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经济资源 ,应遵循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 ,允许、鼓励和保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了大力提倡和鼓励企业家进行创新 ,应确认“经营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确保其合法地位 ,这是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具体转化形式 ,“经营要素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增长"到"对穷人友善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荣鑫 《经济学家》2007,(6):109-117
本文回顾了国外学术界和国际机构从强调"增长"到重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思想演变,介绍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不同定义,以及如何在这种视角下重新讨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了国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方面的思想演变和理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贡献分配”不是指按要素的边际贡献分配,也不是指按要素对财富创造和价值形成的贡献分配,而是指按要素提供必要生产条件的贡献和对要素投入差异产生的增量财富实现价值贡献分配。两种贡献作用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是,按第一种贡献分配是按要素分配的根本依据,即决定按要素分配存在的依据(通过要素所有权作为最终依据的作用体现);按第二种贡献分配则是按要素分配的从属依据,也即调节要素投入差异对财富实现价值影响在分配量实现上的补充性调节依据。  相似文献   

5.
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学术界在商品价值、社会财富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仍没有取得共识。为了清晰地使有关价值、财富与分配的各种现象和本质联系都可得到圆满的科学说明,笔者提出“新四说”:各种生产性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活劳动价值说;全生产要素或经济要素创造社会财富或商品使用价值——全要素财富说;多种产权关系决定按资和按劳等多种分配方式——多产权分配说;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形式是要素所有者创造价值和财富并据此参与分配,而实质是按生产要素产权分配——按要素贡献的分配形式与实质说(按贡分配形质说)。  相似文献   

6.
风险劳动与"按贡献参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劳动就是有风险的劳动 ,就是指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结果无法预测不能把握。风险劳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作为劳动者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 ,“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建立在风险劳动的基础上 ,本文对此进行了新的探讨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吴晓晖  王攀  郭晓冬 《经济管理》2022,44(1):159-175
本文以机构投资者在其投资组合中注意力分配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分心”程度作为识别监督外在变化的手段,验证了其对企业杠杆操纵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趁机构投资者“分心”而监督弱化时实施更多杠杆操纵行为,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分心”通过弱化其监督治理效应、降低公司股价信息含量进一步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现象,使得企业得以隐藏真实杠杆水平,误导债权人以更低的资本成本借出资金,但也为企业的未来埋下隐患,致使企业潜在债务违约风险与财务风险增大。此外,在机构投资者“分心”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的关系中,“去杠杆”政策实施和去杠杆压力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了机构投资者“分心”经济后果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强化对企业监管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9.
自"营改增"全面推开以来,税制改革所引发的税收征收管问题逐渐显露.本研究立足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税收征管制度的变迁、信息不对称与合法性风险等问题出发,分析了"营改增"后税收征管制度变迁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税收征管制度的完善的主要途径,即推动"放管服"改革、利用新型纳税工具、推行税收政策解读辅导常态化机制、并增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征管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公司股利分配虽属于公司自治范畴,但资本多数决原则的固有缺陷也易产生多数人的暴政,使得原本的意思自由成为压榨中小股东的借口.这时候仅通过公司的自治体系是无法保证公平,甚至危及公司的效益,需要司法介入对其予以纠正.而我国公司法都是对股东具体股利分配请求权提供保护,无法真正满足中小股东们的救济需要.新的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条款增添了司法介入股利分配新的条件,为绝对的公司自治留下缝隙,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象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打开了空间,无疑为中小股东们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浦一舟 《新经济》2007,(8):18-20
伴随收入分配问题重新回归中国的社会现实生活,央企红利与高工资、社会的贫富差距过大等等,必然成为转型制度设计中不容回避的问题。而作为延续2006年第二阶段改革的开始启动,加上年内要召开党的十七大的政治因素,职工的工资收入和社会成员的分配问题自然要成为2007年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绩效工资制的核心精神在于以工作中的成绩和效果为根本依据来给劳动者发放工资、薪金或补助.综合系数法作为项目研究者原创并成功实施的合理分配"教师讲课补助"收入的管理办法,体现了绩效工资制的精神.它从量化考评教师及其团队的综合素质入手,通过设定概念、赋予权数、建立公式模型等手段,构建起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长期利益分配系统.既合理分配了教学成果,又统筹兼顾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对绩效工资的实施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杰 《财经科学》2006,(8):24-29
强制性制度变迁催生鼓励"分配性努力"的制度结构,分利方的讨价还价和制度设计者的激励相容考虑共同导致了"分配性努力"的自我强化,使强制性制度变迁目标的实现在结果上以鼓励"分配性努力"的制度结构为代价.中国国有银行体系就是一个例子;其中沉淀的不良资产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各分利方"分配性努力"所达成的行为均衡,作为租值消散在该领域的累积,其数量可以作为中国市场化改革成本的最小估算值.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时期,由劳动者收入分配问题引发的内需波动现象突出,而宏观政策发力可能主要参照居民收入状态,来配置政策操作机制.因此,对新时期工资形成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的探究,能够为我国找准内需提振的方向和搭建内需提振的政策指南提供理论支撑.文章在异质性家庭DSGE模型中引入劳动工资形成过程,一方面检验劳动者议价能力和工资粘性对内需的影响,以及二者受其他外生冲击的影响;另一方面检验财政货币政策、最低工资标准政策协同在缓解外生冲击对内需不利影响中的效果,并且在居民部门中进行政策协同机制的验证.研究发现:一是我国内需情况与居民收入分配有关,主要表现为劳动者议价能力不足和工资粘性对经济的消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非李嘉图等价家庭比例的增加而愈加明显;二是政策间协同可以有效抑制外生冲击所导致的内需波动,进而增进社会福利,其中协同机制下的财政政策效果更为明显;三是要达到最优的政策协同效果,需要考虑政策目标的平衡和政策搭配的时机.文章从收入分配角度分析了我国内需情况,提供了政策协同向度的模拟,为设计"扩内需"的针对性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剑桥资本争论"与新古典分配理论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璐 《当代财经》2004,(8):12-19
目前居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的新古典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由于完全排除了特定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框架,从而在与新剑桥学派发起的“剑桥资本争论”中不断以逻辑悖论形式公诸于众;相反,由新剑桥学派所要复兴的古典剩余经济传统才是真正能够联系到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经济理论难以证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实现内在结合。事实上,价值创造过程中生产劳动出现了社会化、层次化和科技化的趋势,只要产权关系清晰和产权主体多元化,离开了人的活劳动,生产要素就不可能自动实现优化配置,生产劳动就是处于社会生产总系统中不同环节和不同层次的劳动者配置生产要素的行为,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它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进行分配,与按劳分配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困难群体的存在,既不是效率优先造成的,也不能用公平分配来解决.解决困难群体的问题,必须从体制、制度和政策着手.土地只能解决农民温饱不能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只有转变农民身份才是解决困难群体之路.为此,国家应制定一个农民转变身份的发展战略规划,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农民转变身份的行政机构,负责农民转变身份的全面规划.将农民转变身份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环节,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8.
19.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就是:对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到2010年,力争建成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内涵是,传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矛盾得到解决,新体制的基本制度和机制稳固确立,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关系基本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度化、稳定化,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从微观经济运行角度看,效率表现为各经济主体生产经营效能的充分发挥;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讲,效率表现为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有效配置。公平从传统意义上讲,包括生产条件的平等,分配尺度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分配结果的平等。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的公平应是指机会的平等和条件的平等。因此,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