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四川省5所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学生劳动观还存在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价值功利、劳动行动缺乏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观念、个人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拓宽社会劳动观培育渠道、创新高校劳动观培育机制、改变家庭劳动观培育方式、深化个人劳动观培育理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劳动方式变化,青少年参与劳动的机会、途径和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青少年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观念难以适应时代需要,劳动教育日益重要。应以马克思劳动财富观、劳动本质观、社会劳动观、劳动幸福观、劳动成人观指导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3.
财富来源于劳动,但不同的劳动形式会产生不同的财富结果。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生产出资本家的富裕和工人自身的贫困。只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使劳动从低质量的谋生手段转化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高质量形式,进而达到社会的普遍富裕。就我国而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也在劳动。核心是推动将出于生存需要、被动的初级劳动形式,向具有主动创造性的高质量劳动形式跃迁。我国已具备实现高质量劳动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可通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教育制度等,分别从激发劳动者的颠覆再造精神、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提高劳动能力等三个向度,推动广大人民主动将劳动作为价值实现的载体,从而将共同富裕建基于劳动自觉之上。 相似文献
4.
刘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7):141-144
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培育关涉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与社会和谐稳定。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心态,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焦虑迷茫、佛系、躺平的消极心态开始出现,且有扩散之势,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与昂扬斗志受到了严峻挑战。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发掘自我优势与美德、促进社会联系与实践、调整既有认知与行为的价值意蕴,坚持劳动教育中的课程导向,劳动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以劳动实践教育促进育人实效巩固升华,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经济增长的动因和主体要素,劳动绩效的高低对一国财富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中,劳动者的劳动努力程度、劳动行为和劳动质量各有差异。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这种差异的成因和对产出增长的效应,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提高劳动绩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劳动视野里,劳动应该有正义之维,劳动的正义向度为人的劳动提供意义。劳动正义,就是以劳动的属人性和对于人的意义作为依据,要求赋予人的劳动以"正义"意蕴、回归人的劳动的"为人"目的,实现人的"应有"与"现有"的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劳动正义是人的劳动的各内在要素占有自己的正义本质,包涵劳动权利得到正义分配、劳动条件得到正义配置、劳动过程得到正义规范、劳动成果得到正义交换以及劳动关系得到正义调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基石。但在如何认识流通劳动的性质以及流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上,理论界一直存在着分歧。作者认为,必须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流通的地位与作用,正确认识流通劳动的性质及其价值,从而进一步完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使其能够对客观现实作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民主观念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素质基础。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偏差,并受到西方自由化思潮的不良影响,高校理当分析问题的根源,创新民主观念教育方法与途径,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民主法制观念培育,创设民主法制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才可以实现高校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赵俊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23(6):7-9,30
劳动价值理论是当前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卫兴华教授就劳动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分配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财富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等,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刘帆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1):13-1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革命的理论,是批判的理论。一方面是彻底批判庸俗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是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需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胡剑冰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32-34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促进人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巨大作用,并由此提出了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周慧蕾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24-25
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民众的参与,并需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包括政府官员的责权意识。只有在权 利文化中,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拓展。 相似文献
14.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不可不探讨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关系式 ,需要对以下几个等式或不等式释疑 :劳动=价值释疑 ;劳动 /价值≠财富释疑 ;价值量=1/劳动生产力释疑 ;价格=价值、价格≠价值释疑。 相似文献
15.
责任感问题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责任感可分为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则是培养责任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的幸福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向英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20(1):94-96
幸福的教师比不幸福的教师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成功。而教师的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求知的快乐、爱的快乐和游戏的快乐。求知、爱和游戏三者一起构成教师的幸福感的源头。本文拟从三方面展开讨论,人通过求知而智慧;爱别人比被人爱更幸福;游戏让人因轻松而拥有自己的自由人格和独立精神。教师职业尤其需要求知、爱别人、闲暇与游戏。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付的各种代价其实是社会实践主体为实现自身长远目标而对诸多价值目标进行主体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受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超前或滞后于历史阶段的价值目标只能带来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新《劳动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6):7-10
本文通过对新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在立法、实施上的缺陷,包括对用人单位存在立法歧视、对劳动法律监督主体规定不清、对女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等四方面的剖析,参照国外成功的范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思路,希望能够对弥补新《劳动法》的缺陷有所帮助,对新《劳动法》对劳动法律关系的调整更加科学、系统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董晋宏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12(6):56-58
这是迄今为止最庞大、最复杂的系统——国际分工体系,它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成为决定着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的最终力量。一国参与或加入国际分工体系的方式和模式决定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后发国家要想实现跨域式发展,不参加国际分工是难以想象的,但并不是参加进去就万事大吉,其实后续的路程更加具有挑战性,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杜旭宇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6(6):3-5
劳动理论构成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前提和重点就是创新劳动理论。只有根据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对现代劳动的新变化及其特点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深刻认识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原因、意义,也才能找到创新劳动价值论的理想切入点,形成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