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共行政中的人是什么”是自公共行政创立以来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在事实层面,行政人员有着个人的利益诉求,以“经济人”的方式生活,但在价值层面,公共行政组织的规范目的应当是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行政人员必须坚持以“公共人”为价值取向,这也是现代社会公共行政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欲使行政人员成为真正的“公共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都很重要,只有双管齐下,行政人员才有可能自觉接受公共精神准则的制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公共行政学研究都假设公共行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但是,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行政中的公共利益如何实现这样一些重要问题,一直都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与分析,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也是如此."公共利益"这一概念从产生至今,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争议.对于公共利益的研究者来说,了解公共利益概念的研究现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莫于川 《现代经济》2007,(12S):6-11
考察国内外的财产法治实践可以看到,公共利益的范围是大致确定且动态变化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界限是辩证的,公共利益的评判主体和角度是多样的,可以透过基本权利和义务来观察公共利益的内容和界限;关于公共利益的六条综合性评判标准具有系统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应当通过立法来完善为公共利益牺牲的补偿机制,由此促进财产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价值一直在发生变化,而责任的主题一直未变,变化的只是责任的形式。公共行政人员职业活动的最主要责任是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应当成为公共行政人员的信仰。要实现公共利益,公共行政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伦理道德素质,最重要的是公正、良心、宽容、忠诚,这些伦理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5.
公益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以公益精神为指导,妥善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趣:一蔓妥善处理好政府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二要充分协调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和谐互动;三要妥善解决企业自身利益与市场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和谐互动;四蔓协调解决非营利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6.
由于所有权向股权的转换,尤其是信息不对称情形的客观存在,股东对公司的支配力弱化,从而危及股东利益的实现。赋予股东以信息权是克服股东支配力弱化的有力措施,对保护居于信息占有弱者地位的股东的利益,维系股东信心,实现股东其他权利,防止公司欺诈,进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政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进而达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公共行政活动的不断发展,行政科学范式经历了从传统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的演变,近年来呈现出向新公共服务的转换的取向。本文试图从行政科学范式转换的动态视角,追踪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活动的发展轨迹,探讨新公共管理范式目前所遭遇的质疑,以期能够对公共行政变革趋势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行政道德责任是行政问责制的关键因素,也公共行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实现公共行政的道德化,必须落实行政道德责任,建立起完善的道德责任机制,从而为责任政府的建立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必须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是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不能随意扩大;二是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不能相提并论;三是科学技术不能等同于科技劳动;四是价值和效用是两个不同范畴;五是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没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保险利益原则具有防范道德风险、避免赌博、限制赔偿程度等作用,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规定。是对合同自由原则的超越,但它并不能超越最大诚信原则。因而保险利益原则只具有相对强制性。“非赌博、无道德风险和不当得利即为有保险利益”规则的出现。不但使保险利益原则出现了软化的特点,而且正逐渐被其所替代。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学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其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公共利益。然而,关于公共利益是否存在、公共利益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公共利益等问题,学术界依然存有分歧。文章通过梳理公共利益理论的研究脉络来探讨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境域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2.
消解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以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重要责任,然而,因公共利益内容和对象的不确定性而常常为政府所滥用。其实,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政府利益并不等同公共利益。为防止因政府滥用公共利益而引发与公众之间的冲突和造成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应通过立法机关依法界定公共利益,公众在公共利益上应当具有监督、参与、要求补偿和救助等权利。  相似文献   

13.
类型化是立法机关规制公共利益的主要方法,是公共利益多样性、发展性、复杂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从立法技术上将公共利益具体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能够为公共利益执法和司法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制度规范。我国学界对公共利益的分类,并没有区分公共利益在不同学科中的不同意义,也没有区分法律中与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意义。同时,这些公共利益的类型划分过分抽象和狭隘,缺乏法律上的可操作性。公共利益类型非常丰富,不仅包括经济利益,还包括非经济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形式的公共利益,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众与基层政府间的有效沟通及对政治主体的认同,是和谐视阈下公众利益诉求理性表达的应有语境。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只有通过基层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有效介入可以有效形成利益整合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及职能分担机制,通过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房屋拆迁补偿问题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产生并激化,房屋拆迁的本质是国家征收,其作为一种消灭房屋所有权的国家行为,因满足公共利益需要而合法化.通过对房屋拆迁和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认为应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层面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此外,决定是否拆迁要严格区分公益用地和商业用地,并完善实体与程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本身的概念不确定,"公共利益"的界定既需要实体法上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规定,更需要在一部完整程序法中找到一个框架,让"公共利益"可以在里面灵活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学界一般把公益诉讼看作是民事公益诉讼,其实,公益诉讼是不同于群体性民事诉讼(如代表人诉讼)的一种新型诉讼形式,其适用于损害众多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纠纷,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因而,赋予主体原告资格,并不一定需要其与诉讼所纷争的利益具有直接利益关系。证券纠纷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法律制度环境,决定了在我国未来拟建构的证券公益诉讼制度中,原告资格应依法得到证券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许可为宜。具体的诉讼制度可采取团体公益诉讼与示范公益诉讼相结合的二元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不断涌现,公众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关注和认可也不断增加,在法院克服原告资格和受案范围等立法缺陷,大胆进行环境公益诉讼尝试和革新的背后,环境公益诉讼中所作出的排除妨害判决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本文拟针对目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排除妨害判决的执行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党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时期社会管理格局,在这一社会管理格局中,公众参与是基础,其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制约政府权力,实现良好而有效的治理;内化政治观念,实现社会和谐;体现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舆情能为消解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提供支持,进而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以及公共利益的价值实现。针对网络舆情自发性、零散性和某些非理性等特点,提出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领域的公众参与,培育网民理性参与的素质和能力,规范参与原则,完善网络舆情的公共政策吸纳机制,使其为提高公共政策公信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