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2007年8月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支持市场流动性、减缓经济下行风险,政策操作激进、灵活,与经济金融正常时期的渐进主义的、规则性的政策操作策略大相径庭。危机政策操作及其理念显然有其区别于正常时期的 相似文献
3.
从美元霸权到美元危机的历史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让美元成为了当时唯一的国际货币,使其走上了霸权之路.而且,后来该体系的崩溃也拯救了当时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创了黄金非货币化时代.从此,美国开始了长期大规模的经常项目逆差,通过不断输出美元来换回境外的商品、资源和服务,同时通过金融项目顺差使美元回流.这种循环大幅提高了境外对美国金融资产的需求,刺激了美国虚拟经济的膨胀,加速了其实体经济的持续衰退,引发了境外市场对美元信心的崩溃.这将大幅削弱美元在同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引发全面的美元危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美元的衰退为切入点,分析危机的成因,信用货币制度的缺陷。进而探讨新的货币体系将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的货币体系,不会复制金本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美元的衰退为切入点,分析危机的成因,信用货币制度的缺陷.进而探讨新的货币体系将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的货币体系,不会复制金本位 相似文献
6.
华尔街资深"预言家"彼得·D·希夫,历来以对股市、商品、黄金和美元表现的准确预测见长,被华尔街称为"最资深的预言家".2006年,他完成了新作<美元大崩溃>.在书中,作者指出:"当前的美国既没有储蓄,也不参与生产,而是不停地消费和借贷,日趋依赖于国外的供应商和借贷机构. 相似文献
7.
从货币地位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亚洲金融危机等历次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有着类似的宏观经济和制度背景,但次贷危机在形式、影响和危机国应对政策方面均体现出与传统金融危机不同的特征。该文比较了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认为危机发源国货币地位的不同是这些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使美元面临重大挑战。文章分析了危机中美元仍维持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原因,主要包括大量黄金储备的支撑作用、美国金融市场对全球资金的吸引、主要竞争对手未成熟完善、回复(改良的)金本位并不可行等。最后,文章展望了美国货币政策走向和美元汇率行情,以及相关货币与美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爆发,特别是演变成全球金融海啸以后,世界主要国家都对现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缺陷提出了质疑,由此掀起了改革、重塑全球金融体系的浪潮.其中,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尤其受各方关注.不过,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美元的根基依然稳固,短期内并不具备彻底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条件.就目前来看,积极探讨如何在现有体系下强化对美元的约束,对世界各国来说,显得更为现实,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的货币互换是指两国央行之间签订的主要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一种金融管理工具。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以来,美联储基于不同目的多次与其他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我国央行为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于2001年开始使用货币互换工具。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美联储货币互换的实践对我国央行进一步实施、完善和拓展货币互换工具的使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全球持有与其投放属地管控矛盾激化--全球金融大危机的根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为全球持有,但其发行量由美国独家掌握,这一方面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垄断利润,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美国经济的畸形发展,同时埋下了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金融投机盛行的隐患,这些隐患一旦突破平衡点,必然造成美国经济金融剧烈波动,进而引发全球危机乃至经济衰退。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金融危机,必须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央银行在危机救助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各国并无统一定论.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美英央行在金融危机中对受困金融机构采取的救助手段及其履职效果,论证了央行在危机救助中发挥投资功能对平衡金融稳定职责和价格稳定职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央银行最终贷款人职能的必然延伸,可以有效填补央行与财政部门在金融稳定职责方面的模糊地带.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以来中央银行的作为——对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考察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次贷危机及之后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断发展,对危机的研究也从不同角度展开。由于中央银行是负责一国货币政策的政府部门,也是危机中能够做出迅速有力反应的机构,因此对中央银行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以中、美两国的中央银行作为观察对象,以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作为切入点,研究中央银行在危机以来的行为。本文首先对2007年以来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对两个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贷款定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Dai Guoqiang Wu Xujun 《国际金融研究》2006,(6)
企业的财务指标对于商业银行确定贷款定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沪市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贷款利率信息和相应的公司财务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企业的财务指标对贷款定价的影响是显著的;2.影响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财务指标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法治水平、地方政府干预行为与金融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法治约束地方政府对财产权保护和契约维护干预的角度论述了我国转轨过程中投资者保护和最终决定的金融发展水平。首先从分权改革制度设计的分析入手,论证分权后一定程度上成为独立行为主体的地方政府在约束缺失的情况下,为缓解财政压力向辖区内经济体伸出了掠夺之手。并且政府的权力边界在分权后的扩张干预了契约维护质量。本文利用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伴随改革进程,法治水平的提高有力地约束了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促进了金融的发展。最后文章提出随着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的后改革时期,要继续大力推进规范政府行为的法治建设,更好地保护私人投资,金融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从金融产品异化角度解析次贷危机的特征、发展和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u Xiaoming 《国际金融研究》2008,(11)
人们之所以对次贷危机一再判断失误和低估其影响,主要在于采用了传统观念来评估这次前所未有的危机。次贷危机和以往历次金融危机相比最大的特征在于它是首次由产品异化引发的全面金融危机,所以从产品异化角度来审视这次危机,有助于揭示其中许多新的特征和发展脉络。相应地,传统的危机对策难以完全应对这次新型危机,只有同时对业务模式和产品重新调整,才能最终恢复市场信心和信任。在业务模式和产品经过调整的后危机时代,美国金融市场将会进入更加健康持续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包含异质性企业、双重金融摩擦和“双支柱”政策的DSGE模型来探究碳税和碳交易这两种碳定价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长短期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两种碳定价政策均会导致经济在短期出现一定衰退,但在长期则有助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达到更高的均衡水平;(2)在面对碳排放技术冲击时,相比碳税政策,碳交易政策下,碳价大幅波动会进一步加剧经济波动,在碳交易市场中对碳价设定上下限,可以有效地减轻碳排放技术冲击所导致的经济波动;(3)面对气候政策冲击,包含金融部门风险规避的双重金融摩擦会进一步加剧气候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4)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结构性供需不平衡会引发一定的通胀现象,但此时货币政策不宜对通胀做出过多反应,而应刺激产出,支持绿色发展,推动供需平衡,从根源上解决通胀问题。引入“双支柱”调控后发现,考虑到经济转型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能显著减弱气候政策所导致的经济波动和金融不稳定,提高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隐性金融干预与信贷配给区域分化——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干预产生的信贷配给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两个命题.运用2000~2005年的面板模型对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政府隐性干预和信贷配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中部地区,政府隐性金融干预下信贷配给表现为对私营和个体单位的贷款支持,对公有制经济单位的配给;在西部地区,政府隐性金融干预下信贷配给表现为对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贷款支持,对私营个体经济单位的配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