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正确认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这种差距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然后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进行剖析.指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和个体差距的综合反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正确认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这种差距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然后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进行剖析。指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和个体差距的综合反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Fields分解法对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性别、教育、工作经验、地区、所有制、行业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各因素在居民收入差距中所占的比重及趋势,提出了破解收入分配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凤 《商场现代化》2011,(18):33-35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不断下降,而政府和企业收入占比不断上升,收入初次分配出现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趋势。我国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人数比较少,且收入数量少、范围小、比例低、渠道单一。少数高收入者集中了绝大多数的财产性收入。我们既要正视财产性收入对提高居民收入的正面作用,也要认识和防范其可能加剧贫富差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创造条件"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使更多群众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5.
毛秋生 《消费导刊》2009,(21):18-26
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当前我国政府从国民收入状况出发做出的正确部署,这一重大调整举措可以说与每个国民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赵民 《现代商业》2011,(2):182-18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比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调整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其提高到正常水平,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描述了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扩大差距现状,并就如何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从世界居民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国家演变成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达到0.473。根据数据分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占到了总差距的70%,最近几年城乡差距有缩小的趋势。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状态,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迅速扩大,且超过了农村居民的差距。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的地区差距都出现了缩小的趋势,行业差距在经历25年的持续扩大以后出现了稳定趋势。各种数据显示,近年来的中国贫富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而且有扩大的趋势,文章在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认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提出要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等各方面的对策建议。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期逐步扭转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赵莉 《财经界(学术)》2011,(14):236-23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导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群日渐庞大。因此,个人所得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维护纳税人自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长期以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主要通过政府主导的财政再分配政策;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治理中出现了法律手段作用提升的新动向——《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为进一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障社会公平提供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乡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日益明显,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有待破解的难题。文章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为研究对象,运用偏最小二乘等法定量分析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吉雄 《现代商业》2013,(35):90-91
调整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国家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作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三大职能间的关系,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和调节经济职能有所强化,而收入分配职能,尤其是其公平性职能有所弱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准确定位国家财政职能,协调好财政各职能关系,突出财政收入再分配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财政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提高居民分配所占比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计算了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最终分配的基本格局,并将我国与美国、日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最终分配比重不断下降。原因在于企业利润侵蚀了劳动报酬,政府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降低了居民收入分配所占比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微弱和转移性支出制度不完善等。最后,文中分析了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一是增加居民收入,二是减轻居民负担,三是缩小收入差距,四是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谈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结构呈现高收入者少,中间收入者少,低收入者多的"金字塔"结构,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指出,提高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消费、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政治文明和文化进步,最终实现社会和谐.而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由改革开放初期收入分配平等的国家之一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较大的收入差距对社会和经济稳定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而财税政策的选择和改革完善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产生积极作用,并缩减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很重要的一个方式,也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经济杠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居民收入隐性化严重,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流失问题严重,本文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4的警戒线达到0.47,并呈逐步扩大趋势,影响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我国当前的税收制度并未充分体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本文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入手,分析了税收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以及我国当前税收制度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上面的不足,进而对税收制度改革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9.
贾芬阁 《商场现代化》2006,(11):155-156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社会问题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本文从首先探讨我国居民收入的现状及收入差距的成因,并有针的提出了国家调节再分配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下半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使国外需求大大缩减,如何扩大内需再次成为经济热点。本文从我国现有的收入分配模式入手,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现阶段收入分配倾向于国家和企业,导致消费、投资失衡;二是在个人的收入分配中,倾向于资本要素所有者,导致普通居民的消费需求减少。二者的共同作用致使现在的内需不足,因此只有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本文的最后提出建议: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