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持续、稳定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的做到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丰富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由以往提高农民收入,逐渐的加入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任务,建立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已经成为了重要战略规划。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对于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人们必须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打造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经济是指农业再生产中生态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及相互结合的统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经摆脱了过去旧的发展模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努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离不开农业生态环境的支持,但在现实中,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却正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和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了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焦点问题.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而且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研究在西部地区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对于西部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与产业模式进行分析。根据以往学者研究,能够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多集中在科学技术、制度创新、人力资本以及固定资产的投资与资本存量情况等方面。其对于促进我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影响农业产业模式选择的关键内容。本文主要通过构建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型,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产业模式的选择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陆维研 《企业研究》2011,(11):151-15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后,各地都在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而努力。本文从发展生态农业是符合广西实际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出发,分析当前我区面临了经济状况,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最终提出若干加快转变广西农业发展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后,各地都在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而努力。本文从发展生态农业是符合广西实际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出发,分析当前我区面临了经济状况,特别是农业发展现状,最终提出若干加快转变广西农业发展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链视角下现代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链视角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积极探索生态链视角下现代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帮助农业生产者规避风险,推动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抵抗农业风险的能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上下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均为当前我国乡村发展所倚靠的重要产业,而通过大力推动乡村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行。文章以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例,分析当前形势下的背景,研究当地目前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如何发展加入WTO后县域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显著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加速构建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齐齐哈尔市在这方面拓展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为依据,以科技为支撑,以培育特色经济为目标的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县域产业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以生态农业,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农业经济上的改革与发展也得到了有力地推进,"三农"问题得到不断巩固与完善,农业、农村、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上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也显现出抑制新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为了有利于提升新型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济的壮大、探究循环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结构模式、指导新型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类,以便于制定相应可持续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办生态农业,搞好环境保护,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的奋斗目标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治环境污染,制止资源衰竭和生态破坏,实现投入少、产出多,获得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为了这个目标发展农业生产,就要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要评价生态农业生产管理的好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农业生态经济综合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生态农业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经济基本规律,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文章以南宁发展生态农业为例,阐述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分析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深化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经济基本规律,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文章以南宁发展生态农业为例.阐述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分析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深化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在我国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又以环保优先的农业发展模式。四川南充在实践中发展生态林业、生态种养业、有机农产品生产和生态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其进一步发展的路径在于调整生态农业生产空间和提高生态农业效益。应该通过运用设置农业生态功能区、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完善生态农业经营体制、培训生态农业从业者等策略来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有着直接的关系.生态农业为生产和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基本条件,绿色食品又提高了生态农业的经济价值,是生态农业建设成果的载体.从原则、目标和方向上讲,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都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模式,在具体途径上,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更是具有中国特色,更适合我国国情,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要发展绿色食品必须发展相应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7.
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有着直接的关系。生态农业为生产和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基本条件,绿色食品又提高了生态农业的经济价值,是生态农业建设成果的载体。从原则、目标和方向上讲,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都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模式,在具体途径上,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更是具有中国特色,更适合我国国情,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要发展绿色食品必须发展相应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平 《价值工程》2011,30(20):318-319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阐述生态农业特点的基础上,对生态农业主要模式的发展现状、趋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农业经济都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做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十分重要。虽然,当前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个正确的解决对策,是加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围绕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十五”财政发展战略和完成今年财政预算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 )在抓好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要进一步支持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集中资金重点支持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和畜产品生产,促进生态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的发展;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农”战略实施,抓好农业科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