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提出兰州市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了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的持续性及其系统的协调状况,并据此对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3,(7):312-314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城市居住小区是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基本载体,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徐州市为例,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内容和内涵,建立徐州市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两方面考虑,列出5个准则,20个因素作为调查和评价的因子,用社会调查统计法对城区内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结论徐州市区人居环境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最后提出各居住地域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开展的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进行了回顾,提出对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进行定级的思想:将人居环境进行评级,体现人居环境空间差异,让人居环境级别落实到具体的街道和小区,从基层做好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对人居环境定级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城市人居环境定级原则,然后根据城市特点建立城市人居环境定级指标体系及权重.在此基础上,经过因素分值计算、定级单元划分、单元因素分值及其总分值计算对人居环境进行初步定级.最后通过意见征询和实地校核,确定最终定级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对我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与人居环境有关的18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现状及其地区差异.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偏低,各城市之间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差别较大,其中大城市好于小城市,东部地区城市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城市,江苏省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总体水平最高,云南省最低.但是并不是城市越大其人居环境建设水平越高,也不是东部地区的所有城市都好于西部地区的城市,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并不是由一两个因素决定,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厦门市委常委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精神,和市委书记何立峰在市委常委会上《坚决贯彻卢展工书记讲话精神,有决心有信心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讲话精神,要把厦门建设成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的城市人居环境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本文以临沂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从2010到2020年相关数据,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结果表明,临沂市人居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波动改善,人口环境变化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生态人居建设的内涵社会经济总量的提高往往伴随着生态的恶化,当社会发展以后,回过头来治理环境的时候,则代价巨大。因此,生态建设就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倩 《国土经济》2011,(2):66-67
城市作为现代人口大量聚集的居民点,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社区作为承载城市居民居住、生活功能的主要场所,其人居环境对居民的生活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居环境分为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大系统。该文选取在北京传统城市社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海淀区东王庄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与新兴社区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建筑理论的相关知识,以人居环境的自然系统、居住系统为切入角度,探索其在城市社区设计活动方面的可取之处,并发现其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突出城市宜居性,构建了包含绿化覆盖率、人均在职工资、人均道路面积、可吸入颗粒PM10等反映经济、居住条件、自然生态等五大方面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35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现状与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人居环境的研究已经由以往宏观层面指标体系的构建、选取一定的方法来进行评价,转向了关注城市的交通、职住分离、交通通勤等微观视角的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地系统综述了人居环境研究的主流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结构方法模型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GIS分析法等。人居环境的评价是不断发展的,其理论内涵也会不断地延伸、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也会随着时间和研究地域单元的不同而变化。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建立研究所需的大数据库,加强跨学科的融合与渗透,对人居环境的微观视角深入研究,探究不同类型区域人居环境的演变规律是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现状,认为绿地系统体系的分类具有区域一体化、层次体系化、要素多元化的特征,应采用系统的、分层次的分类方法,以绿地的主要功能作为分类的根本依据,并与现行的国家相关政策标准相衔接,从区域层面、整体层面研究确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居环境绿地分类体系,使其涵盖城镇集聚区、市(县)域、城市、村镇等四个层次,体现人居环境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进而对城镇集聚区域、市域及县域绿地分类、城市绿地分类、人居环境村镇绿地分类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目前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见解。文章主要在界定城乡统筹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无锡统筹发展的成果及今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不同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在天津市生态足迹研究中,计算得知全市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为2.12公顷/人和0.33公顷/人,生态赤字高达1.79公顷/人,因此在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提出了相应的能源和生物资源高效利用措施;在石家庄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评价了其2001年~2005年的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在2001年处于病态,在后4年内处于亚健康状态。规划中提出了使生态系统向着健康有利方向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进行社会评价的必要性,继而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社会评价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社会评价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与城市设计学科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学科研究进程的分析,提出随着城市旅游的出现,现代城市设计与旅游学科的结合,必将丰富和拓展城市设计学科的内涵,是城市设计理论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地区山地人居环境在长期的适应性"生长"过程中,受自然廊道和人文廊道的影响较大,通过对滇西北地区独特区位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山地环境中自然廊道和人文廊道对山地人居格局及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了目前滇西北山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希望为其快速脱贫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常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常州市城市贫困阶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群体特征及其社会救助状况;讨论了社会救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域城市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城市生态学原理,从生产位、生活位、环境位构建综合衡量城市生态适宜度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方法,以各省的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分析样本,综合评价生态适宜度水平.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市生态适宜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城市生态适宜度大致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南方高、北方低的格局.这既与区域自然生态条件有关,也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创意经济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宏 《城市问题》2007,(8):90-94,100
从城市经济形态演进的视角,论述了创意经济的内涵,认为创意经济是符合城市经济形态演进内在规律的高级形态;分析了创意经济在空间资源、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创意人才、资源环境等方面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提出了现代城市发展创意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基于城市景观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霞 《城市问题》2005,(1):21-24
不论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在城市建设者的实践中,城市景观都是以单纯的视觉效果出现.从文化及文化的载体--人的角度出发,以上海多伦路为例分析了城市景观演变过程,探讨了城市景观在人们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代,理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