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系。本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致力于探求经济增长动因。库兹尼茨、索洛、丹尼森、乔根森等人用不同的生产函数对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大量定量分析,不约而同地证明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一、索洛模型的假设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索洛把生产函数写成一般形式: 式中,Y为产出,K为资本,L为劳动力,t表示时间(年)。在技术进步希克斯中性条件下,生产函数可改写为 A(t)表示t年广义技术进步水平。上式对时间t求导,经变形及离散化后可得索洛速度方程。令y=Y/Y,…  相似文献   

2.
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一、潜在GDP的测算方法 本文采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所用的方法,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作了一些变通。克莱因教授的方法如下,假定反映产出和投入之间关系的是生产函数: X=f(L,uK)(1)式中,X=实际产出(增加值),L=劳动力(就业),K=资本存量(固定资产存量),u=设备利用率。 L和uK是生产要素的实际投入,X是产出流量。对应于实际投入和实际产出流量之间的这个关系,可以把潜在产出与潜在投入联系起来。潜在投入用可用劳动力与全部资本存量来量度,即在式(1)中L(实际使…  相似文献   

3.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定量地分析资本、劳动及技术进步与铁路运能的增长的关系,确定一定数量投资与铁路运能增加之间的关系,定量地分析技术进步对铁路运能增长的贡献,这对于铁路投资、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一、铁路运输发展的定量分析及模型选择 铁路运输发展的定量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 1.劳动和劳动生产率法 假设铁路运输业的产出水平定义为劳动总数和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乘积,即 式中, 为t年的总产出, Lt为t年的劳动力总数; Gt=(/L)t为第t年劳动力与总产出的比例。对上式求全微分…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对就业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技术进步,在生产函数理论中表现为非因成本增加而对产出作出的贡献,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它不仅包括新的生产技术,还包括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企业(社会)组织形式,一般 情况下技术进步与新知识的发现紧密联系,这些新知识使得企业能够利用新的方法来组合一定数量的资源,以实现更大规模的产出,在很多情况下,技术进步和资本形成(投资)密切相关,技术进步通常要求投资于新的,更强劲有力的机器设备,但是也有并不要求采用新的或者更多的资本设备的情况,例如现代轮作和边耕技术就是在并不需要更多投资的情况下促进了产出的增加,如果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具体情况来看,体制的变化和管理概念的创新这一类的技术进步,对于促进产出增加似乎具有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有偏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人口红利消失引致。研究创新:基于多种要素替代关系、市场假设和技术进步率框架,对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进行全面再评估,通过打开技术进步率的“黑箱”进一步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价值:为有偏技术进步识别和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提供可靠框架。  相似文献   

6.
机械工业总量生产函数是指反映机械工业生产发展水平的工业总产值(或工业净产值)与劳动力、资本等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受所掌握的统计资料的限制,本文仅探讨原机械部系统以工业总产值反映的总量生产函数。一、函数形式采用目前国内外广为流行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即Y=AK~αL~β式中:Y为工业总产值;K为资本;K_1为固定资产原值;K_2为固定资产原值与定额流动资金之和;L为年末职工人数;A为技术水平,即除投入要素K和L以外其它各种因素对产出的综合效益系数,主要是指生产技术、管理、政策等;α、β分别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力产生弹性。  相似文献   

7.
一、宏观经济系统的总体模型 为使问题不复杂化,我们仅考察封闭的经济系统(即假设不存在对外贸易),但有关结论不难推广。该系统总体模型的建立通常基于以下的几个均衡条件和总生产函数。 1.产品市场均衡 当非意愿投资为零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Y与消费C(假定C为Y—T的函数,其中T为税收函数;为简化起见,让T=Y,为税率)、投资I(I为利率水平R和Y的函数)、政府购买G之间有如下关系: 2.货币市场均衡 当货币的实际需求量L(假设它为R和Y的函数)与货币的实际供给量M/P(M为货币的名义供给量,P为…  相似文献   

8.
生产投入可处置性测度理论及其非参数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分为产出不变条件下基于成本最小化目标的投入效率和投入不变条件下基于收益最大化目标的产出效率。一般意义上,投入资源配置效率的分解往往考虑规模经济性好坏的规模效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纯技术效率以及投入要素组合比例变动的投入组合效率。事实上,在配置生产资源时我们对投入要素的配置能力是有限的,常常会由于要素可处置性程度的限制而导致要素拥挤现象。本文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基本生产过程的描述模型 基本生产过程是将投入向量(M维非负生产要素投入)x=(x1,…,xN)R+N转化…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的测定方法——兼评Tinbergen测定法和Solow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inbergen 测定法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J.Tinbergen 教授是利用生产函数作为框架,配合时间系列资料以测定技术进步的最早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使用了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作为测定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他在其理论框架中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假定不存在非中性技术变动(当然这个假定并不恰当,特别是在技术决定的资本集约度变化较大及要素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就更不能作出这一假定),然后在这个假定下来测定 Hicks 中性技术进步。P.H.Douglas在提出其生产函数形式时(1928年),假设在所考虑的期间里技术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劳动生产率的增加是唯一地由资本代替劳动的结果。因此,劳动生产率与资本劳动投入数量比之间有下列关系:  相似文献   

10.
政府技术标准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国家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GB)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估计1979~1996年之间"投入"应用于经济活动的GB目录总量,从而度量GB的"产出",由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给出估计。在一个所谓的协整框架的基础上,发现劳动生产率、资本与劳动力投入比率以及内生性技术进步GB目录之间构成了一个具有统计显著性的惟一的协整向量。加入技术标准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技术进步因素后,从1979~1996年的"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经由"中性技术进步"逐步转向1990~2006年"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并且技术标准的产出弹性增长较大。这显示技术标准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在所有样本点上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评价单元的等效益面生产函数是这个单元的技术效率与前沿面生产函数之积。在这一定义之下,本文证明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变就是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相对垂直移动。由此,在假设规模效益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一个评价单元的经济增长量分解为三个要素的代数和。这三个要素分别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投入量增加的贡献。在此时间离散型分解式的基础上,根据这些要素的不同变化情况,进一步给出了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这种测算方法既可以评价各生产单元的单期技术进步贡献率,也可以测算它们在一个周期上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基于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上的关于经济增长的代数分解式与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定义均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将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看做可变参数,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改革开放后的三个跨时期为样本区间,建立了三个跨时期可变参数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结果表明要素产出弹性参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参数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而且生产技术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并且未来10年的变动趋势表明资本产出弹性趋向减小,而劳动产出弹性趋向增大。整体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近十几年来关于生产函数的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全面考虑各种投入要素——资本(K)、劳动力(L)、能源投入(E)和其他原材料投入(M)——对产出的影响。对真实生产函数 F=F(K,L,E,M) (1.1)的二阶近似在生产理论和生产函数的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生产函数F是F的二阶近似则必须在定义域的任何点满足:  相似文献   

14.
李志献 《企业导报》2013,(7):174-176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模型技术,在C-D生产函数和“索洛”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动态灰色GM(1,1)模型,对原始数据施以缓冲算子,用GM(1,1)模拟值建立灰色生产函数模型。此方法有效解决了测算期内非技术进步因素的不利影响。测量和分析了广西“七五”至“十一五”规划期间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并分时段分析了技术、资本、劳动三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进而为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广西经济增长中资本投入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达到49.29%,是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科技进步39.25%,劳动增长贡献率最低,仅有11.47%。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框架,根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7年的数据,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和R&D投资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健康投资对产出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估算了我国总量的生产函数以及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此外,本文还将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化,进一步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推导出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劳动力、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技术进步贡献度之和;索洛余值在数值上等于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度与偏向性技术进步贡献度之和,也等于资本生产增长率与劳动生产增长率的加权和,其权数分别为资本和劳动时变产出弹性。研究认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有利于促进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建立生产函数表达式的一种优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产函数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生产函数在确定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企业的效益、生产行为的有效性等微观及宏观经济分析中有重要应用。因此如何从已知的一组投入产出观测值,估计出生产函数(亦称前沿生产函数、边界生产函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一、现有研究的情况 目前对生产函数表达式的估计主要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参数方法是指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假设明确的生产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一组投入产出的观测数据,在满足某些约束下,利用数学规划或回归分析方法来确定表达式中的参数。 Aigner和 Chu…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框架下对中国1952—2014年研发(R&D)资本进行科学测算,在此基础上测度了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及隐性变量法进一步分析了考虑研发资本投入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表明:(1)1952年以来,中国当期新增R&D资产绝对额及相对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与美国相比,水平仍较低;(2)R&D资本投入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贡献达21.95%;(3)过去中国的R&D资本中硬技术比重较高,规则、标准方面的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即技术进步更多地为体现型技术进步;(4)考虑R&D资本投入后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经济增长贡献也呈相同趋势,且在近年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规模报酬可变还是规模报酬不变,分别定义了一般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和典型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由一般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离散型分解式可以测算一个生产单元的纯技术进步,以及纯技术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由典型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分解为典型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率之和。进而由具有明确几何意义的离散型分解式分别测算典型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与分解式的几何意义还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变最终是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共同推动的。  相似文献   

20.
物化性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化于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变量。本文对Solow的时期性增长模型进行了扩展,并据此分析了物化性技术进步在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中的作用。研究认为,要保持我国工业的持续性增长,必须改进资本投资结构,注重效率资本的积累,加大对物化有最新技术的设备投入,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率,也可以缓解资源供给限制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