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2008年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房地产泡沫及与其相关的信用泡沫的破裂.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价格下滑、销售疲软、存货增加的恶性循环之中,关键的问题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何时触底反弹?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的幅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次贷危机如何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美国经济是否会因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而陷入衰退?美联储大幅下调利率等政策措施能否阻止房价泡沫破裂引发的经济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泡沫破裂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房地产泡沫及与其相关的信用泡沫的破裂.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价格下滑、销售疲软、存货增加的恶性循环之中,关键的问题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何时触底反弹?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的幅度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次贷危机如何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美国经济是否会因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而陷入衰退?关联储大幅下调利率等政策措施能否阻止房价泡沫破裂引发的经济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3.
浅析世界各国房地产泡沫给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房地产泡沫全球化和普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房地产泡沫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首先阐述文房地产泡沫的内涵及其形成的条件;其次对美国、日本和东亚等国发生的房地产泡沫进行考察,并结合我国房地产目前状况从中得出几点启示;再次根据我国现行可得到的数据设计一套我国房地产泡沫监测指数,以此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情况进行判断;最后,为我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房地产过热和泡沫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从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入手,对美国、日本和东南亚房地产泡沫进行了国际比较,并提出了房地产泡沫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对我国不断升温的房地产热潮有所警示.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泡沫 衡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泡沫对经济发展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在国外,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对日本经济的冲击,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至今使人记犹新因我国,20世纪90年代海南的房地产热、广西北海的房地产泡沫对当地的影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李文虎 《特区经济》2010,(11):277-279
房地产业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系统而全面地探讨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泡沫检验以及政府如何进行有效调控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体现出了较高的虚拟经济特性,而传统的房地产泡沫研究,大多是基于房地产的实体经济特性展开,已不能很好地解释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虚拟经济视角,分析房地产的虚拟经济特性及其泡沫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泡沫容易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如果房地产泡沫不加控制任其膨胀,则会给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危害。房地产业与金融业高度关联,研究和关注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对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金融风险的规避都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成因,提出如何规避和防范因房地产泡沫而引发的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谢恒 《重庆与世界》2011,28(3):51-53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泡沫容易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如果房地产泡沫不加控制任其膨胀,则会给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危害。房地产业与金融业高度关联,研究和关注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对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金融风险的规避都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成因,提出如何规避和防范因房地产泡沫而引发的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泡沫经济为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完全由国家决定,不受市场影响,而且金融交易近乎为零,基本不存在泡沫现象。但进入90年代以来,深沪股市的建立和房地产市场的开放,使我国经济中也呈现出了一些泡沫,尤其以90年代初期海南房地产“热”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施宁 《魅力中国》2014,(5):53-53
房地产经济泡沫不仅阻碍了房地产业的有效推进,对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应对我国房地产经济泡沫的成因极其区域特征加以研究分析,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宏观调控,从而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对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形成机理加以研究,并分析其区域特征,以保证房地产业与市场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新美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41-45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经济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投资额的剧增,房地产泡沫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文章从我国房地产的发展现状引发对房地产泡沫以及泡沫经济的探讨,通过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以及危害性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防范房地产泡沫的措施,促使房地产市场沿着持续健康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2.
蔡君 《中国经贸》2013,(12):25-25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重了贫富差距,同时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前我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作了几点思考,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IT(信息技术 )泡沫破灭成为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减速的重要原因 ,但IT革命和美国“新经济”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经济增长减速形势下劳动生产率仍保持增长给美国“新经济论”提供了新的依据。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美日经济表现呈现鲜明反差的基本原因在于前者形成了“新经济”而后者没有形成“新经济”。以IT泡沫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泡沫经济与以房地产泡沫为主要特征的日本泡沫经济有着本质不同。当前美国经济不会重蹈 2 0世纪 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覆辙。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泡沫规避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是由于出于投机目的虚假需求的膨胀。是一种经济状态的失衡现象。识别房地产泡沫的标准应从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入手,从多个角度来考察房地产市场上是否存在价格泡沫。考虑到中国房地产业的特殊性,借鉴日本、美国的经验,规避房地产泡沫的路径主要有:尽快完善房地产税制;进一步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合理调整房地产的供给结构:适时通过加息来控制对房地产按揭贷款的过分需求;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大量高杠杆信贷流入房地产催生泡沫是日本、东南亚和美国经济危机发生的共同原因。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以也要警惕和防范房地产业高杠杆化产生的资产性泡沫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文章研究发现,企业高杠杆扩张、投机性需求旺盛、人口迁移集聚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是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金融泡沫的4个原因。文章分析了因房地产企业高杠杆而形成的房地产泡沫风险,并针对防范和解决房地产高杠杆风险从4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韬 《珠江经济》2005,(6):74-79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房地产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住宅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现在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我们一些地区对GDP增长起到决定性的方面,例如2003年北京的GDP增长的30%来自房地产,另外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有50%以上来自房地产。这样就能说明房地产已经形成泡沫吗?回答是否定的,判断房地产泡沫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析:①确定什么是泡沫经济;②市场对房地产的真实需求;③造成房地产价格上升的真正原因;④房地产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⑤政府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泡沫的破灭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一定会远大于西班牙。到那时,要想找办法来救已是回天乏力了。房地产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危害性,尽管总有人不断提醒,也列举了不少例予,比如日本、美国、爱尔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余音未了,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在欧美危机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房地产泡沫引发的危机,我国当前也处在房地产调控的阶段,除了银行的利率杠杆以外,土地价格、购房者个人和地产商等几个方面也可以控制房产泡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泡沫何止迪拜的千倍 中国楼市泡沫到底有多大?美国一哥们(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Kynikos Associates创始人兼总裁查诺斯)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而美国《新闻周刊》也预测,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  相似文献   

20.
当经济发展处于大热阶段,或者经济持续繁荣时,就会引发泡沫经济的争论。有关泡沫经济的理论研究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认为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我国有些专家对泡沫和泡沫经济的释义补充了新的内容。有些专家认为,在发展经济中,不顾需要和可能,盲目地过量生产或过量投入,造成了产品或建成项目的大量积压,也是一种泡沫现象。随着房地产开发热、投资热,房地产泡沫的研究与探讨也进一步升温,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形成机理和性质阶段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