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广大股民望眼欲穿的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证券民事赔偿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一条缝。近几年来,我国股市“造假”欺诈股民之风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损害了广大股民的合法权益,挫伤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1998年,“红光事件”中的几十位股民向造假者讨说法,不料被法院裁定为“不予受理”。2001年,“银广厦事件”中的受害股民又拿起了法律武器,将“银广厦”告上法庭,但正当有关法院准备正式受理时,最高人民法院却向全国各级法院下  相似文献   

2.
在银广夏严重造假行为被中国证监会查实后,中国证券市场拉开了证券犯罪的民事赔偿序幕.①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证券市场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说明证券市场的进步.在这个事件中,不仅债权人纷纷寻求法律救济,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也显著增强,而且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也已不再游离于法院职权范围之外,这较之1998年红光股东诉红光虚假上市要求民事赔偿被法院裁定驳回起诉而言,是证券史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一直进展缓慢。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这是继2002年1月15日下发《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后,对该类案件的受理程序和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的全面具体的司法解释,市场期待已久。  相似文献   

4.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宣布,开始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这是我国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的重大突破,意味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欺诈行为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障碍逐渐扫清 200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对证券市场上发生的因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侵权行为而引起的民事赔偿纠纷案件曾下发了“暂  相似文献   

5.
2003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该《解释》明确了股民如果遇到做出虚假陈述的证券公司可以通过法院向其提出索赔,并且规定了很多对股民有利的具体条款;前置程序有所扩大,也就是说,股民起诉虚假证券公司的范围变大了。至今,该《解释》实施已整整一年,但是,受到证券公司虚假陈述侵害而提出索赔的股民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6.
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1月15日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对投资权益的保护开始从政策层面转化为务实的具体操作。然而,《通知》的发布虽然为我国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对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月9日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继2002年1月15日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后,最高法院公布的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第一个系统性司法解释。《规定》有以下几个新突破。第一,明确了可能的被告。与《证券法》相比,《规定》对作为虚假陈述行为人的被告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将证券市场中的以下可能造假者基本一网打尽:发起人、控股股东等实际控制人;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证券…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刊》2001,(5):28-31
案情介绍 1998年12月14日,投资人姜顺珍对国泰证券有限公司、何行毅等人在红光公司上市及上市后进行了虚假陈述,其依赖该虚假陈述对成都红光公司作出了错误投资决定为由,将上述被告起诉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原告姜顺珍诉称,从红光公司1997年6月6日上市后,于1997年6月10日至1998年6月5日分6次买进红光股票180股,实付金额15744.66元.由于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编造虚假利润,少报亏损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造成股价下跌,致使原告将股票尽数卖出,实收金额12608.16元,与实付金额相比,损失3136.5元.  相似文献   

9.
就在杭萧钢构案的三名被告人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际,杭萧钢构公司又面临巨额民事索赔。截至年前,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51起股民状告这家公司虚假证券信息纠纷案件,股民索赔的总金额高达269万元。  相似文献   

10.
近日,杭萧钢构再次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是因为12月初其内幕交易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提起公诉;另一方面,则是其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陷入困境。如何更好地维护股民特别是中小股民的利益成为需要更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福 《资本市场》1998,(6):6-11
<正> 红光褪色激起股市几重浪在中国诸多上市公司中,尚无一家像“红光实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之中,经历了如此之大的起伏跌宕。1997年5月21日,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股书概要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主要证券媒体上披露。5月22日,一些诸如《大西南泛出熠熠的红光》、《大西南将崛起  相似文献   

12.
王天敏 《经济师》2003,(11):118-118,144
20 0 3年 1月 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公布 ,是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机制发育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的正式启动 ,但还存在一些有待于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周兢 《经济论坛》2006,(7):129-130
近期,掌握微软核心技术机密的李开复博士突然跳槽到Google,微软因此起诉,指控李开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再次引发了业界对经理人职业道德及“竞业禁止”规则的讨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竞业禁止协议在我国日益受到关注,相关案例和纠纷呈上升趋势。2000年12月27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上海大和衡器有限公司诉陈穹案做出一审判决,否定了该案中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2002年6月北京市二中院审结我国加入W TO后北京审理的首例竞业禁止案件,跳槽副总裁被判决赔偿6.5万元,尽管法院做出判决的依据是公司法有关“竞业禁止”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王小钢 《环境经济》2013,(10):19-21
"原告资格递减"的立法现象和司法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逐步拓展"诉诸正义的机会"的法律发展趋势。2013年6月21日,海口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中华环保联合会针对海南罗牛山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和海南天工生物工程公司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然而,海口中级人民法院在8月初又做出了一份驳回起诉的民事裁定书。这份裁定书给出的理由是,"鉴于目前的法律尚未对中华环保联合会作为民事诉讼的起诉主体资格作出明确规定,故  相似文献   

15.
近 年来 ,中国股市接连爆出造假大案 ,从琼民源、东方锅炉、蓝田股份 ,到不久前的亿安科技、银广夏 ,其数量之多 ,数额之巨 ,影响之广 ,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为了打击造假行为 ,维护广大股民的利益 ,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必不可少。而我国《证券法》中规定了大量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对民事责任仅有原则性规定。民事责任的缺位影响了我国的司法实践 ,2 0 0 1年 9月 2 1日最高人民法院因此作出《关于涉证券民事赔偿案件暂不受理的通知》。尽管 2 0 0 2年 1月 15日再次作出《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仍急待完善。一、证券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一 )证券民事责任的性质大陆法系将证券民事责任的性质归为缔约过失责任 ,认为证券交易大多表现为证券买卖合同。在该合同订立过程中 ,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过失导致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 ,使他方当事人受到损害或因一方当事人的过失直接导致对方当事人的损失 ,应当对此承担民事责任。英美法系对于证券市场中违法行为的普通法救济途径之一是合同法。这些学者认为 ,合同法成为证券民事责任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16.
管旦阳  许含玲 《经济论坛》2004,(12):103-104
董事责任保险(Directors'andOfficers'LiabilityInsurance,简称D&OInsurance),是指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在行使职权时因过失行为而被请求承担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负责赔偿该董事进行责任抗辩所支出的有关法律费用并代为偿付其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保险。该险最早源于美国,我国在2002年1月,由平安保险首次在业内推出该险种,引起广泛的关注。一、我国施行D&O险的法律背景思考D&O险在我国被列入财产险的职业责任保险类,是将职业行为所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因此,D&O险存在的前提是受害者,包括公司或者第三人对D&O提起…  相似文献   

17.
人物     
《资本市场》2006,(9):19-19
<正>顾雏军被正式起诉7月刚刚被证监会处以“极刑”(永久性市场禁入)的顾雏军,很快将迎来自己的牢狱之灾。据《上海证券报》消息,顾雏军已于近日被广东省佛山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涉嫌罪名共4项:虚假出资罪、虚假财务报表罪、挪用资产罪、职务侵占罪。“下一步就是开庭审理了,从上述罪名来看,判处10~15年都是可能的。”“科龙,德勤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全国律师维权团”召集人宋一欣律师8月15日表示。  相似文献   

18.
海阳 《经济纵横》2004,(3):26-26
敢于冒险,敢于把自己逼进死胡同,绝处杀出一条血路,被大家称为“女拼命三郎”的长春市红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43岁的孙庚杰几次把自己推向了一个接一个的“绝地”。  相似文献   

19.
一、惩罚性赔偿简述 惩罚性赔偿叉被称为“示范性赔偿”或者“报复性赔偿”,“就是行为人恶意实施该行为,或对行为有重大过失时,以对行为人实施惩罚和追求一般抑制效果为目的,法院在判令行为人支付通常赔偿金的同时,还可以判令行为人支付高于受害人实际损失的赔偿金。”我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所确立的双倍赔偿原则为标志的。该制度主要在美国法中采用,但是其影响力已超越国界而在全世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一般认为在民事赔偿责任是补偿性的而非惩罚性的,惩罚是公权力行为,其行为的实行者和惩罚性赔偿的利益均归于同一主体,而民事主体地位平等.任何人无权对他人实施惩罚,而只能就实际损害向他人提出补偿请求。但是补偿性原则对于防范恶意的民事活动却力不从心。而恶意的民事行为不仅侵害了个人利益,也破坏了社会赖以生存的交易秩序。为了减少纠纷和损害的发生.民事责任领域出现了具有制裁和预防功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现行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拴林 《经济论坛》2005,(14):118-119
200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经历了两年的市场考验后,其在显示了明智的前瞻性的同时也不免暴露出了一些缺陷,笔者尝试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就此等缺陷略抒管见,并提出一些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