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漫 《中国经贸》2006,(10):78-78
2006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超过5%,达到32000万吨。根据中国商务部的一份研究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石油消费国,中国减少了石油出口,增加了石油进口量。中国既是石油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净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40.1%。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国际油价上涨已引起中国国内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能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然而,在解放前,我国只有几个小油田,年产原油仅十余万吨,石油基本上靠从外国进口。中国成了当时公认的"贫油国"。新中国一直处在对石油的渴望、焦虑和自我怀疑中,"贫油"的帽子一戴又是10年。此后,在中国地质学家和广大石油工人的努力下,中国相继发现并开发了大庆、胜利、华北等大型油田,从而将"贫油国"的帽子彻底甩到了太平洋!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石油生产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3.
煤变油大战     
煤变油是煤直接液化项目的通俗叫法,又称煤制油,煤转油等等。1993年,中国结束了石油自产自足的日子,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折合超过1.5亿吨,接近当年国产原油的总量。如今,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47%,超过了40%的警戒线,而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石油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三大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的能源现实能否承受得起汽车时代的能源消耗 中国的能源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石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了一倍,从1993年的每日291.3万桶增加到2003年的每日598.2万桶,占全球石油消费比例从4.4%上升到7.6%,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进口原油9112万吨,消费量达到约2.5 亿吨,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全国汽车耗油3050万吨,占汽油消费总量的52%.今年预计总消费量将达到2.9亿吨,对外石油依存度也将由2004年的43%,2005年有可能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5.
2002~2003年,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能源需求量大增。2003年,世界每天石油需求量较上年增加140万桶,是2000~2002年平均新增水平的两倍以上。而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量每日增加约270万桶。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2005~2006年之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为2.5%,这个速度超出了石油供应增长量的预计,也超出了全球原油炼制能力的预计。  相似文献   

6.
8月底,随着成品油调价的时间窗口再次来临,有关石油的话题再次引人关注。国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在8月初曾发出警告说,随着世界上多数主要油田已过产油高峰期,未来5年全球可能面临灾难性的能源供应危机,并影响经济复苏。比罗尔指出,世界范围的原油消耗速度已经超过了之前的预期,石油峰值出现时间至少提前10年到来。  相似文献   

7.
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9112万吨,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41%。中国石油进口在消费中所占比例已达40%。外界曾估计,到2015年,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会达到50%。而按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今明两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就有可能达到这一比率。中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1]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必须了解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预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只有了解主要工业国能源战略的变迁,了解世界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8,(22):23-25
【英国《金融时报》5月20日】世界上大多数的石油公司老总、政府部长、分析家和顾问不赞成“石油峰值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原油生产将很快进入最终的下滑阶段。这些人说,这一理论低估了剩余储备,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进步的贡献,而且忽略了市场力量在左右未来供应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5年,影响石油产业和石油价格的基本因素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大幅增长之后,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继续高速增长;2004年,英国公布石油将由出口转变为净进口后,重要石油生产国,OPEC的成员国之一,印度尼西亚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作为现代世界消费量最大的基础资源,石油供给渠道的稳定越来越成为众多国家经济和经济安全战略考虑的问题。自2004年末至2005初,石油价格已经与美元汇率、全球股市和黄金价格高度关联,油价成为游资衡量进出股市、汇市、期货和黄金及衍生工具市场的风向标,导致这些市场走势和石油价格密切联动,也使原油的金融属性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09,(4):67-67
石油输出组织欧佩克(OPEC)手里捏着的石油管道更像是全球经济的血管,而石油价格的变动无疑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从去年7月中旬,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使得石油的需求大幅下降。时到今日,全球经济前景仍趋于暗淡,各大机构连续下调09年的原油需求预期。欧佩克预计,2009年世界石油的日均需求量将进一步下降101万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1.08吨油当量,为世界平均水平1.63吨油当量的66%,是美国人均802吨油当量的13.4%,日本人均4.03吨油当量的26.7%,英国人均382吨油当量的28.1%,中国人均装机仅0.3千瓦,为美国人均3千瓦的1/10。中国原油进口占世界贸易量的6.31%,而美国进口原油占世界贸易量的26.9%,日本进口原油占世界贸易量的11.3%,中国原油进口量是美国的23%,日本的56%。”这一组数字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可见,中国已成为能源的需求消费大国。因此,如何节能,如何利用再生能源,如何少用能源多产出效率成为一道难解的课题摆在中国政府面前。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4,(164):1-16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石油消费绝对水平上的二号大国,增量水平上的头号大国,中国需求的变化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中国石油进口的剧烈波动、国内有关石油数据的不透明以及不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导致中国在石油进口上面临“越买越贵”和“越贵越买”的困境,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承担了巨额的不必要成本,中国应及时公开国内有关石油市场的数据,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业务,以及改变国内石油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一路大幅攀升,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1996年又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40%以上,成为世界石油第二大消费国。当前世界能源命脉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能源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我国虽然与世界主要产油国关系友好,且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具有地缘和政治优势,但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外部威胁因素日益凸显。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陈睿 《辽宁经济》2005,(7):43-43
石油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和一次能源,不仅在各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中国的石油资源并不富裕,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石油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石油战略的正确与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安全及其中东石油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缺口日趋增大,石油安全已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供求因素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21世纪,中东石油的储产量仍居世界之冠,战略中心地位将不改变,我国将不得不倚重中东石油,但面临挑战。因此,我们应探求符合我国国情的中东石油战略。  相似文献   

16.
全球原油贸易网络拓扑结构与演化特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供给和消费市场的分离,使得全球石油贸易成为平衡石油供需的重要补充。石油资源的长距离、大贸易量运输使得能源供应呈现出跨国、跨区域的链网结构特性,其所涉及的行为主体以及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又使得以石油及其衍生物为核心的石油贸易安全已逐渐成为能源安全的核心议题之一。考虑到全球原油贸易在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从全球原油贸易网络复杂性出发,本文采用复杂网络模型对其网络无标度性与群聚性、网络混合与互惠性等拓扑特征进行度量;并考察了2002~2010年间全球原油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对全球原油贸易网络中的部分重要节点国家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通过中国与印度、南非,中国与美国、日本的节点度比较,从分散化进口源策略视角,描述了中国的能源安全相对态势地位,以期为能源安全海外战略布局以及能源贸易风险监测与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围观     
《中国经济周刊》2020,(5):10-10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出现近30年未遇的闪崩,中国从俄罗斯高价买石油、亏本买石油的言论又出现在网络上。诸如“中国从俄罗斯购买原油,预计损失超过12000亿人民币”的文章受到了不少网友的追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经济周刊》新媒体平台3月11日刊发《中国从俄罗斯购买原油,真的会损失一万亿人民币吗》一文披露,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2018年为《中国经济周刊》独家撰写的纪实文章《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谈判》中,作为当时中俄石油谈判的直接参与者,明确地介绍过价格的制定原则。文章指出,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的价格是随国际油价波动的随行就市的价,而不是网上一些人想当然的固定价格。文章刊发后,引发网友的热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未来20年的石油需求及“安大线”的命运(一)未来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据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达2亿吨,假定今后10-15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比过去10年的增长速度低1个百分点,即按4%测算,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原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2.43亿吨、2.96亿吨和3.6亿吨,且需求弹性不大。我国从1993年成为纯石油进口国以来,进口量逐年增加。1999年净进口量达到4000万吨,2000年净进口量达5000万吨,2001年增至7000万吨,2003年上半年净进口量为3700万吨,这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九大石油进口国。专家分析指出,即使需…  相似文献   

19.
国际     
《天津经济》2011,(1):80-80
2010年国际十大经济新闻 ①新兴经济体纷纷加息抑通胀。②苹果公司iPad上市。③英国石油公司发生墨西哥湾原油泄漏重大事故。④世行和IMF相继改革,发展中国家权重增加。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发酵。⑥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⑦奥巴马签署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⑧“货币战争”成为国际热词。⑨智利圣何塞铜矿塌方事故被困矿工全部获救。⑩美联储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  相似文献   

20.
刘典 《环球财经》2013,(3):70-72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但在石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却非常有限。受各种因素制约,在未来竞争石油定价权的路上,中国还将面临诸多挑战 据英国《泰晤士报》2012年12月28日报道,上海期货交易所向利雅得派出了一个代表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