,这3个农民自组织分属于治理现代化处于不同阶段的3个村庄,具体分析其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的现实逻辑。基于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分析指出,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逻辑沿着组织及其成员经济利益最大化、村庄治理权力和治理地位的获取、组织公共精神培育及村庄公共价值实现的路径推进。村庄应基于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逻辑及进路,采取选择性激励方法,激励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推进村庄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中典型村调研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北京郊区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了一批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富裕村,它们的发展途径和致富道路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认真总结这些村庄的发展经验对北京市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要推动农业走入高效、资源节约、产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发展道路,需由原来的主要依靠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营模式,转型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上来。从原始刀耕火种、传统小型农业、农业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生态化等方面阐述了农业发展的主要形态及农业的生态转型,从各国农业生态转型过程及其农业生态转型的经验两个方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农业生态转型的经验,而后分析了中国的生态农业概念,从中国传统农业特点、发展脉络和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前景三个方面对中国的农业生态转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县域经济已成为承载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多重战略的综合经济形态。西部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回顾了新中国70周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取得成就和经验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展望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我国沼气发展历史较长,但诸如沼气利用率低、成本较高、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发挥我国沼气资源优势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绿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寻求新型绿色能源,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沼气发展道路,在一系列的新型能源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沼气产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但是,制约于多方管理、实施力度不到位等问题,沼气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总结我国沼气产业发展历程和模式,对成功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分析,对推进我国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方法 文章结合我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针对河南漯河地区沼气3种典型发展模式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分别计算不同模式下典型项目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结果 (1)特大型沼气发电工程项目综合产业园模式的典型项目、大型养殖场综合利用模式的典型项目和户用沼气—沼气服务公司模式的典型项目中的单个农户的综合效益的净现值分别为4 626.25万元、874.11万元和1 737.73元,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6.04%、40.19%和24.76%。(2)户用沼气—沼气服务公司模式中的沼气服务公司也可以通过灵活经营决策实现盈利,保持其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3)排除政策因素,3种模式的综合效益的内部收益率仍可达17.48%、20.80%和14.76%。(4)3种模式分别适合沼气原料丰富、易于产业化的地区,养殖场等原料产生、产物利用需求稳定的地区以及污水处理系统较差但交通相对较为便利的农村地区。结论 我国各地沼气产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着眼规模生产、政策执行和盈利模式等实际发展问题,参考漯河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回望与前瞻——历史进程、经验和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未来的改革可以从几个方面突破:一是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二是市民(公民)以下社会的培育以及社会领域改革的新突破;三是民主法治上的突破;四是对外双向开放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天津市政务服务办、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湖南省编办、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办、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云南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宁波市住建局、青岛市电政信息办、青岛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厦门市政务中心管委会.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在这些历史发展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时代,总结回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进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对21世纪初期中国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空间动态演变格局、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路径以及建设用地扩展的局部空间差异进行探索.研究方法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指数(EBI、EBL)和空间误差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建设用地扩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和空间关联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模式;(2)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3)从局部看,建设用地扩展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局部空间差异;(4)第二产业和非农业人口增长率对建设用地扩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忽视了地理位置因素的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无法真正反映空间要素的动态演变过程,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指数有效地避免了方差不稳定性,为中国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动态演变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剩余劳动的理论发展、估算方法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剩余劳动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特征①,剩余劳动由传统经济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的转移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题②。剩余劳动数量的减少以至消失,是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准确地估算剩余劳动对于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剩余劳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剩余劳动的准确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剩余劳动,都有过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历程表明,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始终把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线;必须始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