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大力发展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就是现阶段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此必须首先调动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如何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加速农业发展步伐,理直气壮地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千方百计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必须充分认识使农民富裕起来的重大意义首先应该解决应不应该富、能不能尽快富的认识问题。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农民占我国人口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十分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三农”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并从现实国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农村的现状,深刻阐述农村改革的伟大意义和农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农村改革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提出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等。江泽民同志以邓小…  相似文献   

4.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在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大发展。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总结了过去农村改革20年的基本经验,认识到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调动农民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推进改革的伟大事业。为此,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改正,把农村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非农产业发展迟缓以及“短缺经济”的传统思想和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苏南农民收入增幅逐年减缓。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农村市场的开拓,内需的扩大,而且从长远看,还可能影响农产品的供给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增收亟需有新突破,从苏南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完善并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上下功夫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都是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改革,成功地运用了家庭联产承包制这强有力的政策杠杆,撬动了在“一大二公”体制下沉睡的农民,使长期蕴藏在广大农民中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快进发出来,从而获得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但是,随着农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改革的深层推进,单一的联产承包制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趋于弱化,从而使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又一次处于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如何走出徘徊,并使农村经济和农业再上新台阶?关键的问题仍然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本文试用现代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和方法,对调动农民积极性问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根本措施。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由产品型向市场型转变。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重塑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续多年取得大丰收,农民在"交够国家集体的、留足自己的"同时,也把部分农产品投放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农业仍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初级阶段,农业作为一个产业与市场衔接的紧密程度还很不够。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必…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振兴农村经济,使八亿农民富裕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问题是农民经营单一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也难以致富。只有在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才能使农村经济尽快地全面振兴。为此,国家的“七五”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和主要方针中指出:  相似文献   

9.
<正>小平同志在1990年2月与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农业两个飞跃的论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深刻认识和领会这两个飞跃论述的精神实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新飞跃的前夜 (一)农业的第一个飞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彻底冲破人民公社的束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从 1978年到 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72%,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连续六年大幅度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达到16%,成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这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农业的第一个飞跃”。 (二)在传统农业格局下,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受到了新的束缚。农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实际需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中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农村地区出现了社会安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是近几年来,我省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不利的局面,农村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农民收入出现持续滑坡。农村劳动力(尤其有知识、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大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农业和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两年来,我们审时度势,针对农产品买方市场形成、农民增产难增收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施三·三工程,即增强三个意识,突出三个重点,把握三个关键,加大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力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998年,我县农业经济虽受6次较大规模自然灾害和市场普遍疲软的双重夹击,仍实现稳定增收,农村经济总收入达 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农民年人均纯收人2650元,增长6%。 增强三个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随着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的实行,特别是连续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生产有了大幅度增长。形势十分喜人。这个好势头来得很猛,我们过去在流通分配各个环节上的许多政策规定都与之不相适应,产生了越来越突出的矛盾。近年来虽经一再调整改革,流通与生产的矛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但从当前农村的现实情况看,“买难卖难”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不仅挫伤农民已经调动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而且也影响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破坏农村已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迅速在全党全国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确保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力发展农业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不仅是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的紧迫任务,而且是确保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斌 《经济论坛》1999,(13):39-3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这一基本要求来看,实现农民增收,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安徽省近三年的试点,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规范了税费的征管,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农村税费改革仍是初步的,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按照“巩固、规范、完善、配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把减轻农民的负担作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村级工作是所有农村工作的基础,抓好村级工作,关键是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新形势下,须善抢机遇,勇于创新,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全面进步。 一、不断深化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发展第一要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并明确提出了“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的要求。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就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  相似文献   

18.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农业尽快搞上去,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首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我们虽然搞了三十年的农业,至今仍然没有摆脱八亿农民搞饭吃的被动落后局面。之所以如此,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也应该从我国农业集体所有制形式,特别是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上来认识问题,也就是“政社合一”这种体制是否适应经济基础,是否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正确总结我国在农业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所有制形式都是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9.
正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兆生 《经济论坛》2003,(15):23-23
党的十六大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深入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确立正确的调整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方面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结构调整必须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既是我们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初衷和最终归宿,同时也是判断结构调整成功与否的标准。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调整结构要实现…  相似文献   

20.
推进福建农业标准化的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紧迫任务。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进而推动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小康,要求我们把农业标准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