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性别语言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以及人们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人是语言的载体。语言之中及背后蕴藏着深刻而复杂的两性意识。性别语言是两性对社会、文化、历史等诸方面认识在语言上的反映,也是社会、文化、历史等对男女两性语言的规范与限制。本文对性别语言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萌"系语是当下一种常见的社会语言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社会的文化心理。厘清"萌"系语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拟总结出"萌"系语的类型、"萌"系语的语义特征和词义衍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探讨"萌"系语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英汉“狗”词语语义对应存在词义空缺和词义冲突的异质点,东西方各自的视点、宗教信仰的差异、历史典故的不同、尤其是文化与语言进化的特殊性是其原因。而英汉“狗”词语语义对应存在的基本对应和词义平行的共同点则有:事物的共同特性、文化与语言本身及其进化的共性、文化与语言的超地域性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文化是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性别歧视是社会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所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偏见,是一种偏离客观事实、歪曲了的社会态度,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性别歧视随主流思想隐含在社会文化中,它反映到语言上就是性别歧视语。英语语言中普遍存在着对女性的贬低和歧视现象,从语言这个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其文化,透视其女性性别歧视,加深对女性地位及生存状态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主要表现有:职业名称男性化、歧视性的女性称谓和男、女词汇表达上的差异。性别词汇语义扩大或缩小以及搭配意义的变化是其产生的主要在原因;应采用中性词汇、去前缀和后缀、委婉语等方式取代性别歧视性的词汇。  相似文献   

6.
关于性别研究和女性地位,在西方科学界有两大流派出现了争论。一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上的生物决定论,认为性别角色是先天的,把性的自然差别归结为女性处于依附地位的原因,其根本是维护男权至上。一是建立在社会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决定论,提出性别角色并非生理决定,是文化建构而成,女性受压迫是父权制文化监制的产物。在性别角色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生物决定论还是文化决定论都有失偏颇。因为性别角色的形成是多元化的因素交互而成的。既有生理的、心理的原因,还受到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语言构成的三要素中,语义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内涵最为深厚和广泛。语义的分类细度在语言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从不同的划分方面来进行多元性地阐释。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文化语义学(culturalsemantics)是通过研究一种语言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从而来揭示出文化与语义的作用规律。因此本文将设定在文化语义学的角度,从文化的习俗、社会阶层和经济形态、价值观以及认知方式这四个因素入手,同时结合一定的有代表性的文化语义实例来阐述文化对语义分类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存在已久,性别语言差异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语言性别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日渐突出。本文分析了这一语言现象的原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共性和不同文化中的一些具体表现,以及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性别差异研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研究课题,然而片面关注性别差异的研究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造成一种性别刻板印象。应该从新的视角把性别这个变量放置到更大的语境中去全面客观地发掘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不仅要关心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且应该关注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的共性。  相似文献   

10.
性别和杜会性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后者则发展于后天的社会生活.社会性别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存在决定了两性使用语言时存在差异.本文着重阐述社会性别的发展,及其在语言性别差异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