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刚孵出的大口鲶仔苗全长4-4.5mm,集群于孵化池底部.畏光,不会游动。1-2d后,卵黄囊渐渐消失,鱼苗开始自由游泳,此时应及时转入饲养培育阶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大口鲶水花阶段的鱼苗不能直接下土塘培育,经实践证明,只要应用方法得当,水花苗直接下土塘培育效果也相当不错。下面分别介绍水泥池培育法和土塘培育法。  相似文献   

2.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讲座(7) 泥鳅的稻田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稻田健康养鳅的意义(一)成鳅能充分摄取水中的适用饵料和杂草,少投甚至不投饵料也可产鳅; (二)水稻能吸取鱼类的排泄物补充所需肥料,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秋生 《农家之友》2004,(5):39-39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场地选择养殖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池塘建造 1、泥鳅苗种池与商品泥鳅养殖池水采用同一规格。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  相似文献   

4.
<正>网箱养泥鳅,分有有土养殖和无土养殖两种。一般放养4~5cm的泥鳅种,人工饲养9个月左右,增重5~6倍,投入产出比为1:1.85~2.0,网箱养殖易养易捕易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池塘中饲养泥鳅,能提高泥鳅的产量,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投放规格为300尾/kg左右的鳅苗,每亩放养量为20000—30000尾,经过5~6个月的饲养,平均个体可达15g以上,亩产可达250—400kg。  相似文献   

6.
<正>一、分类分布(一)分类泥鳅分类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景星在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鱼类学论文集》中论述泥鳅属(Misgurnus)下的鱼类分布于我国境内的共有三种:北方泥鳅(M.bipartitus)、黑龙江泥鳅(M.mohoity)、和泥  相似文献   

7.
泥鳅的成鱼健康养殖,包括苗种的选择、饲料的投喂、水质的控制、病害防治等方面。国内外对成鳅的养殖有多种方式。国内泥鳅健康养殖的方式主要有水泥池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泥鳅套养、泥鳅流水养殖、泥鳅家庭养殖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一、流水健康养鳅技术(一)网栏流水养鳅选择水源丰富、水流不断、场地狭窄的溪流、河沟,可利用起来养泥鳅。方法是在上、下设网或栅栏;或者用网或栅栏围圈起来。水流通过,但又防止泥鳅逃跑。  相似文献   

9.
<正>泥鳅在天然水体中病虫害较少,可是在人工饲养管理不善或环境条件严重不良等情况时,可导致泥鳅发病的几率增多,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泥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水质恶化、运输、投种和捕捞等生产操作时,造成泥鳅体表损伤,被细菌感染而引起。因此,不能忽视泥鳅的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论采用哪一种饲养方法饲养泥鳅,都离不开日常管理工作。一、投饵施肥1.饵料和肥料的种类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饲料和肥料来源广。动物性饲料有蚕蛹、蚯蚓、螺蛳、河蚌、  相似文献   

11.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讲座(3) 泥鳅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泥鳅自然产卵喜在雨后晴天的早晨,产卵前,雌鳅在前面游动,数尾雄鳅在其后紧追不舍,发情时,雌雄鳅多活动在水表面和鱼巢周围,当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鳅的头部和躯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池塘养鳅 1、池塘建设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污染的地方建设,面积一般为100—250m~2,他深0.7—1m,池塘可建成水泥地,也可以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夯实,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池底铺入20-30cm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挡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相似文献   

13.
<正>一、鳝苗来源鳝苗除由全人工繁殖的途径获得外,也可以由捕取天然受精卵进行孵苗、直接捕取天然鳝苗。此外,还有人工养殖的成鳝自然繁殖鳝苗半人工繁殖鳝苗。  相似文献   

14.
<正>四、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一)水霉病病原体是水霉、腐霉等真菌。发病的原因是由于在生产操作过程中鱼体受伤,或者由于寄生虫造成创口,被真菌感染所致,严  相似文献   

15.
<正> (五)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 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从2厘米左右的鱼苗经过培育到5—8厘米的鱼种。此时,鱼的规格增大,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体较强,摄食量增大,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为增强。因此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要点,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其培育可在池塘、网箱中进行,但要注意池塘培育鱼种的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投喂及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根据近几年实践和探索,现将池塘精养泥鳅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场地选择养殖场以土池为好,所在场地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弱碱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二、池塘建造1.池塘规格苗种池面积一般为50~100m2,池塘四周高出水面20cm,池深80~90cm,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cm×50cm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cm  相似文献   

17.
<正>一、泥鳅的药用价值取活泥鳅放入清水中暂养,在水中滴入一些植物油,每天排污再注入新水,待其体内排泄物排尽后待用。常用的治病服法有:(一)将洗净的泥鳅入锅用文火烘干,研  相似文献   

18.
<正> 2000年我站承担了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泥鳅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开发》。为配合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我站在丰县华山镇泥鳅养殖示范园进行了泥鳅池塘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试验。试验面积1120平方米,累计生产成鳅5592公斤,创产值8.8万元,获利润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本试验,我们初步探索出泥鳅池塘养殖高产高效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鳅属,它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养殖泥鳅的苗种,均是由天然捕捞采集而来,优劣不等,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泥鳅苗种的问题,本文将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泥鳅价格坚挺,养殖者日益增多。苗种来源一是人工繁殖苗种,二是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快;野生苗种成活率相对较低,增重较慢。如掌握了人工培育泥鳅苗种的技术,就可以大大降低购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