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开始了对经济波动的研究,许多学者对经济波动的平均长度、发生原因、形成机制及特点等进行了大量分析,但总的来说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如“五年计划说”、“年度计划说”、“政治周期说”等等,难以全面科学地解释经济波动形成机制,也不能科学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平均长度为什么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趋同,更没有对我国的经济波动作出预测。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建立经济模型,提出我国经济波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亚洲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我国和日本的经济也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全球经济波动过程中“危”和“机”是相对的.应当充分看到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变化。推进对辽宁和日本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两变量SVAR模型,采用时间序列时域和频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金融周期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金融周期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在经济衰退期和繁荣期,金融周期冲击可以分别解释经济波动的57.78%和18.01%;(2)金融周期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呈现时变性,在2011年之前,造成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冲击是金融周期冲击,可以解释经济波动的60.79%,而在此之后,只能解释经济波动的17.88%;(3)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在不同的频域内存在着双向的影响关系,但在二者的主要周期部分金融周期领先经济周期波动,说明存在着从金融周期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4)金融周期的中周期和短周期分别与经济周期的中周期和短周期重合,表明二者存在着周期共振。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应对金融周期波动以及维持经济稳定具有良好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整10年之时,一场价格放开引发的抢购成为最大的一次经济波动,并在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对此,人称“价格闯关”。  相似文献   

5.
学术信息     
“经济波动与经济监测预警”研讨会征文“经济波动与经济监测预警”研讨会由上海社科院经济所主办,定于2006年10月21日(星期六)在上海召开,具体地址另行通知,会期一天。现公开向学术界征文。1.研讨会主题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相关理论研究;经济波动理论和实证研究;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测定方法;经济监测预警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理论性论文务必反映学科前沿,实证性论文务必紧扣中国实际或者区域实际,尤其欢迎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论文。论文字数一般控制在8000~12000字之间。2.参会对象和投稿方式本…  相似文献   

6.
《浙江工商》2008,(7):33-34
7月7日,一份题为“当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亟待改善”的调查报告,由浙江省紧急报送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办公厅等部门。报告直言,浙江经济正处在产业升级转型期、国际经济波动期、宏观调控紧缩期“三叠加”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解释:增长与调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分析货币与信贷在解释经济波动的差异入手,结合中国政府主导经济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中央与地方政府目标冲突的信贷模型,分析中国的经济波动。中国的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信贷约束”的地方政府提供过度的总量供给与承担宏观调控和银行风险的中央政府存在需求压缩之间的矛盾。增长与调控从时间上讲是相互分离的两个过程,低利率与负利率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客观上起到了缓解信贷偿还压力和减少宏观经济风险的目的。上述结论得到经验研究的有力支持,经济增长和信贷增长尽管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经济系统出现偏离时,以行政命令为主的GDP调整较信贷规模调整有更高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从“大跃进”看经济体制变动的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是以探索中国自己的经济建设道路发端的,结果却造成了建国以来最大的经济波动和损失。本文从“大跃进”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调整以及干部激励机制的改变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体制变革的失误与“大跃进”灾难的相关关系,说明经济体制变革是一柄双刃剑,既要有正确的方向,也要有适当的时机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经济波动较大,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跌破7%,比“十一五”时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江苏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比重达到10.3%,比“十一五”时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江苏能在逆境中赶超浙江,体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增长与通胀的交替”,论述总供求分析框架的理论演进。传统总供求模型解决了总需求曲线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问题,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求模型则解决了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而导致的“滞胀”问题,但无法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缩长之谜”。因此,论文指出应该基于中国的“典型化事实”,进一步拓展总供求分析框架,从而为加强和改善中国的宏观调控构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协整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世界经济波动与国内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世界经济波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国内GDP的格兰杰原因,而利率并不是国内GDP的格兰杰原因。世界经济波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有同向影响,但国内经济波动主要还是来自于其本身的惯性。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14,(12):M0001-M0001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时有增加,市场观望气氛渐浓。面对增速换挡的“新常态”,尤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速,特别是要以平常心看待经济波动。我国正处在转型的攻坚期,转变发展方式、完善体制机制,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是经济工作的中心点,在这种背景下,看待经济“新常态”尤其要摒弃“喜忧皆牵GDP”的传统心态。  相似文献   

13.
金志安 《中国经贸》2010,(6):116-117
2008年9月经济危机席卷中国,我国在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农民工返乡潮”。本文在特定要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修改模型,并表明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农民工返乡的根本原因,经济波动只是表现出来的直接原因,且此次“返乡农民工”未来再就业的报酬变化、财富分配是不确定的,但却会加快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1996年初曾写一文:《一个极其温暖的“冬季”──1996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文中,将经济增长率周期波动的四种年份(回升年份、扩张与波峰年份、收缩或回落年份、波谷年份)比作经济生活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现在,一些企业界的朋友又问我:1997年将处于经济波动的什么季节呢?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和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和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1996年秋季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其中对主要国民经济指…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较为频繁的经济波动,特别是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波动后,我们迫切需要研究中国经济怎样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变化与起伏,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追溯其影响因素,但是往往要追溯到人类心理,才具有最终的强大解释力。据说即使在格林斯潘声望最隆的时期,有人问:你可以减轻经济波动,但是可以消除经济波动吗?格林斯潘说:不行。为什么?因为人性使然。  相似文献   

17.
郭莉 《首都经济》2009,(3):16-18
金融危机之下.海淀园的这一组数据显然来之不易。“自主创新对抵御经济波动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傅首清表示。  相似文献   

18.
在浦东新区九年开发开放进程中,科技先行是浦东开发“三个先行”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来,浦东高科技的发展,不断提升浦东产业结构,推进了高科技产品出口,带动了浦东外向型经济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并在世界经济波动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甘肃经济周期的特征 ,并与全国经济波动进行了比较 ,揭示了甘肃经济波动的规律性 ,提出了平抑经济波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之一。Moore结构变动指数可以比较忠实地度量产业结构变动趋势,通过计算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产业结构变动不尽相同。通过构造空间状态模型,本文检验了日本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发现在大部分时间内产业结构变动熨平了日本经济波动,而资本和劳动力冲击则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