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宇 《时代金融》2014,(7Z):64-64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业的深度结合,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迎来了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在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公众筹融资等领域迅速成长并且极大地影响我国的经济活动。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信息的不透明致使互联网金融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加强风险法律规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业的深度结合,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迎来了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在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公众筹融资等领域迅速成长并且极大地影响我国的经济活动。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信息的不透明致使互联网金融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加强风险法律规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作为微型金融和小额信贷形式的新锐代表,网络借贷被视为实现普惠金融和金融公平价值的有力工具。网络借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兼具金融及互联网的相关特性,意味着网络借贷自始与风险相生相伴。由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动态博弈关系,需要准确定位监管层在网络借贷发展中的角色。良好的监管尺度需要兼顾“效率”与“安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总体上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与有效性。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当通过转变监管模式、完善法律体系、提升专业能力、健全征信体系来回应。  相似文献   

4.
《会计师》2016,(8)
近年来各大电商巨头跑马圈地,带动了与之匹配的物流、资金流的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仍旧带有浓厚金融特征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正确认识、甄别、合理利用网络借贷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银行家》2014,(12)
正作为民间借贷市场的新兴力量,网络借贷机构将中介平台转移到互联网之上,无论从借贷深度还是广度都极大推进了民间借贷的发展,同时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盈利模式。但依托互联网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的网络借贷本质上还是金融,它的发展离不开传统金融的支持和帮助。网络借贷为传统金融带来了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在二者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催生了全新的合作方式。本文中,我们试图探究传统商业银行与网络  相似文献   

6.
孟庆贺 《银行家》2014,(3):20-22
正P2P网络借贷的发展P2P网络借贷作为电子商务在金融领域的延伸,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P2P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正式的中文翻译为"人人贷"。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在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拿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互联网金融业务量的不断提升。但基于目前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在立法与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缺失。因此产生了监管滞后、监管真空、监管重叠的现象,进而加大了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如何有效规制互联网金融风险,并找寻新的发展途径,是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相关风险类型,并对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进而对规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8.
《时代金融》2019,(5):102-103
国内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宽广的发展空间,而P2P网络借贷又在互联网金融众多模式中独树一帜。P2P网络借贷具有互联网金融实效性、便捷性和普惠性等特点,对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小微金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今P2P网络借贷市场已被众多学者证明,其是一个复杂系统,而反应其市场价格的借贷利率也呈现出非线性特征,本文简要介绍了P2P网络借贷综合利率的研究现状以及其非线性特征,并据此做出了P2P网络借贷利率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网络借贷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下诞生的全新借贷模式,它以银行借贷现实条件为实现前提,借贷者与借款人可直接通过网络凭条在网络中进行线上交易,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本文基于这种借贷模式,深入探讨传统金融会计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所受影响,再以此总结互联网金融企业P2P网贷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政策层面的支持,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201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5家民营银行设立,其中浙江网商银行和前海微众银行以其互联网银行的创新模式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银行以网络技术与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线上开户,线上办理业务,不设立物理网点,也无须担保。无担保的互联网银行模式在推进普惠金融、挑战传统银行方面独具意义。对互联网银行的法律规制以金融业的信用风险和经济法的权力限制原则为理论基础,以现行法律法规与市场实践的冲突为现实基础,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目标,对互联网银行必须从市场准入制度、外部监管制度等多角度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也雨后春笋般的涌现,P2P网络借贷虽然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借助于互联网金融的大浪潮,近期发展态势却如火如荼。对于中国来说P2P网络借贷仍然是个新鲜的事物,在监管等各方面也有很多不足,其存在的风险不容小觑。通过介绍P2P平台网络借贷,让更多人了解他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其次对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风险加以分析,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最后针对以上风险本文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重视互联网的融资方式,通过P2P网络借贷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缓解融资难问题的模式,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型企业融资和P2P网络借贷的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进而为中小型企业通过P2P融资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互联网金融当前发展十分迅速,而作为互联网金融"始祖"的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却未尽人意,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P2P点对点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是指第三方平台(即网络借贷平台)收取一定手续费(或管理费),分别发布借款或贷款标,列出金额、利率、期限和用途等要素,由各方自行选择的投资行为。网络借贷平台线上交易模式即平台不介入交易过程,但不时地对项目真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因借贷门槛低、行业暴利、监管缺失等多个因素,校园网络借贷飞速发展.校园网络借贷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校园特殊风险事件,如“裸条借贷”风波、“网贷赌球欠债60万跳楼身亡”事件等.要解决此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应考虑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出台校园网络借贷监管法规,整顿校园网络借贷行业;各大高校在做好学校安保工作之余,应当加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教育,提倡理性消费;校园网络借贷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作为市场需求的创新回应,已成为互联网金融链条的重要一环,并且对第三方征信体系的健全具有极大的数据支撑价值。但大学生消费信贷业务的非理性增长容易引发过度消费负债,冲击现有金融监管秩序的稳定,并且在金融民主的推进中缺乏应有的主体尊重。社会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和政府监管的边界模糊更是为其发展蒙上阴影。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的法律规制应当针对市场、法律和制度风险,立足于金融教育、社会责任和征信体系完善的法律引导,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模式与金融的融合。近年来我国的P2P网络借贷规模扩张迅速,但与国外网络信贷行业相比,发展模式出现了异化,累积了一定的风险。监管介入将对网络借贷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对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所谓“P2P”(Peer—to-peer或person--to--person)借贷,是。指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作为金融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P2P”网络融资平台为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小额融资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渠道。近年来其在中国“野蛮生长”,业务经营亟待监管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互联网金融业务量在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但在当前金融体制下,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及立法方面还存在缺失,出现了监管重叠、真空及滞后等现象,导致互联网金融存在安全风险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当前发展形势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网络借贷服务市场出清速度正不断加快。以“小额”、“分散”和“期限 短”为特征,以服务普惠金融为起点的网络借贷行业,在多因素共振下正面临深度转型。从实 践层面看,我国网络借贷行业面临的“信息中介”定位不清、大数据信用风险管理落地难以及 对投资者不设门槛等三大问题,不仅增加投资者自身面临的信用风险,也对行业稳健发展造成 巨大冲击。建议优化网络借贷平台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网络借贷平台退出机制、设定投资者 准入门槛、推广互联网大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同时进一步提升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土壤里发芽,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惊人发展,但它面对着巨大的非法集资触刑风险。本文以一种实证的视角,系统梳理了互联网金融三种典型业态实践中所面临的非法集资风险,进而深度分析现行非法集资刑法规制存在的金融垄断的刑法立场与互联网金融创新相悖、过大的罪名口径抑制了有益的金融创新和过重的刑法量刑不足以满足投资者保护的公共利益等三重困境。针对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规制出现的种种尴尬,本文提出以博弈论为视角转变刑法规制思维、建立"行政法缓冲带"、调整罪名口径、基于信息不对称进行责任分配和以投资者保障为导向进行量刑选择等多条刑法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