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笔者下乡时听到一个较为普遍的反映,即要抓紧搞好村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认真思考一下,觉得颇有道理。村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那就是他们受组织纪律的制约和追究不象国家干部那样直接。长期以来,农村的一些村级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债权债务比较多,其中不少涉及到一些村干部。经过换届选举,有的村干部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落选了。但他们与村里在经济上仍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为村干部大多数都是"门口人",新上任的同志不会轻易去找这些"下台"干部算账,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村级账目不清和集体资产流失。因此,搞好村级离任干部的审计工  相似文献   

2.
干部下乡吃“派饭”的传统不能丢过去干部下乡工作,都到村民家里吃派饭,这不仅有利于干部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使干部更了解农民,关心农民疾苦,还能减少集体开支,减轻农民负担。近些年,许多地方干部下乡不再吃派饭。村里来了人,不是在饭店招待,就是安排到村里的饭...  相似文献   

3.
农村税费收缴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弊多利少最近,笔者下乡听到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反映:少数乡镇为解决农村税费收缴难题,采取税费收缴与村干部工资挂钩.个别地方还与村民组长工资挂钩,即村将农业税、乡统筹费和村提留的收缴按村干部分片包干到人,干部工资列在其中,收取到...  相似文献   

4.
农村财务实行“村有乡代管”,并由县经管站监督管理制度,是保证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减轻农民负担和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措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会碰到不少阻力,主要是乡村干部对“村有乡代管”认识不足,存在一些顾虑。来自村干部的顾虑有五个:一是村财务由乡里代管以后,担心乡政府随意平调各村里资金;二是担心上级拨给村里的专项经费被乡政府卡掉;三是村里要用钱时需到乡里支取,使用不方便;四是有些内部开支向乡里透了底,工作不便;五是被减下来的村财务人员如果安置不妥,会产生矛盾。乡干部则有以下三种情绪:一是…  相似文献   

5.
由于村级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卸任村干部往往仍然在村里有着重要影响。多年农村工作的实践也表明,卸任村干部作用发挥得好,可以帮助现任村干部成事,发挥得不好,也可以坏事。那么,如何管理好卸任干部,引导他们发挥好余热,是我们在建设新农村中需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首先,要用  相似文献   

6.
去年,笔者家乡出了一件怪事:年初县里给乡里下达了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的指标,到了年中,乡里敲锣打鼓到县里报喜:“一年指标半年完成”;年底乡里又向县里送上喜报:“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今年初,乡主要领导走马  相似文献   

7.
村级干部配备太多、队伍冗长,是农民负担顽症治理的一大障碍。笔者在农村调查中发现,某村1100人,共有村干部22人,加上16个民办教师,14个村民小组长,共52人,其中大部分的务工报酬每月达200元以上,最多的达400元左右。安排这么多的位子,村里就要付给报酬。1997年这个村的村提留按规定应该在9万元左右。然而为了这些多出的村干部的工资,这个村的村提留却达到了12.8万元。那么,造成村干部过多的原因何在呢?一位村支书无可奈何地说:"村里设这些干部大都是上边叫设的,诸如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要求设专干,不设你的分就少;计划生育要求设专干,没有专干属不规范管理,也得挨批评。同时,村干部的增多,在各方协调上也是很使人头痛的。"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时下,不少乡镇的村在兴修水利、征粮入库、计划生育、负担收交等工作中,实行村干部分片包组。从整体方面来考虑,有利于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让干部独当一面,也有利于对干部的锻炼。但是在工作中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弊病:有的干部分工包组里群众法律意识强,经济活跃,工作自然利于展开,有的分工包组底子差一些,务工外出多,导致水利建设脱节,农田抛荒等现象严重,分片干部难以妥善解决,这就会产生负面效应。更有一些村在群众负担及陈欠款上也由分片干部一包到底,开始部分干部尚能积极工作,时间一长,干部…  相似文献   

9.
农村“两工”(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历采是农民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了解,在农村信访案件中约有60%-70%涉及到“两工”问题。有的反映村干部依仗职权平时不出工,年底不掏钱;有的反映公开栏公开的用工数远远超过村里实际用工数,明显加重了农民负担;还有的反映村干部多收“两工”折款用于村里非正常  相似文献   

10.
村务公开虽然搞了近两年时间,但最近我们到农村检查工作时发现,有的村庄在“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管理和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意加大“两工”摊派数量,多余部分折款交村里作其它不合理开支;二是村干部不坚持原则,用“两工”拉关系走后门,随意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为自己办事的人记工;三是村干部已享受定额补贴,平时在村里执行公务仍然照常记工。这种滥用“两工”的现象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这些村庄尚未建立正规的“两工”核算专用账簿,让个别私心较重的村干部钻了空子;二是“两工”使用情况公开得不细,往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形象如何,是群众心目中的一面“镜子”。然而,笔者在下乡时,却发现村干部中存在“四怪”不良现象,令人担忧。 一怪:公私用钱靠借贷。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边远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起来越少,有的连买稿纸笔墨的钱都没有。一遇公事,干部们只得东挪西借,  相似文献   

12.
简讯     
简讯城郊乡狠刹“吃喝风”出新招1997年伊始,河南省项城市城郊乡党委政府对干部工作用餐作了明确的规定,实行凭票就餐制度:干部下乡工作期间,每天由乡里发给面值10元的用餐券,凭券到群众家中吃饭。饭前须在用餐券上写清用餐时间、用餐原因、用餐人及用餐地点,...  相似文献   

13.
破解难题     
农村税费征收,一直是困扰乡村干部的一道难题。然而在湖北省黄州市黄州区陶店乡却是另一番景象:2001年全乡税费征收任务346.54万元,到当年7月底止,已完成入库304.7万元,占全年的87.9%,位居全区乡镇办榜首。他们破解难题的方法是:一、征收方式:由村包收改从农户直接征收。过去村组干部兜底包收,虽然减少了乡干部和财政所人员的压力和麻烦,但也出现了两种弊端:一是乡里追村完成任务急的时候,村干部图简单、省事,借款为村民垫付,增加了利息和村里债务。二是挪用税费款时有发生。有的挪作他用,更有甚者将从…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近几年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发现,村组招待费支出过多过滥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村年均招待费支出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从招待地点上看,有在饭店招待的,有在村里招待的,也有在村组干部家里招待的;从招待费单据上看,名目繁多,有的注明招待事由,有的不注明,有的村干部签了字,有  相似文献   

15.
走在修文县扎佐镇的山间小道上,随时可以看到一支长长的队伍跟在一面红色的大旗后奔波于村村寨寨,进出于农户家中。扎佐镇的村民都知道,这是镇党委、政府组建的便民服务队到村里来了。撤区建镇以来,由于有的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群众到镇里办事很不方便,要么找不着人,要么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使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距离逐渐拉远了。通过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佐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群众的大事小事,都是党员、干部的事,只有变群众上门找服务为干部主动下去为群众服务,才能及时为群众解决急事难事,让群众得…  相似文献   

16.
正为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响应上级号召抽调机关干部进驻农村,帮助指导解决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中遇到的难题。这些驻村干部"住村"了没有?驻村后该干什么?干的效果怎样?所有这些问题值得思考。首先,要查清驻村干部"住村"的问题。有目共睹,有的驻村干部下乡后,只是蜻蜓点水,入村不"住村",与村干部打个照面就返城。对村里面的基本情况不了解,没在村里面住过,走马观花。老百姓连驻村干部是谁,哪个单位派来的都不  相似文献   

17.
日前,笔者在下乡工作中,正巧碰上某个村集体民主理财日。只见理财小组成员坐在会议室喝茶、聊天,而由理财小组长一人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盖章。闲谈中得知理财小组长竟是村支部委员。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笔者发现有的村由村干部近亲属担任理财小组成员,甚至由村主要干部或报账员保管民主理财监督章。  相似文献   

18.
正"给我们老百姓修的民生工程,眼瞅着质量有问题,却没有地方反映!"日前,笔者下乡调研时,一名村支部书记抱怨说,上级部门给村里投资兴建的污水处理工程,存在着设计不合乎农村实际和偷工减料现象,村干部和群众找到施工单位"理论"时,却被呵斥一顿。无奈之下,又找到乡镇和县里,却被告知项目来自上面,他们管不了。这种"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怪象,是当前管理体制机制中的一大弊病,而这种怪象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改革以后,土地承包到户,被农民选举出来的村干部也要种自己的地,所以专职的村干部几乎没有了。村干部成为农民,只是在上传下达、处理村里公共事务中拿一点误工补贴。村干部投入到村里公共事务的时间越来越多,村里的工作也越来越正规化。现在,他们做村干部成为主业,家庭经营反而成为副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处理村里的公共事务。在村里实施一些特殊政策的时候,村干部的工作任务就会更重。当村干部的主业不是家庭经营而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时候,一些村干部开始感觉报酬过低,不仅不能体现他们所付  相似文献   

20.
笔者到乡村,总听到有人抱怨:前些年村里冒出来的这个“家”那个“家”,现在不少“家”由盛变衰,有名无实了,到实地一看,果真如此;有的“家”关门闭户,有的“家”挪作他用,有的“家”甚至成了农舍。细细一算,农村建立的各种“家”真不少:如党员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还有电教播放站等,有的是一室一牌,自成一家,有的是一室数牌,一家多用。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过去在帮助农民学习政策、科技,开展文化、党员活动、村民议事等方面都起过积极的作用。群众称它是“求知之家”、“贴心之家”。然而好景不长,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