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庭企业的生命力很强,但生命周期却很短。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研究,“有70%的家庭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也差不多:“所有家族企业,只有15%的企业能延续到第二代以上”。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但其平均寿命很短。掘统计,我国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式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家,有60%的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岁。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家族企业的寿命很长,有的有活到几百岁迄今还充满生机与活…  相似文献   

2.
一 家庭企业的生命力很强,但生命周期却很短。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研究,“有70%的家庭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也差不多:“所有家族企业.只有15%的企业能延续到第二代以上”。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但其平均寿命很短。掘统计,我国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式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家,有60%的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岁。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家族企业的寿命很长,有的有活到几百岁迄今还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民营企业第二代企业家被赋予更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既要顺利地完成代际传承又要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第二代企业家是成功转型和传承的关键。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第二代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中国民营企业寿命只有2.9岁。保健行业曾经名赫一时的“巨人”、“三株”、“飞龙”,如今已经听不到它们的名字了。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经烟消云散,生存超过8年的企业只占总数的3%左右。飞龙总裁姜伟在一次采访中说:“民营企业的确有个‘三年周期’然后就消失了。”这实在是一种悲哀。不消失成为民营企业家的奋斗目标之一。经过十几年的摔打,许多企业家已经意识到:惟有永恒存在是最真。可见,如今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呼声。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  相似文献   

5.
隋雨 《经济论坛》1999,(17):12-12
民营企业在经历了商海的大浪淘沙之后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不时暴出危机的警讯。先有“巨人”危机,后有“飞龙”自省,再有“西细亚”的衰落,“爱多病”的出现……面对民营企业的纷纷败落,我们不仅要问,民营企业究竟怎么了?一、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纵观民营企业先兴后衰的“短命”现象,不难看出,来自民营企业内部的问题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1-能人管理排斥企业家群体经营。民营企业的决策到管理往往都集中在企业主一人身上。个人决策的非理性因素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一招不慎,…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家特质与企业发展阶段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族企业居多的我国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民营企业家两权合一,其对企业的绩效和寿命有着很强的影响。而企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家管理周期应随企业生命周期动态变化,即企业家应与企业成长匹配。该文从企业家能力、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资源三个维度,分析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民营企业家所起的不同作用和其对企业家的不同要求,试图初步构建一个企业家与企业生命周期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家生命周期的家族企业传承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初期的我国第一代家族企业,他们在21世纪初都将逐步进入家族企业的权杖交接的重要阶段。如何从“第一代”创业者手中,将企业传递到“第二代”家族企业的管理者手中,将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家族企业子承父业中的种种冲突,提出了基于企业家生命周期的传承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帮助家族企业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8.
《当代经济》2002,(1):11-11
以“经济学理论通俗化”著称的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钟朋荣,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上,给“温州模式”今后发展提出三点具体意见:一是要新增一个城市。民营企业目前有外流趋势,是因为企业在当地发展缺少一个平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纷纷“殒落”,客观上源于他们是中国的“初生代”企业家。 ●在初生代企业家中,受特殊年代影响太深,不恰当地套用军事做法——从编制到几大“战役”。 ●素质不高、缺乏创新精神,是败北的主观原因。 ●市场不规范、超经济“竞争”,也会导致企业家垮台。 ●违法使企业家自我毁灭。企业家的价值、应得酬金定位不合理,是更深刻的原因。 ●有“马失前蹄”,也有“被人绊了马腿”。后者说明,现行的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急需改革。 ●企业家也要实现“四自”——自觉、自信、自律、自保。 ●优秀的企业家太少。培育企业家队伍,要实行“三个转变”,建立“经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市场环境、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早  刘庆岩 《经济学家》2006,(4):110-117
本文探讨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环境与企业家角色,主要的发现是:(1)以企业家学历刻画的企业家能力的贡献并不显著,表明以往研究中企业家私人活动的作用可能被高估,民营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论”缺乏合理的经验基础;(2)地区市场规模、地方政府行为等市场环境构成因素与民营企业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间接支持了韦伯的“只有在拥有了一套恰当的制度安排后企业家才能变得活跃起来”的假说。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企业家的价值观--冯仑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营企业的“原罪”与生俱来 李:民营企业“原罪”说主要是指企业初创时期利用了部分社会或国家的资源与财富。在我国有些民营企业家在短期内积累起令人咋舌的巨额财富,又有很多民营企业家因非法经营而入狱或出事。很多人指责民营企业带有“原罪”,甚至连那些在社会上受尊敬的著名企业家也承认有“原罪”。  相似文献   

12.
阮兢青  丁雷君 《经济师》2009,(6):239-240
企业家是一个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灵魂,如何发挥企业家的激励作用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企业家激励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企业家的精神激励方面尤其重要,如何开展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就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根据企业家的生命周期理论,针对企业家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为广大民营企业如何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家管理周期匹配下的动态竞争力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其中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对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能力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动态竞争力”的概念,指出企业能力应与动态环境相适应。但是已有研究所没有考虑的是:由于企业在自身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挑战,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因而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能力与之相适应;同时,由于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家能力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匹配对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分析企业家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角色,试图初步构建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家管理周期匹配下的动态竞争力模型。  相似文献   

14.
虽然企业家生命周期的理论提出了近20年,但是很多问题尚待研究。本文通过对企业家特质的界定,深入探讨了企业家生命周期的内涵、企业家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划分及其演进过程。本文认为,企业家生命周期不同于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企业家应该是一个从个体企业家到企业家团队的动态演进过程。本文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家生命周期演进的模式、动力和影响因素。最后,从集合论的角度给出了企业家生命周期阶段演进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王玮 《环境经济》2023,(15):34-35
<正>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是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1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涉及“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保护民营企业、企业家名誉权“”依法平等保护“”挽救困境民营企业”“善意文明执行”等多个方面,集中展示了人民法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企业有生命周期,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不同,对企业家胜任力的要求也各有侧重.将企业家胜任力理论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以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家胜任力为主要研究内容,对构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家胜任力模型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营企业战略管理高级研讨会,以“战略管理与21世纪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为主题,联系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视角进行研究探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近10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阐明了民营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环境和发展阶段,指出了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慈善捐赠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内容,民营企业是慈善捐赠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凡进必评”政策这一重要制度创新,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民营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政治激励效果进行经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凡进必评”政策的实施强化了民营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政治激励,工商联会员企业显著增加了慈善捐赠的参与概率和投入金额。同时,民营企业现有的政治关联并未削弱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凡进必评”政策对那些更有能力参与慈善捐赠的民营企业产生更大的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家更容易被吸纳进地方政治系统,慈善捐赠投入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家获选地方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概率。文章揭示了通过机制设计来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的理论逻辑,为党和政府如何引导市场力量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社会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以信任关系构建为出发点,阐述了企业政治关系对外部独立审计的替代效应,然后给出了中国民营上市企业2003—2008年的证据。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没有高质量审计需求,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审计质量更低;作为审计风险的应对,审计师则对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上市企业收取了风险溢价。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政治关系是中国资本市场独立审计的一种替代机制,外部独立审计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待于法律法规等市场配套措施的建设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者的关注课题。许多学者认为企业家是介于组织和市场之间的中间人,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企业中扮演着多种职能角色,因此必须具备多种能力。企业家所具备的能力在企业成长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现有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中国民营企业成长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