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3年我国棉花、食糖市场供给仍主要依靠国内生产,部分进口补充。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国内经济形势恢复较好,我国棉花、食糖消费均较上年有所增加。年内我国棉花、食糖价格均有所上涨,食糖价格更是在9月创下近12年新高。展望2024年,棉花、食糖总量供应仍有保障,但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极端天气、主要国家贸易政策变化将深度影响市场运行。  相似文献   

2.
<正>近4个月我国食糖进口量持续加大,这将在2014年继续施压于国内食糖市场。而全球食糖供求过剩程度的缓解提振了国际糖价,使得国际进口成本与国内现货价格的价差将逐渐缩小,这或在未来逐渐使得进口量有所下降,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食糖的供应压力,但这在短期内无法实现。3月份将面临国内压榨的高峰期,国内食糖价格恐将承压回落。基本面影响因素分析(一)ISO下调全球食糖供应过剩  相似文献   

3.
<正>近4个月我国食糖进口量持续加大,这将在2014年继续施压于国内食糖市场。而全球食糖供求过剩程度的缓解提振了国际糖价,使得国际进口成本与国内现货价格的价差将逐渐缩小,这或在未来逐渐使得进口量有所下降,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食糖的供应压力,但这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一)ISO下调全球食糖供应过剩量ISO下调当前年度全球糖供应过剩量预估至420万吨,较前一次预  相似文献   

4.
开放条件下中国糖业安全状况评估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业是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最为敏感的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食糖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食糖市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糖业安全出现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构建一套评价糖业安全的指标体系以评估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糖业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糖业安全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本文的贡献在于试图提出一个国家层面的糖业安全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农产品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国内农业增加值的21%。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剂国内市场余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使得我国小规模农业面临着越来越直接的国际竞争,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准确把握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形势,在开放中切实加强农业产业安全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粮食展望》2004,(4):28-28
粮农组织关于食糖市场和政策的非正式专家磋商会于2004年8月5—6日在罗马召开,以探讨经合组织国内支持和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过2010年、2011年两年的高速发展和2012年的平稳发展后,业内人士认为,201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将进入到一个调整期,预计出口增速在5%左右,进口增速在10%左右,农产品贸易整体增速在8%左右。从2013年一季度大宗农产品进出口情况或许可以预见201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势头的端倪。国内外糖价倒挂刺激国内进口数据显示,3月我国食糖出口5364吨,增长36.6%,比2月份出口增加2643吨。一季度累计出口食糖12461吨,增长6.5%。3月食糖出口  相似文献   

8.
在日前闭幕的2001年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有关业内人士就目前国内行业的走势作出分析。食糖市场的售价波动不会太大。2001年我国食糖市场将保持目前的态势,糖价将在合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价全面高于进口到岸税后价,国内外价格倒挂成为常态,这一现象在食糖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国内资源紧缺、劳动生产率较低、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国内食糖产业基础竞争力较弱,迫切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对目前我国涉及食糖产业的主要扶持政策进行了梳理,在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食糖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糖业协会和国际糖业组织(ISO)预计,2006~2007榨季国内食糖市场和国际食糖市场均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中国内食糖产量将达1120万吨,进口约90万吨,同期国内食糖消费量约为1080万吨;国际食糖产量在2006~2007榨季将创下1.547亿吨的历史新高,超过1.525亿吨的全球需求量。回顾2005~2006榨季,国内糖业结构优化也已取得显著成效:生产集中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8月,国内期现货糖价加速下滑,这让市场质疑进口糖自律措施效果的持久性,同时市场也担心持续下跌的糖价将使得国内食糖产业再次遭受挫折。今年上半年,受国内糖市出现明显产不足需格局提振,加上食糖行业针对进口糖实施了行业自律措施,在国内外商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情况下,国内糖市"风景这边独好",价格一路上行。国内食糖产业经历  相似文献   

12.
此文对我国目前食糖市场价格、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作了详尽分析。值得一读。特别是从事食糖原料生产地的农村干部,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引导当地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避免遭受损失。根据今年的食糖价格、糖厂亏损和明年种植面积情况,预计2003年很有可能再次出现甘蔗收购的压级压价、打白条、拖欠现象。一、当前市场糖价持续走低,企业大面积亏损1、国内糖价连续下跌,近期回升无望自去年10月新榨季开榨以来,  相似文献   

13.
甘蔗燃料乙醇产业改变了糖业与能源市场之间原有的价格传导关系。本文研究原油、甘蔗燃料乙醇与食糖市场间的价格传导机制,以识别能源市场及其价格波动对食糖价格的影响路径及其冲击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价格、甘蔗燃料乙醇价格与食糖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虽然原油和甘蔗燃料乙醇市场价格波动都显著影响食糖市场价格,但是甘蔗燃料乙醇市场是原油价格影响糖价的媒介;不断攀升的能源价格是触发糖价高涨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我国棉花、食糖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疫情持续等因素影响下,棉花、食糖消费均较上年有所下滑。由于消费需求弹性不同,棉花、食糖价格走势有所差异,国内棉花价格由高位深度回落、食糖价格先涨后跌但年度变动不大。展望2023年,棉花、食糖供给仍有保证,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市场运行及价格波动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5.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李伟克刘桂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关贸协议税则口径+渔业)与农业增加值之比约达15%。我国农业对外依存程度有所提高,通过贸易来调剂国内市场农产品不足或剩余的数量、范围都迅速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肉羊业生产与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肉羊业生产与贸易上,中国一直是典型的生产大国,贸易小国。文章从中国肉羊业生产与贸易现状出发,总结了肉羊业国内市场良好、进出口国家固定、国内出口地区较为零散、羊肉贸易存在逆差、活羊贸易存在顺差以及羊肉价格不断上涨等特点,指出了中国肉羊业规模化养殖程度低、良种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国际竞争力不强、进出口贸易不平衡以及出口市场过于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转变饲养方式、加强产业链建设、规范屠宰加工技术、完善食品安全质量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等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肉羊业生产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税配额管理和滑准税政策是目前我国稳定棉花价格、支持棉花生产的重要贸易政策.文章回顾了我国棉花进口贸易政策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关税配额和滑准税的经济效应,考察了棉花进口贸易政策对国内棉花价格、棉花生产、棉纺企业、棉花进口贸易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指出,短期内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关税配额管理制度,灵活调整滑准税实施方案,但长期看应逐步取消关税配额和滑准税政策,改用直接补贴等政策支持国内棉花生产,并发展多元化的棉花进口市场,保障国内棉花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18.
《农民科技培训》2009,(10):43-43
2008/2009榨季(一个生产期)国内食糖大幅减产.食糖供应出现缺口,导致国内食糖价格持续稳中有涨。由于糖料比较效益持续下降,今年各大糖料产区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面对庞大的储备糖数量,放储将成为近期决定国内糖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糖业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中国实现了食糖生产的自给有余。自90年代以来,中国糖业有了长足发展.2002/03榨季我国的食糖产量达到1063.7万吨。比10年前的1992/93榨季791.6万吨增长34%.与国内每年980.8万吨的消费量相比,我国已摆脱了对进口食糖的依赖.实现了食糖供应的自给有余。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诱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本文以出现巨额逆差的谷类、畜禽产品、棉花和食糖为例,对我国农产品逆差做出描述性阐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MS模型),从需求、商品构成、竞争力3个方面讨论我国农产品进口波动的成因.研究表明需求因素对进口逆差的影响程度最重要,结构影响起着次要作用,竞争力不足阻碍了出口,进一步扩大了逆差.因此,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另外转变对逆差的认知,这将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战略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