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信息搜寻方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作用,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客观上能够对违法行为产生震慑,但同时也有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权。当隐私遭遇人肉搜索时,首先应当明确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及其运作方式,方能给予人肉搜索恰如其分的法律定位。宪政实践表明,运用宪法解释方法能使隐私权和言论自由均能够得到充分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言论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佳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249-250
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任何人都有机会发表言论。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言论自由在更宽广的领域得到实现。所谓网络言论自由权,其实就是言论自由权在网络上的自然延伸。其核心依然是人人都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只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其表现形式区别于现实社会。通过对传统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网络言论自由的特殊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曾佳 《中国商办工业》2009,(18):249-250
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任何人都有机会发表言论。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言论自由在更宽广的领域得到实现。所谓网络言论自由权,其实就是言论自由权在网络上的自然延伸。其核心依然是人人都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只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其表现形式区别于现实社会。通过对传统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网络言论自由的特殊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商》2015,(7)
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言论自由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民主和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和其他法律权利一样,权利行使不是无边无际的,言论自由也受法律的规制。伊力哈木案的判决给我们提供了探讨言论自由的规制问题的一个标本,有助于我们厘清言论自由的真正含义,更好地行使言论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5.
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提出了对言论自由以及出版自由等思想市场活动的保护,然而为维护言论自由而提出和发展的"思想市场"理论,构成了反驳政府干预思想市场的有力论据。科斯与波斯纳等学者认为思想市场同样需要政府规制,形成了反对思想市场理论的"市场失灵"理论。通过对比两种理论,对待商品市场与思想市场的规制,政府需同等对待;对思想市场内部的规制,则需要依具体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6.
在今日的西方社会。物美价廉的电脑与高速信息网络的结合使一般平民可以在全球范围发送、接收和处理文字、数据、图表和音像。这种空前的力量触发了种种富有争议性的社会和法律问题,涉及如何正确地界定言论自由、给知识产权适当保护以及对个人隐私范围作出确切的限定。这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自由言论信息时代最棘手的问题是宪法应否给予电脑通讯以广泛的言论自由保障。一些美国专家认为.印刷品得到了最牢靠的宪法保障,出版商、作者及售书商有权传播几乎任何印刷品,而无须担心政府的干涉式缉捕。但另一方面.电台和电视台的管制则复杂得多.许可证持有者必须要照顾公众利益,而象电话公司这种的"公  相似文献   

7.
中国宪法文本上的“财政”概念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立宪是现代国家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财政立宪离不开宪法文本,宪法文本立足于宪法规范。宪法概念就是宪法规范。"财政"概念群作为宪法文本中的规范群之一,不仅具有规范性的特征,而且具有整合性的优势。它包括规范整合、价值整合、秩序整合与社会整合等四个方面,其中社会整合是基础和核心。中国宪法文本上的"财政"概念群对现实社会的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社会的解读,二是对现实社会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吴玉环 《消费导刊》2014,(7):213-213
国家针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制定法律,目的在于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纳入一种规范体系的程序中,进而维护自己的统治。但目前,国内在新闻事业领域的立法还不健全。尽管在现行《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这其中也只明确提出了公民有言论自由权,更多的时候新闻自由被认为是言论自由的衍生权利。同时,在国内现行的部门法中,也没有专门针对新闻领域制定的法律,使得国内现在的新闻事业缺乏一种强有力的管理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商》2015,(34)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公民自由表达言论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但是任何自由都是有条件的,所以在对网络言论自由规范管理方面应当注意把握住必要的限度,以免造成网络空间言论自由过度化所带来的危害。本文第一部分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了简介。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外在网络言论自由方面规范化的现状,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国目前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管理方面我国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我国网络言论自由规范化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伟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212-213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搜索信息的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但其不恰当的使用也会导致隐私侵权和网络暴力的产生,由此而引发出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也暴露出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薄弱之处。基于人肉搜索的原因,折射出的法律问题分析,对如何给予"人肉搜索"合适的制度框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田少婕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234-235
我国对人权概念在政治法律地位予以确认,经历了一个从讳言人权到党和政府文件予以确认、再到写入国家宪法的发展过程。人权概念写入宪法是党和国家对人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法治型政府建设题中之义。人权制度发展,体现了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的变化和对"权利制约权力"思想的认识转变,对我国法治型政府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亚男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294-295
近年来,公众舆论在维护个体权利,揭露事实真相,表达民情民意,监督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出现了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等负面影响。舆论监督是公众表达自由的宪法权利,而审判权独立也同样在宪法中予以规定。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在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上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两者却存在着张性。司法独立让位于舆论审判并非常态,应当加快相关司法制度的建设和舆论媒体监督的立法。  相似文献   

13.
宪政国家的建立首先需要形成科学的宪法理念,我国在寻求建立宪政国家的过程中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前的宪法理念与立宪主义的宪法理念存在冲突;改革开放后逐步树立了科学的宪法理念,这表现在保障人权理念,法治理念,根本法理念,权力制约的民主理念,社会公平理念,宪法程序保障理念等方面。这种科学的宪法理念为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众舆论在维护个体权利,揭露事实真相,表达民情民意,监督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出现了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等负面影响。舆论监督是公众表达自由的宪法权利,而审判权独立也同样在宪法中予以规定。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在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上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两者却存在着张性。司法独立让住于舆论审判并非常态,应当加快相关司法制度的建设和舆论媒体监督的立法。  相似文献   

15.
杨昀 《商》2015,(3):210+200
言论自由作为宪法中的规定,同时发挥着人权的保障作用,有其特殊性、广泛性。任何人绝不拥有绝对意义上的无限制地言论自由。国家在保障言论自由这项基本人权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规制,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网络屏蔽。本人旨在探讨言论自由的法律属性与边界,从其与刑法、诉讼法、行政法、民法、侵权责任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基本法的关系中,探讨出如何才是最为合适的网络屏蔽手段,从而进一步切实规范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6.
迁徙自由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宪政制度,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对人权的保障是宪法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加强对基本人权的保障是现代宪法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4)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共同认可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也是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衡量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一个价值标准。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从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商》2016,(3):241-242
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占有根本性的地位,同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法治传统的缺失、公民权利意识的淡薄,宪法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同时宪法的作用和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制掣了我国宪政建设和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如何让宪法真正成为"权利保障法"从而树立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这对于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来说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问题。从宪法的效力以及宪法对市民生活的影响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宪法的效力及其对私法的影响这一问题,对于突破当前中国宪法和宪政发展的桎梏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马梦璐 《商》2015,(3):108
和大多数人一样,笔者之前对于美国的了解主要限于新闻报道和美剧,感觉中美两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差异还是挺大的,但是具体原因却并未深究过。通过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四本书,笔者对美国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林达夫妇通过一系列故事以写信的方式将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使读者有如亲临现场。一、内容总结与概述《历史深处的忧虑》一书主要是向读者们介绍美国人在《美国宪法修正案》保护下所拥有的几项基本人权如言论自由、持枪自由、沉默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国家法律建设基础的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的同时,也是国家政治权利义务的来源,决定了宪法责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宪法责任制度的建设落后。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公众对于国际形势和其他国家的形势了解的情况较以往更为迅速。在信息接受不均衡的条件下,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完善宪法责任制度都是不利的,正确认识到宪法责任的政治性十指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