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颖 《山西农经》2023,(16):106-108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将大有作为。文章选择浙江省丽水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开发层次低、基础设施薄弱、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等瓶颈问题,建议从产业融合发展、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农民主体地位等方面着手,打造丽水市高质量乡村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支撑不足、发展模式缺乏创新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充分探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刘文芳 《山西农经》2023,(15):147-149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关键性作用。生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重学理基础层面。虽然新时代的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依然存在多元主体参与较难汇聚协同合力、生产方式转换效能存在一定短板、生态文化的传承意识与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实践路径上必须激发各方主体协同共创活力、促进生态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4.
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发展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村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兴盛不可或缺的部分,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使我国农村经济迅速进步,同时也揭示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文章以乡村振兴背景为着手点,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化解我国乡村发展困境、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缩小城乡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从乡村人才的数量、素质和结构3个方面来看,我国乡村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要求。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必须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挖掘本土人才,汇聚各方人才,规范管理人才,优化人才环境,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进而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  相似文献   

7.
马伟良  王承武 《山西农经》2024,(4):27-29+33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之一。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彻底结束,霍城县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较伊犁州其他县市,霍城县在自然资源禀赋多样性和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度上都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近年来,霍城县乡村旅游业出现了较多问题。根据实地调查,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分析限制霍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建议,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郎建利 《山西农经》2023,(21):87-89
农村经济在我国的整体经济建设中占重要位置。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社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等都需要依托于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艳 《山西农经》2023,(1):171-173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样面临着转型问题。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云南省发掘本土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产业,有力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但是,云南省乡村旅游产业也存在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足、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乡村旅游资源同质化问题严重和政府监管薄弱等问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亟待改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加大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内涵、统筹推进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加强政府监管、加强区域间联动和转变旅游资源营销思维等具体措施,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期促进云南省乡村旅游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莹 《农业经济》2023,(7):45-47
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传统经济的意义,接着剖析了目前农村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传统经济的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过程,会受到要素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水平较低、金融发展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旅游开发不当、传统乡土文化受到冲击、基础设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结合当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了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冀望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杜丽丽 《山西农经》2023,(12):72-74
县城作为连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不但承担了城市发展产业经济的重任,更是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为此,文章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为研究主体,从均衡性发展、关注特殊地区和群体、发展与安全的关系3个维度对靖远县的县域经济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靖远县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湖南省农村发展情况,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文章重点阐述了湖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探讨了实现"三高四新"、建设新湖南省的重要目标,从机制、产业、技术、人才4个维度,提出了优化湖南省实施乡村振兴实践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公共网络共享平台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这为乡村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增强城乡互融互通。本文基于此背景分析了乡村共享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当前现存的问题,并为今后乡村共享经济如何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肖帆 《山西农经》2022,(22):54-5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农村地区原有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方式选择、农业技术投入和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为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效率和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基于产业链发展的视角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在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娜  李文生 《山西农经》2021,(2):9-10,80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人,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9.
魏宝全 《山西农经》2022,(2):99-102
"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是党和政府关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其工程浩大、意义重大。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乡村人才振兴,需要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以及职业技术研究优势,响应时代号召,不断创新育人思路、完善育人体系,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李贝贝 《农业经济》2023,(7):115-11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汇聚各类人才力量,提供基础支撑和不竭动力。在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下降,老龄化、低质化等现实情况的压力下,农村本土化职业化人才的培育是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本文对此提出了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