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慧 《时代经贸》2011,(22):108-108
在会计领域常常能听到一句话“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难分难解的关系,它们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是企业实施内拉过程中一直探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比较分析,说明现阶段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缺陷,从而提出通过风险承担能力分析可以更好的解决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时代经贸》2010,(3):34-38
2009年,经济危机的惊涛骇浪席卷了世界,从风浪来袭时的慌乱中率先走出的中国为世界经济走现低谷注入了强大动力,而在这一年里,发生在经济领域的每一件事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每一人物,都已在中国摆脱危机的征途中留下了烙印。在这个各种颁奖典礼充斥的年终岁末,“金融界年度财经颁奖盛典”与广大读者一同分享2009年中国经济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3.
《时代经贸》2010,(2):34-38
2009年,经济危机的惊涛骇浪席卷了世界,从风浪来袭时的慌乱中率先走出的中国为世界经济走现低谷注入了强大动力,而在这一年里,发生在经济领域的每一件事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每一人物,都已在中国摆脱危机的征途中留下了烙印。在这个各种颁奖典礼充斥的年终岁末,“金融界年度财经颁奖盛典”与广大读者一同分享2009年中国经济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4.
余游 《经贸实践》2010,(2):16-17
跌宕起伏的2009年,中国经济值得总结的有很多,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0年的中国经济看点值得期待。如果我们将2009年救急式的“一揽子计划”视为“西医”疗法的话,那么在新的一年,中国经济政策将更加注重对经济的“中医”调养疗法。  相似文献   

5.
《商周刊》2012,(19):8-8
有一种经济刺激叫iPhone5 为了刺激再现疲态的经济,美国政府、国会和美联储都烦恼不已。白宫和国会忙着讨论如何避免“财政悬崖”风险,不过,在摩根大通美国首席经济学家费罗利看来,这一切部不如苹果iPhone5来得直接、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来,中国是个大国,大国经得起折腾。“后奥运经济风险”对中国经济、甚至对北京经济都构不成严重影响。奥运会即使不赚一分钱,也是好买卖。  相似文献   

7.
张茉楠 《商周刊》2013,(9):21-21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世界经济总体而言依然欲振乏力,由于缺乏经济“领头羊”,世界经济很可能再次面临失速的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世界经济总体而言依然欲振乏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年会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全球经济描述为“三速复苏”,然而我们的预测却不乐观,由于缺乏经济“领头羊”,世界经济很可能再次面临失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刘凤元 《经济论坛》2006,(15):84-86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暴露在外汇风险之下。企业国际化的结果使现金的收支可能包含许多不同币种,因而产生了所谓的“汇兑风险”,增加了财务风险,有效规避“汇兑风险”就成了企业的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9.
《经济视角》2008,(1):1-3
对中国经济而言,2007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依然存在,结构性价格增幅持续走高,资本流动性过剩势头较猛,国民经济运行中积聚着一定风险。面对这些问题和风险,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力求使中国经济的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的轨迹前行。  相似文献   

10.
杨帆 《经济论坛》1998,(2):8-10
1998:中国经济十大热点问题杨帆主持人的话: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风险和大量新矛盾、新问题,需要我们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和“双百”方针,大胆实践,大胆探索,不断思考,总结提高。经...  相似文献   

11.
张茉楠 《商周刊》2011,(25):23-23
中国经济无近虑有远忧,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效应”正开始逐步凸显,中国必须有能够承受增速放缓的心态和适应性,如果中国经济还在单纯为保增长而不计代价,并延误了经济转型的时机,那才是中国最大的风险成本。  相似文献   

12.
在近日举行的“2011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演讲时表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生存发展的基础,过度发展虚拟经济潜在风险很大。  相似文献   

13.
时光如梭,可有时也会“定格”;有些事情,就算有思想准备,一旦发生还是会慌乱。2007年8月9日午,我得知赵靖先生前一天逝世的噩耗,那情景仿佛永成定格。悲痛中的我竟然有点恍惚,略事镇定后给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写了一封唁函: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宏观形势及几个重点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连续两年8%以上的高增长后,2004年宏观经济增长形势变得较为微妙,“过热论”、“不热论”以及“局部过热论”不断地发生碰撞,莫衷一是。但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两点认识是相对明确或已经形成共识的,一是中国经济自2002年中期以后进入到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二是局部的投资过热潜伏着较大的宏观经济风险,特别是可能造成今后几年部分行业生产过剩的巨大压力,并很可能再次重演“通货紧缩”现象。  相似文献   

15.
卢甲甲 《商周刊》2013,(1):72-74
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有的媒体称之为中国经济放缓“元年”,在当年的经济词汇中,经济增速放缓无疑最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6.
刘音 《时代经贸》2007,(6Z):99-99,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房地产热”。我国不少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极高,房地产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存在的财务风险隐患已成为很多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企业要正常的运作,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笔者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人手,分析了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John Wong 《经济学》2005,4(4):953-97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其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茉楠 《发展研究》2013,(11):70-73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这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这使得宏观政策目标的平衡中,“调结构”与“控风险”的重要性增加.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如何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新的重大挑战.未来中国需要以“降低结构失衡,提高要素效率”为核心目标,创新宏观管理思路,优化中长期供给能力,真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外部挑战大于内部挑战。我们要高度关注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到未雨绸缪,对各种情况要制定应急预案,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稳步扩大国内需求,使经济增长能够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中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并且加快推动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20.
叶华 《新经济》2010,(3):82-83
“我们的风险关键是房产泡沫,中国的经济在其它方面没什么大问题。西方多数时候对中国经济并不了解,不知道中国发生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