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生产力的根本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我国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在阐明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概念相互区别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确认了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科学认识,说明了离开生产关系寻找生产力发展内部动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动力———科学技术孟海贵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其缓慢,几百年甚而上千年没有明显的变化,古人不能认识生产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到了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明显化,在此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而充满变数的过程,但不论其如何复杂多样,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运动是其发展的基本动力,而人的需要的发展则是其发展的直接动力,二者相互运动、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问题的研究与争鸣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问题的研究和争鸣历史进行简要梳理和评介,对生产力的概括性表述问题、生产力的要素问题、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生产关系的内涵问题、斯大林的生产关系三方面和马克思再生产四环节问题进行了理论是非的分析与评论。主张突破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之争,代之以生产力多要素论,主张生产力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动力,主张拓宽生产关系的内涵,不应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限定于生产关系的三方面或四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5.
徐慧荣 《生产力研究》2000,(5):22-26,31
本文认为生产力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生产力诸因素的矛盾运动。由于生产力诸因素在生产力发展史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 ,其矛盾运动具有不同特点 ,总的趋势是由简单向复杂 ,生产力运动发展从缓慢到迅速、由片面向全面、完善、最佳化。由于生产力诸因素的变换 ,导致历史上形成不同的生产体系 :生产 ④① 技术 ③② 生产 ;生产 ④① 技术 ③② 科学 ;科学 ④① 技术 ③② 生产和“科研生产联合体”。生产力诸因素的变换趋势是 :科学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劳动者愈来愈被从直接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不是单个动力,而是合动力。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即生产力内在要素的矛盾运动。其次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在动力,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作用。没有外在动力,只靠生产力内部动力而发展的生产力,在人世间是不存在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上述诸动力的合力,其中有的是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谓之正动力;有的是阻碍生产力发展,谓之负动力。若干正负动力的组合的结果有二种情形:是正动力或是负动力,前者促使生产力向前发展,后者使生产力停滞或倒退。我们要努力争取前者而防止后者。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一个复杂而充满变数的过程,但不论其如何复杂多样,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运动是其发展的基本动力,而人的需要的发展则是发展的直接动力,二者相互运动、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定义和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或生产方式下,由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的活动不断随机组合着的具有运动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等特点的一种社会共同活动方式。其中,物质生产活动是基础,精神生产活动是关键;人的生产的活动是核心.教育是"生产人"的活动过程。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教育水平,实际上是其生产力水平的象征和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无休止的矛盾运动过程是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需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调整改革生产关系。生产力的人格化代表——劳动者最先发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及其薄弱点,发现改革的潜在收益。当改革的预期收益大于其预期成本时,生产力的人格化代表就会产生变革生产关系的要求,使改革获得强大的动力。改革一旦在原有体制上打开一个缺口,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从而出现获利机会,使改革获得持续的动力。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经济利益变动是改革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详细论述了这两个概念的涵义和区别。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论意义非常大,但现今看来该理论还存在重要理论空白或欠缺,即生产力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并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但生产力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什么呢?马克思没有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仅将生产力永恒发展当作一个既定事实。后来中国及世界发生的很多社会现象呼唤对这一理论空白的补充。文章从人的本质、本性及其社会集中体现者——"文化"的角度,对补充这一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存在着两种束缚、两种解放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在自己的全部发展过程中经受着两类束缚、两种解放。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经历一次新的、第二次的解放。“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是根据对人类社会漫长的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而提出来的科学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一要靠生产力内部矛盾运动的推动,二要靠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外部条件和相关因素的配合。各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要受到该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些外部条件的制约。不是受到这些外部…  相似文献   

13.
<正>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破除了对社会主义教条式的僵化理解,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从社会主义的这一本质出发,得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是非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4.
解放前,我国是一个残破不堪,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没有经过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我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在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和个体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人认为,公有制与这种低下  相似文献   

15.
杨相琴 《经济师》2002,(9):37-38
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对于这个问题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这样理解并不为错 ,但不全面。根据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阐述 ,文章认为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不仅仅要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而且更重要的是 ,必须牢牢把握生产力的脉搏 ,使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武晓华 《生产力研究》2003,3(1):63-64,86
本文对毛泽东、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阐明了毛泽东、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的共同认识和存在的差异 ,并就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定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定义新探张树斌传统的生产力定义,一般表述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等因素构成的。”如《辞海》、《社会科学词典》等著述大体都是这样表述的。我认为,生产力的这种定义是不科学的,其道理在于:首先,生产...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认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道路?本文认为是优化产品结构和调整所有制结构,接着文章对产品结构的优化标准和发展取向、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依据和具体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细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是个系统,包含有要素、结构与功能。诸多要素组合成一定的结构,具有改造自然的功能,故人们把生产力看作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究竟有多少要素?争论了几十年,现在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实体要素,还有科学技术、管理、信息三个非实体要素。 现在人们在谈论第一生产力。何谓第一?是指起决定性作用的或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力是个系统,与生产关系并列,二者结合为生产系统。在生产这个系统中,可以说生产力第一,生产关系第二。而在生产力这个系统中,根本不存在第一生产力的问题。所谓第一生产力,是就  相似文献   

20.
文章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诠释永续发展的概念,并从永续发展的角度论证历史的发展,旨在从理论上揭示"PPP怪圈"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